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专栏 | 成渝携手加速构建现代国际体育产业高地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10-21点击: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区域协调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提质增量进行了顶层设计,将对优化我国改革开放布局,推动西部地区更高水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体育产业作为民生产业、朝阳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融合功能强的特点,能够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催化作用。当前,在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力、共谋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快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中国“第四极”城市群和世界级城市群,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注入新动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加速成渝地区成为现代国际体育产业高地。
 

 
        一、成渝体育产业基本状况及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1.成渝体育产业基本状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本质是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的经济区,成都和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辐射带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成都和重庆体育产业快速增长。根据两地体育部门公布的数据,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迅猛,201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值632亿元,增加值为215亿元,增幅超过13%。同时,大力推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体育赛事,使得成都在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市体育产业同样成绩斐然,2018年重庆市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值423.99亿元,增加值为185.82亿元,增幅为14.2%。在《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总体来看,成渝体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成渝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成渝两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渝两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固有约束。成渝两地分属两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分隔和差异。要实现两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加速行政管辖与经济同域的机制再造。二是成渝两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社会文化层面的融合共推。成渝两地虽然文化同宗同源,但巴文化与蜀文化存在差异,隔阂一定程度存在,需要通过文化融合,共推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成渝双城社会意识。三是成渝两地体育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均衡,需要调控重组。成渝两地体育产业总规模与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群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城乡差距大。成渝两地合力后,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布局、调控重组。
 
        二、用新发展理念擘画成渝地区体育产业战略位势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治本之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当前,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用新发展理念擘画成渝地区体育产业战略位势,探索新的动力机制。
  
        1.以同城化为目标构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功能圈
  
        构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功能圈,实现同城化发展,落实协调的发展理念。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群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基础;主要通过构建体育产业功能圈,形成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辐射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同城化体育板块经济。成渝两地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我国西部领先地位,成渝地区巨大的空间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科技承载力具备在两地合力后形成强大体育经济动能的潜力。因此,成渝地区需要充分发挥双核优势、共推制度机制创新,协调双方关联利益、突破固有经济格局,加速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共建两地功能相互链接,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功能圈;形成1+1>2的非线性增值效应,推动在体育领域率先实现成渝两地同城化的发展目标。
  
        2.以创造力为支撑构筑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现代圈
  
        构筑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现代圈,不断增强创造力,落实创新的发展理念。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从产品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全面提振。一是不断丰富体育产品服务供给,推动新型体育产品聚集商业综合体、布局景区、渗入社区、融入学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价值需求。例如:德国通过打造强人赛跑、高楼跑、彩色跑、向后跑等各式各样的创意跑步活动,丰富了群众消费需求,促使德国成为时尚运动最大的消费国,推动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体育营商环境、激活体育市场主体。成渝地区同构共享体育产业政策,为投资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建立价值共创的场景连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分类带动社群化体育消费。三是以品牌塑造为主线,积极打造成渝城市体育地标、体育用品品牌、体育赛事品牌及各类衍生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用品牌战略引领消费,激发体育产业新动能,努力实现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现代圈的目标。
  
        3.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塑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生态圈
  
        依托巴蜀资源禀赋,塑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生态圈,彰显成渝特色,落实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区域内与毗邻地区具有多样化的气候与地形地貌特征,山水资源丰富;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资源独具一格。成渝地区要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推动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产业带、功能区等与本土文化资源相互融合。充分挖掘巴蜀本土文化广泛植入体育赛事、体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产业园区等各个领域,着力打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绿色、共享的发展环境,在西部形成一个不同于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聚集区。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国内外体育产业特色化发展标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塑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生态圈。
  
        4.以“双循环”新格局打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国际圈
  
        探索“双循环”新格局,打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国际圈,落实开放的发展理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代表着改革开放迈入新境界。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好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两条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大动脉的枢纽功能。成渝地区要以此为契机,发挥体育的融合功能,不断增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活力;要以“一带一路”为门户,面向全球,推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迈向国际化。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在国际体育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双循环”新格局打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国际圈。
  
