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来自英国顶级设计公司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之道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12-11点击:

        全国范围内,目前可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大型场馆超过了6000所。在中国大部分的二线及以上城市,已经或正在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综合性体育馆。诚然,体育场馆是发展体育产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场景。
 
        但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低、运营困难,依旧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这一全球性的难题,有破解之道吗?
 
        作者:ECO氪体 陈点点
        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本文已授权转载
 
        1855年,在英国中部城市谢菲尔德的布拉莫尔巷(Bramall Lane),一座与街道同名的板球场拔地而起。这座耗资70英镑的建筑物,被视为英国历史上首个体育场馆。
 
        2020年,165岁的布拉莫尔巷球场作为英超球队谢菲尔德联的主场,依然焕发着生命力。与此同时,在跨越三个世纪的时空里,英伦三岛的大型体育场馆伴随着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上世纪60年代的布拉莫尔巷球场
 
        在上一期的英国体育洞察专栏中,我们就曾提及AFL Architects, Pattern Design,Arup Group、Populous等知名的体育场馆设计规划公司。专栏的第二期内容,我们向这些公司问诊中国体育场馆的疑难杂症。 
 
 
AFL Architects已在国内完成了昆明科化足球训练基地、日照国际足球中心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01
        三个世纪的场馆困局与脱困之术
 
        与英国体育场馆大量由社会资本控制正好相反,中国超过95%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都是由政府出资、事业单位自筹或采用PPP模式,仅有4%的场馆建设资金来源于社会资本。
 
        而在后续的运营中,也都基本由政府或相关事业单位负责。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27%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完全开放,14%的场馆部分对外开放,剩余59%的体育场馆都处于闲置状态。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即便一些场馆进行了市场化的运营,但这其中的52%每周的客流不及500人次,需要长期依靠行政补贴才能够维持场馆的日常运转。一方面过往建造的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体育赛事、城市发展的需求,各地仍然需要新建体育场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逐步找到解决体育场馆困局的办法?
 
        1896年,西汉姆联俱乐部的老板阿诺德·希尔斯(Arnold Hills)计划在伦敦的东部修建自己球队的主场,Memorial Grounds。为了让球场不成为烧钱的无底洞,希尔斯在球场规划设计之初有两大原则,一是让球场尽可能多地容纳球迷。二是让球场不仅有承载足球比赛的功能,而是计划修建环形跑道、室外游泳池以用于田径、自行车、游泳等赛事的承办。
 
最初的设计方案中,Memorial Grounds预计的容量为13万人,分配给每个现场观众的横向面积只有40公分
 
        虽然这些设计在最终修建中没有完全实现,但Memorial Grounds在建造过程中体现的以使用功能为导向进行设计,以多功能运营为目标的理念,为之后一个多世纪全球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了蓝本。而巧合的是,120年后的伦敦东区,西汉姆联俱乐部的新主场——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再次为体育场馆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不同于英国大部分大型体育场、球场,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并不是私有制财产,而是政府为了承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新修的场馆。那么如何保证这样的场馆在后奥运周期能够有效社会化、市场化运营?这座体育场又如何成为了铁锤帮西汉姆联的新家?
 
目前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整体布局
 
        2008年,名为伦敦城市遗产发展管理公司(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LDC 原名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公司)成立,其目的就是对包括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在内的一系列为奥运而修建的体育设施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运营管理。LLDC的对外事务总监马克·罗宾森(Mark Robinson)告诉氪体,后奥运时代大型场馆的运营发展有两大目标,一是驱动场馆辐射范围内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二是让场馆自身能够最大化地进行商业运营。
 
        针对第一个目标,早在2005年伦敦奥组委和伦敦市政府就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在伦敦发展最为落后、经济水平最低的东区。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这一地区的交通、购物、教育、医疗水平。
 
