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行业新闻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新闻推广联系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全民健身新趋势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8-28点击: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中,并在疫情期间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人民群众健康观念与健身习惯的转变,必然对全民健身发展产生影响,需要科学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民健身发展趋势,以更好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观念与健身习惯的转变,刺激全民健身向社区分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由过去的“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工作单位趋向劳动关系单一化,不再把生活福利和工作混合在一起,居住生活方式向小区化、社会化转移。健身休闲一般在自己的生活半径中进行。受疫情影响,群众健身空间也由室外走向室内,由健身房走向自家客厅,进一步刺激全民健身向社区分流。着眼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根据人口流动与聚集趋势和分布特点,制定并实施好覆盖全员人口、方便可及的基层健身与健康服务体系规划,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平可及的健身与健康服务资源。因此,将全民健身活动重点放在社区上,以村、居为基本单位,小区(集中型楼宇)为单元,组成全民健身社区化的网络,将成为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的健身新模式,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后疫情时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家健身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锻炼,对于健身场馆的需求相应减少,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受到较大影响。随着云比赛、在线健身、场景化健身等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对线上培训课程、智能化健身器材的需求持续增多。这就倒逼健身行业需要响应后疫情时期市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变化,努力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健身产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健身行业要与时俱进,利用VR(虚拟现实)、IOT(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基于互动性、场景化、体验性等原则,将健身活动与新技术相结合,升级智能化健身器材。另一方面,这也要求健身行业修炼自身、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以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立足点,开发线上、线下高品质健身课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驱动全民健身迈向科学化健身。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角度有效提升全民健身的科学性、广泛性与持续性。后疫情时期,推动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应当成为重点工作之一。一方面,需要整合体育与医疗卫生两个系统的资源,运用跨学科思维,构建并完善体医结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医学知识体系与常见体育运动方法相结合,为民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打破目前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割裂的状态。另一方面,培养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与运动处方师,进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后疫情时期,全民健身继续向社区化分流,市民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兼具体育知识、医疗知识的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及运动处方师,是未来全民健身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社会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变化,推进政府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精细化治理能力。后疫情时期,人民群众旺盛的健身需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化,都要求政府敏锐把握社会的现实需求,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一,要求政府在“硬件”上下功夫。既要升级改造存量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抓住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体育的发展趋势,建设智能场馆;又要加大资金投入,弥补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为解决社区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其二,要求政府在“软件”上下功夫。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引入体育社会组织、健身行业经营者、社区自治组织等多元群体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服务;引进“公园盒子”模式,通过社区共享健身设施,打造以社区为中心的1公里健身社交圈;开发利用政府掌握的全民健身相关的大数据资源,更好挖掘分析并满足市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
 
        来源:人民日报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