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相继出台建设方案 健身场地设施受重视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1-04-10点击:
        在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公布了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后,全国40个获得试点资格的城市、区陆续推进试点建设工作。近日,多地相继发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提升城市体育消费为契机,加快发展地方体育产业。遍及各地实施方案,健身场地设施均受到重视,且各具特色。
 
        3月1日,《遵义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并提出2022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平方米,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20亿元,实现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50亿元,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具体任务方面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盘活市县两级“一场两馆一中心”,加强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和健身休闲广场建设,每个乡镇和街道建设1片五人制以上足球场;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用地规划,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居民健身需求;加快生态体育公园、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体育健身公园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5分钟运动圈全覆盖;2021年完成10个智能化体育场馆建设,并逐年加大建设力度,切实提高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水平,改善群众体育消费体验。
 
 
        同日,《南京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也印发,提出到2022年底,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左右,人均体育消费水平达到3500元;消费载体进一步完善,新增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的体育服务综合体6—8家,建成50个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体育公园,每年新建不少于50公里的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1平方米。具体任务方面,鼓励建设小型便利的体育公园及其他体育设施,支持利用城乡空间规划建设老百姓举步而就的户外运动设施;推进登山步道、休闲绿道、自行车道、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户外运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型综合性公园体育健身服务全覆盖;建设南部新城河头体育公园、仙鹤门体育公园、高淳开发区体育公园等;支持利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建设便民利民健身休闲设施;鼓励各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建设体育场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利用体育场馆闲置空间及社会闲置资源等,建设运营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健身场馆连锁化,提供标准化服务,在商务楼宇、居民小区发展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健身房。
 
        3月4日,《宜昌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方案(2021—2022年)》出台,提出到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6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突破2300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6平方米。该方案明确将健身设施建设融入构建以宜昌城区为主体体育旅游综合消费集聚区,提出健全体育设施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引进知名体育商业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充分盘活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全力建设“10分钟健身圈”。
 
        3月8日,厦门市印发《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在主要任务中明确增加体育设施场地,提出从顶层设计、有效供给、补短板等方面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具体举措有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素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求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严格按照室内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备体育场地设施;每个区将2个以上公园改造成体育公园,在公园里因地制宜设置健身步道、休闲广场、运动场地和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
 
        3月18日,《绍兴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印发,提出积极打造体育消费城市品牌,坚持差异化发展,围绕打造国际赛会目的地城市,彰显体育赛事新经济特色,争取成为全国首批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场地设施方面的主要举措有按照国际标准建成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羊山攀岩中心,改造完成篮球、排球国际专业比赛场馆;推进各区、县(市)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到2022年实现全部大型体育场馆智能化;围绕万里骑行绿道工程建设,将健身步道、登山步道、游步道、古道串联成线,完善户外健身、导引指示、休憩驿站等辅助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城市废弃工厂、农村闲置房屋、屋顶、桥下、地下室等空间建设体育设施;实施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拆装式泳池、笼式足球场、健身路径等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到2022年,全市建设50个以上“体育+公园”项目、500处以上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城区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左右。
 
 
        3月19日,银川市体育局就《银川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22年基本建成全区领先的体育服务消费体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7平方米,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全民健身相关设施。具体任务方面,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建设体育设施。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利用旧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场地设施,在园林用地、水系用地中合理规划开辟建设体育设施及场地;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中小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益站、笼式场地、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城区“10分钟健身圈”。
 
        3月22日,《合肥市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到2022年底,体育消费规模达到18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金额突破1800元,打造区域著名的体育赛事之都和体育消费全国示范城市,在对应的试点任务方面,该实施方案提出完善体育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加大便民体育设施供给、积极推进体育综合体建设,主要举措包括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二代室外健身器材等健身设施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智慧绿道和健身路径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智能健身房;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高架桥等“金角银边”区域,建设便民利民的健身休闲设施;对重大体育项目尤其是新建基地、营地、足球场等项目优先供地;新建改建城市次干道以上道路,两侧可建设健身步道。新建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配备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交付。此外,合肥市还重点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商场等闲置设施,改造成健身休闲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的体育综合体,也鼓励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步道,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综合体。
 
        3月24日,福州市印发《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700亿元,着力打造福州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健身六边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福州现有社区足球场地优势,建成更加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在具体任务中,提出要推动体育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新建小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落实陆地面积5公顷以上的规划绿地及公园中,体育场地面积占比在5%以上;推进乡镇逐步建成“四个一”健身工程,行政村和人口超过1000人的较大自然村建成“一条健身路径”;推进“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建设150个足球场,每万人足球场地达到0.8个。
 
        场地设施作为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基础,随着各地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场地设施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所提供的体育载体空间总量甚至会影响城市体育消费规模的上限,而在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同时,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满意”的健身场地设施仍将是永恒的发展主线。
 
        来源:生态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