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在伦敦的东部偏北
 
        这样的规划早在奥运开始前,就收获了成效。建设奥林匹克公园需要大量的临时用工,这恰好解决了伦敦东区大量无业、失业人群的工作问题。于此同时,罗宾森先生还强调在这些人参与建设工作之前,LLDC为当地临聘人员开设了专业的建筑、餐饮、驾驶等技能培训。即便奥运建设周期结束,这些人也会由此一技傍身,成为其未来安身立命的本事。
 
        不仅如此,在LLDC的后奥运运营规划中,除了体育之外,交通、消费、教育和其它配套产业的引入,都是重要的布局。而事实同样如此,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目前贯通三条地铁、一条DLR轻轨、一座火车站和多支地面公交。位于公园东侧的Westfield购物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再加上拉夫堡大学伦敦校区、BT SPORT等公司的进驻,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整体已经完成了后奥运时代的转型。
 
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外围的公共绿地
 
        不要忘了第二个运营目标——让场馆自身具有造血功能。为此LLDC首先为伦敦奥林匹克球场找到了一个来自英超的租客——西汉姆联。2013年西汉姆联竞标成功,签下了长达99年的球场租约。在英超的赛季周期中,球场的运营由西汉姆联俱乐部来主导,让搬离博林球场的铁锤帮们尽快找到「家」的感觉,是其运营的重心。而在英超的休赛期间,LLDC旗下的运营公司会接过运营主导权,让球场承接其它体育赛事、娱乐演艺等大型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将场馆资产尽可能地商业化。
 
        政府把建造的大型场馆租用给社会机构进行商业化运营,看似是一个简单明了并切实可行的方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面临很多具体问题的挑战。英国RIBA皇家建筑师协会中国分会北京会长陈海亮先生曾作为场馆设计方Populous主创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了伦敦奥林匹克球场的规划设计工作。他告诉氪体,当时这座球场的规划非常复杂,因后奥运时期的场馆运营方或租赁方一直未有明确,所以规划时候考虑了诸多设计参数及变更的可能性;其动态适应性可满足未来举办不同球类运动、田径比赛以及多功能演艺等活动。
 
        而这些设计变量与场馆的使用功效、建设成本及商业收入价值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举例而言,球场的包厢数量以及大小与市场供需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因为节俭办奥运会,仅仅依据最低要求设置一层包厢在西边看台,其后改成西汉姆联队主场勉强满足其需求,因为毕竟其并不是大型俱乐部;但是从演艺需求层面看就显得太少了,减少了商业收入。
 
        另一方面,通常包厢层在上下层看台间围绕球场一圈设置,如阿森纳的酋长球场;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包厢层的隔断,使得球场声浪效应减弱,导致主队球场氛围优势减弱。因此才看到新近设计的托特纳姆热刺队新球场将包厢层集中设置在东西两侧两层,而南侧特意制造了全英最大的单一看台能容纳1.75万的主队忠实球迷。 
 
耗资十亿英镑建造的新热刺球场,也是现代商业化球场建造和运营的经典案例
 
        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规划中,需要在功能使用及商业效应之间进行平衡考虑;未来球场规划保持灵活性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客户画像、消费习惯以及新科技的运用会使得空间需求产生极大变化。
 
        由此可见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和运营,是一个永恒的挑战。当然,也正因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英国本土在过去的近百年中,孕育了大量在体育场馆规划设计具有专业能力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团队。
 
        02
        拥抱城市社区——大型体育场馆的新角色
 
        在氪体对这多家英国建筑设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时,他们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体育场馆新建、再建工作,想要提升运营效率、增加商业化的可能性,必须在建造前就做好专业的、周密的设计规划化工作。
 
