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职业体育联盟是如何自救和“救人”的?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6-26点击:
次
在大萧条时期,MLB靠着节流、开源和创新赛制这三大法宝,成功自救。
降薪、裁员、倒闭,疫情之下,大家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同时,受疫情影响,空场比赛似乎已经成了各大职业体育联赛复赛的必备条件。这意味着球迷手里可支配的收入相对减少,球队也无法通过比赛现场和场馆内外的活动制造收入。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5月发布的2020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预计将萎缩3.2%,是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差表现。而在当年的大萧条时期,MLB积极自救,让联盟没有一支球队因为经济困难而解散。他们当时靠着节流、开源和创新赛制这三大法宝自救,现在的职业体育联赛和球队又能怎么借鉴呢?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大规模暴跌,多家银行因挤兑而倒闭,失业率持续高企,拉开了大萧条时期的序幕。失业者收容所人满为患,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犯了事被家人扫地出门的年轻人全都往收容所跑。另一个人气极旺的地方则是各大棒球场。
在曼哈顿当地的作家雷·罗宾逊(Ray Robinson)看来,大萧条时期的棒球之于美国人民的意义是“像很多其他的娱乐活动一样,人们去球场就能暂时远离空荡荡的钱包和冰箱,所以去球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萧条时期,尽管手头上并没有多少钱,美国人民对棒球比赛的热爱却没有减退。即便是在大萧条爆发一年后,MLB依然创下了1000万名观众到场观战的历史记录,而且当时也没有一支球队因为经济困难而解散。因为热爱,棒球在那个资本寒冬中生存了下来。
但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MLB的到场观众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在1930年至1933年期间,失业率从8.7%上升到了24.9%。而从1931年开始,MLB的到场观众数也相应地连续三年下滑,“到1933年,到场观众数仅为610万人次。”库珀斯敦棒球名人堂的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马克森(Bruce Markuson)说道。
联盟利润也开始暴跌。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MLB的总利润从盈利133万美元变为亏损165万美元。当时的布鲁克林道奇队因为埃贝茨棒球场的扩建工程也负债累累,甚至还收到了电力公司的断电通知。
在巨额亏损面前,球队的老板们只能通过解雇教练、球员和削减工资这些方法来维持生计,财大气粗的纽约洋基队亦是如此。大萧条时期,球员们的降薪幅度为25%,即便是贝比·鲁斯(Babe Ruth)这样曾经拯救了联盟的明星球员也不例外。
因为1919年出现的“MLB黑袜丑闻案”,棒球联赛遭到重挫,而一年前从投手转外野手的鲁斯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鲁斯原本是投手出身,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客串了一回外野手,随后以每年五十多次全垒打的成绩为MLB赢回了不少球迷。要知道,当时联盟的全垒打王一个赛季基本只能打出10-15支全垒打。
鲁斯是联盟的票房保证,同时也是全联盟薪资最高的球员。在艰难时期,鲁斯主动表态说:“我可以接受10%-15%的降薪幅度。”但当总经理埃德·巴罗(Ed Barrow)得到老板雅各布·鲁伯特(Jacob Ruppert)的同意,送上一份年薪5万美元的合同时,鲁斯感到十分愤怒。他在采访中直言,“这可是25%的降薪幅度,25000美元啊。这不是削减,这是‘截肢’!”
