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蛋白粉的前身,其实是棘手的废弃物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6-13点击:
次
动辄300元1kg的增肌蛋白粉卖得并不便宜,甚至比优质的进口全脂奶粉都贵出几倍。
按照常规的理解,蛋白粉是从牛奶中提取的,卖得比牛奶贵理所应当,就像花生油的单价肯定要比花生贵。
但事实上,在开发生产蛋白粉之前,蛋白粉的原料「乳清」是一种下脚料,甚至是处理起来挺棘手的废弃物,还要额外花钱处理。
因为过去直接排放乳清的后果,一度让新西兰整个小镇变成臭味地狱。
追根溯源,乳清到底是什么?乳清就是奶酪加工过程中剩下来的副产物。简单来说,乳酪的生产需要经过添加微生物发酵和加入凝乳酶凝固两个重要步骤,发酵奶酪产生独特的风味物质,凝乳则让奶酪凝结成块,而剩下的液体就是乳清。
在奶酪品消费量巨大的欧洲,乳清算的上是个老麻烦。在小规模生产的年代,处理这种奶酪下脚料的方法很简单,往河里一倒就完事了。
但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出现,奶酪加工厂每天产生的乳清量极大,10斤鲜奶能产1斤左右的奶酪,剩下的基本全是乳清。一个年产万吨奶酪的大型食品工厂,每天产生的乳清多达一两百吨。
这么多的废水不能直接排到下水道去吗?还真不能,乳清虽然是下脚料,但其实它还残留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生化需氧量很高。
所谓生化需氧量就是指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需要的溶解氧量,这个数值越高也就意味着越难降解。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能解释直接排放乳清的后果。2018年10月,新西兰瓦哈罗阿小镇居民向法院起诉Open Country Dairy工厂,原因是从一个月前开始这家牛奶工厂不断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烂奶酪酸臭味。
更要命的是这股恶臭绵延6公里,让当地居民不敢开窗,孩子也不敢外出玩耍,整个镇子变成了臭味的地狱。
经过调查,臭味的来源是工厂的乳清污水池。在一年前Open Country Dairy工厂获得了扩大生产的许可,产量增加了但相应的污水处理能力没有跟上,于是便偷偷将处理不完的乳清排放到河流里,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恶臭。
工厂受到了6项指控,最终被罚款22万美元,并被执法部门勒令整改至符合符合法规要求的排放标准。
所以说乳清在过去是老大难问题,量大无用还污染生态。
因此,工厂都在找一种能处理大量乳清的好方法。比如把乳清卖给农场当动物饲料,或者加工成粉末低价出售,不过这些副产品缺少利润,甚至要为物流和设备付出额外的成本。
于是,商人就绞尽脑汁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最终还是回到了吃这个大主题上,既然给动物吃没钱赚,能不能开发一种给人吃的食物呢?
乳清虽然是奶酪生产的下脚料,但是它仍然含有很多营养物质,除去所有水分之外,乳清总固形物含有70%以上的乳糖,13-15%的蛋白质,少量乳酸和脂肪,还有不少矿物质和维生素,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是有饮用乳清的习惯,著名饮料芬达二战时期的创始配方中乳清就是主要成分,是物资紧张状态下很有想象力(德语Fantasie,芬达Fanta名字的来源)的一款饮料。
后来,美国开始禁止奶酪工厂将乳清直接排入河流和溪流,从而催生乳清的另一个用途——生产廉价冰淇淋。乳清中的蛋白质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容易搅打起泡,比鸡蛋清发泡更稳定,可以用于廉价冰淇淋(也可根据商家宣传化身为低脂健康冰淇淋)和饼干蛋糕的生产。
蛋白粉补剂的出现才算是彻底让乳清这一「废弃物」,得到一次翻身机会。
乳清经过超滤、凝胶过滤或多磷酸盐沉淀技术除去盐分和乳糖,干燥后可以制成蛋白质含量90%以上的乳清蛋白粉,主要成分是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一些小分子蛋白和多肽。
乳清蛋白的确是一种比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种类丰富,比例也符合人体所需,因此乳清蛋白粉也是健身达人的必备。
蛋白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确降低了健身的营养门槛,但是它本应该是一种很经济很实惠的副产品。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某食品2018年下半年乳清蛋白粉的成本控制在2美元/磅(约30元/千克),经过调味和添加额外的辅料后,价格也就暴涨,一罐900克的乳清蛋白粉可以买到300元。
为了卖出高价,部分商家往往会强调牛奶中乳清蛋白的含量仅有0.7%。
甚至部分高价买来的乳清蛋白粉和食品工业里当作添加剂的乳清蛋白粉,在宏亮营养素上近乎没有本质差别,主要是口味和口感有不同。和保健品行业类似,巨大的利润主要被经销商环节赚走了。
变废为宝是件好事,乳清蛋白粉的出现对健身人士也是件好事,只是市场有些混乱。
其实蛋白粉从下脚料,变成抢手货的翻身传奇在食品工业领域也不罕见。
除了乳清蛋白粉还有大豆蛋白粉,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其实也是别的生产工艺中的副产物。大豆榨油后剩下的豆粕蛋白质含量很高,原来也是送去当动物饲料的,现在可以用来生产大豆蛋白粉。
榨油后的豆粕虽然脂肪含量降低了,但同时蛋白质含量也变高了,先进一点的工艺可以让豆粕中的蛋白质尽可能不变性,所以大豆榨完油之后还能作为生产酱油的原料,属于各取所需并非偷工减料,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里的酱油配料表里写的是不是脱脂大豆(豆粕)。
如果大豆是用来做豆浆、豆奶这类植物蛋白饮料的话,副产物是豆渣,豆渣的蛋白质含量相对低一些,但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国外一些企业把豆渣加工成大豆面粉,在欧美无麸质饮食兴起的背景下甚至打入了高端市场,也算是大翻身了。
类似的还有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以前喂鸡喂鸭,现在能提取米糠油(稻米油)、谷维素,而稻壳可以生产木糖醇、制备活性炭。
还有更传奇的。国内有一家做粉丝起家的企业,现在也是上市公司。他们的拳头产品是纯豆粉丝,是一种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的优质粉丝,主攻高端市场。
粉丝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因此会产生蛋白、纤维等等副产物,厂商往往把它们以比较低的价格卖出。近几年人造肉市场大火,合成细胞肉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植物肉前景可期,原来做粉丝剩下的豌豆蛋白反而成了欧美人造肉厂商的抢手原料。
这家企业卖豌豆蛋白的利润增长甚至超过了自家的拳头产品粉丝,靠原本的下脚料霸占了人造肉原料市场,之后甚至还开始自主研发人造肉,推出了不少植物肉产品。
总之,不管是当作下脚料还是当作主产物,食物不会因此变得更有营养,被包装成高端产品之后,翻身的其实不只有食物也有商家。
来源:GYMSQUARE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