        不仅如此,想要有效地对一座体育场馆进行规划,还有一个更为追本溯源的问题需要解答:一座体育场将承载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曾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工作的罗德·希尔德(Rod Sheard)先生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体育场馆的五代进化论。体育场馆由最初满足基本赛事、观赛需求,逐步被赋予社交、休闲、商业化、电视转播主体等功能,逐步进化至目前的第五代模式,暨成为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希尔德先生的研究中,第五代体育场馆并不是一个单纯、独立的体育建筑,而是需要与当地的城市规划、社区居民、交通枢纽有机结合,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引入零售、教育、医疗等多种业态,以此吸引更多当地居民前来消费和使用。体育场馆更多地融入城市和社区的日常生活中,是第五代体育场馆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Brentford Community Stadium)就是体育场馆升级社区发展很好的诠释。就在今年的9月1日,这座位于伦敦西部,耗资7100万英镑能容纳17000人的球场正式投入使用。在未来,该球场将成为英冠布伦特福德俱乐部和英式橄榄球俱乐部伦敦爱尔兰人(London Irish)共用的主场。
 
刚竣工投入使用的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然而因为疫情影响,球场还未迎来过大批现场球迷
 
        负责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规划设计的是Arup的团队,Arup的体育场馆设计副总监克里斯·戴特(Chris Dite)向氪体表示,社区化球场最大的特性,就是其考虑的是城市、社区的存量,而不是增量。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绝大多数的城市发展都在外扩,体育场馆的新建规划也不例外。然而最近几年,很多城市又开始重新审视一些老城、中心区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重要作用,并开始进行改造和再造。
 
        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的建造选址,就是在当地社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紧邻的是火车站、商业中心和学校。在31000平米的社区核心地块建造一座近2万人的英超标准的球场,极大地为周边的当地球迷提供了便利的观赛条件。
 
        在此基础上,戴特先生强调考虑到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毗邻希斯罗机场商业区,周边的餐饮、酒店和会议设施配套齐全,该球场在规划中摒弃了这些我们固有印象中大型球场的标配功能,一是能在建造中节省成本,二是能够规划出更多公共区域为社区居民所利用。
 
在社区中心拔地而起的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
 
        不仅如此,戴特先生提及到社区体育场馆必须考虑规划出更丰富的功能。例如面对新冠疫情,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可以马上转变为一个物流集散中心、一个临时医疗场所或是居民集中安置点。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座球场的造价。社区性质的球场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复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其造价必须足够低,以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
 
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的项目中,Arup在设计上节省了50%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整体球场的造价控制在了7100万英镑
 
        像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这样的第五代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下中国的体育场馆建设更是意义重大。
 
        英国本土的英超、英冠、英式橄榄球联赛,其商业化程度足以支撑俱乐部出资建造、运营球场。即便如此,布伦特福德社区球场在建设规划时,考虑的是把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一支职业英式橄榄球俱乐部共享球场的模式。
 
        而中国目前的职业体育市场体量和人群的消费力并不足以支撑纯粹以单一赛事为核心的场馆运营方式,其规划设计就更应该考虑其功能的多样化。
 
 
布伦特福德俱乐部的社区体育基金定期在球场组织社区活动
 
        与此同时,在政府主导的大背景下,国内各类体育场馆服务当地居民、承载多种功能的能力将成为关键。让大量体育场馆真正低成本、高效率地覆盖城市和社区,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场馆,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本的规划设计上事无巨细地进行筹备。
 
        03
        大型场馆规划的四大经验
 
        问题来了,这些先进的、成熟的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究竟有哪些经验?在氪体采访的多家英国体育建筑公司中,不乏曾经为国内设计大型体育场馆的团队,在他们看来,有四个方面值得学习和参考。
 
        赛事是体育场馆的起点,而非终点
 
        诚然,许多大型场馆的修建契机是基于某项赛事。而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够带动当地动场馆建设、公共交通升级,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是早已被认证的积极的赛事影响力。但对于场馆的规划而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满足一届赛事、一类赛事所需要的功能,还有未来长期场馆如何可持续运营的各类因素。
 
