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破2,未来靠智能体育弥补场地难题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11-02点击:
次
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公布了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29.17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历史第一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2的大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破2都是一个相对遥远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4982块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0.05平方米。200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才首次突破1平方米(1.03平方米)。
此后,2014年出台的国发46号文件曾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的发展目标。而2016年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均提出,“努力实现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而如今,在2019年底就提前实现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破2,这绝对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篮球场地数量长期遥遥领先,冰雪场地一年增加387个
据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354.44万个体育场地中,足球、篮球、排球场地共116.78万个,占到全国球类运动场地的52.05%。其中,篮球场地有97.48万个,是数量最多的体育场地,场地面积达5.79亿平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年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篮球场地数量一直都位居领先地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篮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场地基础最好、覆盖人口最多、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运动项目。显然,这并不能全部归结于NBA在中国推广篮球之功,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长期以来就拥有着大量的篮球人口和深厚的篮球底蕴。并且,这种底蕴之深厚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要知道,篮球传入中国天津的时间(1896年)只比篮球在美国诞生的时间(1891年)晚了仅仅五年而已。因为篮球运动对场地条件要求比较宽松,而且这还是一项从脚趾到手指、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充分协调运转起来的运动,所以在建国初期,篮球成为人们当时锻炼身体、防治疾病、娱乐休闲的首选运动。
此外,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东风,全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和面积近年来增速显著。2019年底我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达到1520个,场地面积0.61亿平方米,而2018年底则为1133个、场地面积0.49亿平方米。一年之内冰雪场地就增加了387个,面积增加1200万平方米,这种增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在体育场地的产权方面,在29.17亿平方米的全国体育场地面积中,有5.32亿平方米是企业所有,此外,全国各地的村委会拥有5.26亿平方米。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超过90%的体育场地由各级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也开始纷纷涉足体育场地建设,此外,还有不少体育公司在探索体育场地的产权和运营权分离之路。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体育场地由体育企业运营,相信能够更加精准地解决体育场地长期闲置和广大人民群众健身场地匮乏之间的矛盾。
“十四五”期间拟建1000个体育公园,全国49家体育综合体获表彰
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此前在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争取到202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形成群众普遍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意见》要求,各省市地区要在一年之内编制处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
为鼓励广大企业积极投身体育场地建设,《意见》专门提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室外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健身设施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室外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此外,《意见》明确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鼓励各地区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此外,《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值得一提的是,今天(11月3日),体育总局经济司还公示了一批全国范围内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这些均是自今年7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评选出来的各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优秀代表,共49家,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
场地不足的破解之道:国办倡导线上健身,十四部委发展智能体育
虽然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历史首次破2,但相比于全国5亿体育人口非常巨大的全民健身诉求,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然严重滞后。对此,除了进一步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国家也多次提出,要推动线上健身,发展智能体育。在城市土地面积日益稀缺的当下,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倡导全民线上健身,不失为一个弥补体育场地不足的好办法。
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健身”。依托现有平台和资源,委托专业机构开发基于PC端、移动端和第三方平台的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系统,集成全国公共健身设施布局、科学健身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等内容,实现健身设施查询预订、社会体育指导员咨询、体育培训报名等功能,并作为“全国社区运动会”的总服务保障平台。
依托该平台,运用市场化方式打造“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鼓励各地区正在开展或拟开展的线上、线下社区赛事活动自愿加入平台,为相关活动提供组织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撑,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此外,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14家部委联合印发了《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丰富线上体育智能赛事供给。举办全国性智能体育大赛,将智能滑雪、智能足球、智能赛车、智能骑行等更多内容纳入赛程,结合拓宽5G应用场景,带动健身器材和5G终端产品快速销售。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来源:体育大生意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