尽管心里愤愤不平,但最终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鲁斯依然选择与球队续约,薪水为52000美元。也许他也明白,在那个年代,“截肢”也比失业好。
而在将近100年后的MLB,联盟和球队的操作更加灵活。MLB的2020赛季原定于3月26日开幕,在受到疫情影响被迫延后开赛时间后,联盟和球员敲定了临时劳资协议。MLB将在4月和5月向球员发放总计1.7亿美元的预付款,其中大部分资金将分配给拥有MLB保障合同的球员。一旦赛季复赛,预付款将被计入最终工资,2020赛季的薪水届时将按完赛比例分配,如果完成70%的赛事就发放70%的薪水。
但直到6月底,MLB和球员工会还是没能就复赛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在复赛场数上一直存在分歧。目前,联盟提出的方案是计划7月19日复赛,举行60场常规赛,增加2020赛季和2021赛季的季后赛席位,并且全额支付球员们3月的薪水。
如果在极端情况下,2020赛季无法开展乃至取消,根据此前签订的协议,球员工会不会起诉联盟,要求补齐全薪。这样一来,联盟和球队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球员们也不至于颗粒无收,与鲁斯的被迫“截肢”相比还是更人性化一些。
但当时也有老板愿意花重金买球员。在1934年,波士顿红袜队以25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未来的名人堂游击手乔·克罗宁(Joe Cronin),而当时联盟里其他1933名球员的薪资加起来也才有25万美元。
那个时期,在节流之余,各支球队也绞尽脑汁,希望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场。圣路易斯红雀队的小联盟球队进行了扩招;辛辛那提红人队推出夜间比赛的贴心之举,不妨碍大家找工作;芝加哥小熊等一些球队则选择让女性免票进场。但要论创意,小联盟的球队还是更胜一筹。除了抽奖这些常规操作之外,他们还在棒球场举办了选美比赛、小鸡追逐赛和挤牛奶比赛。
但即便是这样,一张50美分的门票依旧卖不出去。即便是进场看球的球迷,也很少有人愿意在球场里消费。毕竟一个5美分的热狗,可能就是他们一天的口粮了。
让棒球界雪上加霜的是,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两度对票价征收了10%的娱乐税。因此,当狂热的棒球迷胡佛去球场看球时,球迷总会为他送上漫天的嘘声。
面对巨额亏损和税费,球队老板们只能进一步“开源”,允许媒体用无线电广播直播赛事。其实一开始,老板们是拒绝的,因为他们怕有了无线电直播之后,大家就不来现场看球了。
有趣的是,如今比赛转播收入已经是MLB增加收入和宣传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而且疫情之下, 转播是MLB必须把握住的机会。如果复赛,MLB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在直播中还原观赛的现场感,让观众也能有参与感。此外,在球场内竖立人形纸板也是一种选择,能让球迷们保持为主队加油助威的习惯,为之后疫情结束后,招揽球迷进场看球打下基础。
随着广播受欢迎程度的与日俱增,体育广播节目也开始兴起,这种新型的观赛形式也吸引了一批大公司。1934年,福特汽车支付了10万美元,开始在棒球世界系列赛(World Series)做宣传。其他大公司有见及此,也开始花重金在体育广播节目上宣传自己的产品。
这时候,这些球队发现,无线电直播以及后来的电视直播,既是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又能宣传联赛,可谓一举两得。所以一些球队开始通过无线电直播比赛,以此赚钱。
业内人士积极“自救”,业外人士也适时地送上了一记“助攻”。三个与棒球项目没有多少关系的人,却促成了第一届MLB全明星赛。
1933年,芝加哥举办了一届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为了让这届博览会更加成功,新上任的市长爱德华·凯利(Edward Kelly)找到了《芝加哥论坛报》的出版商罗伯特.麦考密克(Robert McCormick),希望在世博会期间办一项盛大的体育比赛。随后,这位主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体育编辑阿奇·沃德(Arch Ward)。
沃德决定办一次棒球比赛,并且坚信赛事会取得成功。他甚至跟主编说,如果这届赛事办砸了,损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随后,沃德向美联和国联的主席和一些老板介绍了全明星赛的模式,并向他们保证这届赛事会帮助棒球运动走出低谷。
最终,沃德赢得了大家的信任。MLB第一届全明星赛定于1933年7月6日举办,所有收益将捐给帮助退休球员的慈善机构。在确定了比赛时间之后,沃德在《芝加哥论坛报》上讲述了这个故事,鼓励大家去投票。至于选票,则在55家报社的报纸上刊登。
对此,球迷们十分积极,投出了数十万张选票,而鲁斯一人就独得十万票。棒球历史学家卢·弗雷德曼(Lew Freedman)认为,球员和球迷在此次投票中展示出来的积极性完全超出了组织者们的想象。“球迷喜欢这样的比赛,预售票很快就售罄了。”弗雷德曼说道,“而且有几位球员也喜欢这个想法,马上开始为自己拉票。”
在比赛当天,47595位球迷涌入科米斯基公园球场(Comiskey Park)。星光熠熠的球员阵容,配上戏剧性的比赛,球迷也是尽兴而归。因此,这个原本只打算办一届的全明星赛,一直办到了今天,只有1945年因为战时旅行限制才取消过一次。
由“门外汉们”促成的一项全新赛制帮助联盟名利兼收,而如今面对疫情,也考验着赛事方的智慧。接下来的复赛方案是缩短赛程,还是采取赛会制,都将是对以往赛制的颠覆。但在特殊时期,这种颠覆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战结束,士兵回国,MLB的现场观众人数恢复了正常水平。疫情结束后,MLB等职业体育联赛终将重回正轨,他们要做的是等到那个时候。
来源:懒熊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