        Pattern Design的总监琳赛·约翰斯通(Lindsay Johnston)女士告诉氪体,他们在为2019年利马泛美运动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做场馆规划时,需要考量的是未来20年这座场馆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所需要承载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场馆的许多功能设置需要具备超前性和领先性。
 
新建的大连国际足球场,也是由Pattern Design进行概念方案设计
 
        这些新型场馆需要有能力满足当地社区民众参与运动、锻炼的需求,并能够创造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增加娱乐休闲配套设施,通过成为网红打卡点而刺激旅游人口的消费。
 
        与她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曾经参与新温布利大球场、珀斯Optus球场等大型体育场馆设计工作的本·维客利(Ben Vickery)和保罗·海厄特(Paul Hyett)。他们用近40年的体育场馆设计经验告诉外界,大型体育场馆的长久生命力一定得扎根在当地社会土壤中。体育场馆的设计需要前期明确当地人群的消费水平、生活习惯、运动偏好等因素。
 
        曾在上海工作近3年的海厄特先生表示体育场馆的运营基于的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消费者和参与者。然而中国不少大型体育场馆的选址,往往位于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新区。在场馆建成投入运营时,其辐射的区域都未必有足够的居民,那么这些场馆究竟是为谁而服务的呢?
 
纽卡斯尔联的主场圣詹姆斯公园,被规划在了纽卡城市最为中心的地区
 
        抛开一切以赛事为核心的场馆规划、建设理念,才能够避免赛事间歇期、赛事结束后运营工作难、运营成本高、运营效果差的困境。体育场馆及设施需要通过增强人们对场馆的使用意愿,尽可能延长逗留时间等方式方法来对冲此部分潜在的收入损失。
 
        前期调研工作的至关重要性
 
        有了让体育场馆长期发展的大前提,那么在规划的前期,做好调研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Arup中国基础设施业务高级顾问戴女士向氪体透露,充分全面的前期调研及策划,明晰城市发展潜力与基础设施现状,特别是协调统一好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将其融入到开发模式和设计规划的创新中,是设计团队的必修课。
 
        这听起来也许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在过往国内的体育场馆设计建设中,却不乏一些没有把简单事情做好的案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此前一座位于西北地区的场馆由一家南方的设计公司操刀负责,这家公司依照原有的设计经验,把场馆的大部分管道都分布在了室外,然而当地冬季零下20度的气候使得管道频频被冻坏、开裂,场馆的运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上述案例只是场馆设计前期调研不足的冰山一角,在实际的操作中,气候、交通、城市经济、居民消费水平、体育运动氛围等诸多因素,都要被纳入规划设计的考量范围。
 
        更重要的,则是这些繁琐、复杂,看似毫不相干又紧密相连的调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来主导进行。根据氪体的了解,一些场馆的调研工作历时数月,一些特殊的情况甚至要以年来计算。Arup所负责全过程设计的新加坡体育中心,从2002年开始前期策划到2012年正式建成的10年中,其调研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由Arup负责规划设计的新加坡体育中心
 
        不仅如此,这些成熟的体育建筑设计公司,其内部都设有专业的团队,对体育场馆所坐落城市未来25年的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维客利先生认为,从本质上来看,体育场馆的规划,就是一座城市发展规划的集中体现。
 
        功效至上的意识和理念
 
        从英国许多有名的球场的内部,我们很容易发现以功效为导向的理念。观众的入口、看台的楼梯、环廊的卫生间,其设计都非常的简易,但不简陋。因为从功能而言,这些设施的设计只要是能满足观众快速、方便地入场、散场且能保证安全就足够,其余的装修都不是必须的。
 
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内部设计和装潢十分「粗犷」
 
        可用、能用、够用,是许多场馆在设计规划时需要接受的理念。对于第五代体育场馆而言,一方面针对社区民众的参与、多种业态的进入,场馆设计需要增加相应功能,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也要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的配套。
 
