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my/tibozx/head1.htm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my/tibozx/zuoshangbmheji.htm
健身器材行业一线走访系列报道(三) 李仲杰的“三条护城河”.(3)

  一个行业的历史,总是常常笼罩在浓厚的阴霾当中,人们又时常严重地短视。只有少数商业基因天赋异禀的企业家,才能照亮一个企业的遥远航线。汇祥工厂里的一些员工告诉我,他们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在他们看来,至少对于汇祥这家企业的个体命运而言,李仲杰就是这样的天才,也是最适合汇祥基因的“那一个”。

  一

  当我走访每一家企业的时候,采访提纲里都会出现同一个问题:让他们列出一个他们发展最艰难的事情——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些特殊的不幸遭遇一样,每家有十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

  李仲杰和我调侃,“2003年的时候,我吃了近1个月的方便面,这段经历,于我整个人生而言,是里程碑式的。”

  那两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

  提到汇祥时,不能不提到2003年的那次“政变”——曾经遭遇过技术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集体出走的情况,部分人外出创业,并且也在淄博市成立了其它品牌。

  那段历史至今笼罩在迷雾之中,不过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当时健身圈子流言四起,以为汇祥快不行了,集团喊我回来‘救火’——刚一接手,我们发现,什么都没有留存,我的团队里就有人连参加体博会的勇气都没有了。”

  “当时控制软件没了,生产组织不起来,经销商开始纷纷转做其它品牌。”

  “我是学电气自动化出身,做管理完全是后学的。但是在2003年后,我利用2个月的时间开发了理论上需要将近5年的软件——我把所有控制软件全部恢复。”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段战火情义,李仲杰收获了至今还跟随他南征北战、能征惯战的团队和兄弟。“现在的骨干大都是和我一起走过来的、并随我度过那段不堪回首的时期——这样的战斗情义,不是轻易就能收获的。那段时间,很多人和我一样,动辄2天、3天没睡着觉。”

  经过那段蹉跎岁月的人马,和李仲杰结下了非常深厚的职业感情和配合默契,为日后汇祥的重新崛起奠定了人力基础。同时,那段时间几乎流失殆尽了的经销商,经过李仲杰团队“搏命式”地与时间赛跑的努力后,又都进入汇祥的大数据软件系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