        三、用新经济思维探索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新经济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型经济形态,其发展关键是如何把高新科技和产业经济结合起来,做到平衡发展和创新发展。用新经济思维探索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有利于从技术层面较好地落实新发展理念。
  
        1.以赛谋产加速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体育赛事双城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赛事的强力支撑。从成渝地区体育赛事产业布局来看,成都以打造精品赛事、创建世界赛事名城为主要发展方向,而重庆则以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为其主攻方向。这为两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提供了便利条件。成都应借助成功举办世警会,获得大运会、世运会的举办权以及全球赛事影响力名次跃升等契机,把成都建设成为体育场馆全国领先、体育赛事国际知名、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健身蔚然成风的世界赛事名城。重庆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布局航空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赛事活动生根落地,积极建设体旅融合的户外休闲运动城市。要充分结合两地资源优势,引领成渝区域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多赢,构建成渝双城“一赛两地”、“共同办赛”等体育赛事合作互推模式,开创区域联合办赛的成渝城市群体育赛事产业链,将成渝打造成为世界级体育赛事双城。
  
        2.场景营城推进成渝地区大众体育文化交互融会
  
        从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场景营城是促进城市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成渝一家亲,同住长江头、共饮一江水,成渝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但是耿直豪爽的巴文化和精致典雅的蜀文化仍然存在诸多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成渝两座城市的人民对“巴蜀一家亲”的深厚历史渊源和时代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时需要推进成渝大众体育文化交互融会,通过成渝地区体育双城互动来营造浓厚的大众体育文化氛围,用体育文化凝聚发展共识,消除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因素而造成的“文化过节”,协调城市间的利益冲突。根植于千年农耕文明的巴蜀地带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构建现代国际体育产业高地需要同成渝地区的文化紧密结合,用文化耦合的方式增强成渝民间的情感联络和价值认同。例如,两地间可以通过体育文化节、体育旅游节、体育嘉年华、体育跨区旅游等方式,加强城市间的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感情黏度,将大众体育文化培育成两地相互连接、彼此认同的情感纽带和黏合剂。
  
        3.科技赋能增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力
  
        科技助力体育产业变革发展,是顺应世界体育产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导下,要充分发挥成渝两地科技创新优势,以天府新区、两江新区和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打造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创新驱动核心区,加快5G、V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体育赛事、装备制造、全民健身等领域全面渗透,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新型体育产业方向转变,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路径。一是加快网络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体育赛事领域,在训练辅助、电子裁判、智慧赛事支持和场馆智慧改造等层面全方位提升工作效能,为承办国际大赛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体育装备领域,以重庆主城、成绵乐(成绵乐发展带是成渝经济区的五个经济发展带之一,包括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沿线装备制造产业为基础,通过搭建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工厂智能互联、信息整合、数据决策以及人机协作的技术能力,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打造国际知名体育品牌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快虚拟技术广泛运用于全民健身领域,使体育运动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而是向多样化的线下场景和网络空间拓展。将成渝两地典型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植入,以增强运动的黏性和趣味性,不断丰富运动类产品供给。通过科技赋能全面增强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力。
 
        4.文体商旅融合促进成渝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文体商旅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演进的新模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推动成渝地区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成渝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城市转型发展,促进多种业态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作为中国西部的两个特大型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大都市+大农村”的形态特征。从成渝主城区到周边城市,再到外围集镇乡村,经济水平整体呈现梯度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多元融合的功能,促进文体商旅产业链的交叉、重组,利用川渝两地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跨行业、跨空域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形成文体商旅渗透的新型产业链。一方面,有助于各类产业的均衡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成渝地区“两极独大”、“中部塌陷”的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引进高质量的体育资源并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实现体育赛事、文化演艺、全民健身、教育培训和商贸旅游等功能集成,营造覆盖成渝全域重点领域的消费环境,推动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成渝一家亲,巴蜀一盘棋。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同频共振、共谋发展,既是新时代国家战略之需,又符合成渝两地共同的利益诉求。在新的发展使命的感召下,需要变革思想、大胆创新,推动体育产业先试先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构建成渝地区现代国际体育产业高地,更好地实现体育为人民谋利益、为经济促发展的目标。
 
        来源:体育BANK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