        Arup的团队强调,优秀的设计与规划体现在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复合使用功能上,使其能与周边生活设施项目、室外公共空间、本地社区活动产生互动并探寻创建新的吸引点,打造体育场馆及设施在公众心目中极具吸引力、韧性可持续、环境积极友好的全新室内优质公共空间新形象。
 
        同样的理念,老旧场馆的翻新和功能升级也适用。为了充分开发场馆作为永久建筑的经济可持续性,将其改造成为多功能演艺及公共活动中心乃至学院学校等空间功能转换需求,叠加在城市更新发展需求之上。以这样的方向对场馆进行改造设计,后期的运营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减小。
 
        陈海亮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他表示其实目前中国各类大型场馆在设计之初,已经有了功效至上的意识和理念,很多项目也都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团队进行可行性调研和评估,并以此得出一系列的意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最终决策者对于场馆的定位、评估成果的出发角度不同,许多专业意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采纳。
 
        算长期的大账
 
        成本可控,是体育场馆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这笔账究竟应该怎么算?约翰斯通女士向氪体表示,像Pattern Design的项目,控制成本不仅仅需要考虑建设周期,更多的是后期运营所隐含的维护成本、维修成本和更换成本。从工程造价表上看,一些材料的使用在成本上可能是最优解,但是一旦考虑其使用周期、使用损耗等因素,那未必就是最佳的选择。
 
        综合考虑长期的性价比,才是相对节省成本的场馆建造设计方向。而除了经济账,环保账也同样重要。新能源体系的引入、环保材料的采用以及降低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等方面,都要被纳入成本计算的总账。
 
        而更大的一笔账,是需要把体育场馆运营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一起列入其中。罗宾森先生向氪体透露,伦敦奥林匹克球场能实现目前的运营水平,很大程度上源于LLDC着眼的是更宏观、更长远的价值评估。
 
        在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原有的建设规划中,球场的穹顶、看台等多个部分为可拆卸装置,为的是奥运结束后进行拆除,缩减球场的规模和功能。然而在建造的过程中,伦敦市政府、伦敦奥组委又更改了后奥运时代的规划,要让奥林匹克球场成为一座永久的、多功能大型体育场。
 
看台距离场地过远,是不少西汉姆联对于新「家」的遗憾。但从场馆运营的角度看,也给这座6万人体育场更多的商业开发机会
 
        因此,在后奥运时代,包括LLDC、纽汉区市政会和西汉姆联俱乐部在内的多个相关组织,又花费了约3.2亿英镑将场馆进行改造。这一决策在当时也引起了英国国内公众、媒体以及不少政客的批评和反对。
 
        然而因为这3.2亿英镑的投入,让伦敦奥林匹克球场为城市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2017年,改造后的球场承办了田径世锦赛,2019年举办了MLB 伦敦系列赛,波士顿红袜与纽约扬基的对阵让能容纳66000人的球场座无虚席。
 
        罗宾森先生告诉氪体,根据统计,这两项赛事给伦敦和英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都超过了1亿英镑。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赛事运营在伦敦奥林匹克球场是可以在未来不断复制的。如果这样去计算3.2亿的改造投入,就会觉得物有所值。
 
2019MLB 伦敦系列赛的现场,座无虚席的伦敦奥林匹克球场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相关机构能在球场建造之初就确立永久使用的方案,那么又能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有时无法分出对错,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相对最优解。
 
        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陆续承办大运会、亚运会、亚洲杯等国际大型赛事,与此同时,全运会、全国青年运动会等国内综合性赛事,也将按计划举办。从超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仍将会有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需求。
 
        无论是新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还是体育综合体等项目,都会在全国各个角落拔地而起。因此,解决诸多场馆长期的利用率、使用率问题,已经是当下需要面对的挑战。希望本文所总结归纳的由国际顶尖的场馆设计公司所提出的宝贵经验,能够对一些决策者和参与者带来帮助。与此同时,这些来自海外的专业设计团队,同样能在未来给与中国体育的发展以实质性的帮助。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