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健身房外的运动康复,正面对疫情下的经营挑战|GymSquare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6-07点击:
        在健身房外,有治疗脊柱侧弯、骨盆侧倾的大生意,但这门名叫运动康复的健康业,也在面对疫情下的经营挑战。
 
        首先是客源恢复的漫长期,北京的冉冉运动康复、上海的优复门诊都把六月,作为全面恢复的标志,甚至说上海的持明康复,表示门店的亏损状态,在进入五月后才得到逆转。
        

 
        用户康复需求降低,也在危及机构营收。北京弘道体创CEO张欢认为,疫情后运动频率下降,甚至经济条件有所下滑,是影响营收的主要因素,而广州的派康康复制作线上课,需要考虑学员粘性。
 
        GymSquare采访了北上广头部运动康复门诊、培训机构,从他们的回答来看,不变的经营策略就是应对疫情的最好方式。
 
        在较关键的获客方式上,线上不是主要的渠道,一方面因为细致的查体、触诊、甚至影像学筛查,较难隔屏幕实现。对于康复师培训来说,线上会局限手法实操等教学,而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课程,或是未来主要方向。
 
        相比线上创新获客,线下康复质量依旧是各机构,维系用户粘性的核心竞争力。疫情后,全民运动康复意愿未必增长,与此同时,运动康复师水准偏低,让从业者依旧关注康复疗效、人才筛选。
 
        和健身房面对疫情一样,线下的运动康复机构会迎来一次洗牌。相应的建议有,暂缓开创新业务,把门店业务恢复的大前提。
 
        疫情下的运动康复业
 
        “疫情对运动康复机构的影响,其实很大”。
 
        北京冉冉运动康复市场、培训部负责人祝宜辉告诉GymSquare,“在门店业务方面,三月仅去年同期60%,到5月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一方面老客户没有回京,另一方面线上无法进行诊疗过程,是冉冉在疫情期间面对的主要挑战。
 
        与此同时在上海,两家运动康复机构,也遇到疫情带来的营收压力。
 
        优复门诊创始人兼CEO孙晓怡表示,目前有20%的客户因为是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回中国的外籍客户,所以该部分业务受到影响。目前总体客户流量恢复在80%左右,预计能在6月份完全恢复。
 
        相较而言,持明康复创始人阮翔彬则指出,门店的亏损状态,在进入5月后才得到逆转。“门店从今年2月-4月都呈现亏损状态,其中2月为0客户流量,直到3月才恢复20%,在4月恢复50%左右。“
 
        疫情之下,康复机构也经历了营收低谷期,更重要的问题是,疫情平稳后会有「报复性康复」吗?
 
        至少从几家机构分析来看,「报复性康复」不太可能发生。
 
        北京弘道体创CEO张欢认为,“疫情后手术频率下降、健身运动频率下降,经济条件有所下滑,运动康复本就是高价服务内容,所以在获客上会有所影响。”
 
        相对应的是,孙晓怡将优复的「报复性康复」定义为,3月时积压的术后康复患者,在康复门诊复工后的恢复治疗需求。
 
        除了用户需求,门店的曝光渠道受阻,也是影响新获客的主要因素。
 
        祝宜辉表示,冉冉获客渠道,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本地生活运营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老客户介绍;以及线上平台引流,知乎、今日头条等。其中本地生活运营平台引流受疫情影响较大
 
        相似的是,阮翔彬也给出了类似看法,“其实当发现,美团、口碑的流量下滑,持明立刻调整策略,和本地的(对抗性)运动俱乐部对接运动损伤患者。”
 
        如果说康复门诊业务遭遇的营收压力来自客户减少,那么康复培训则更多由于培训师无法就位,以及疫情风险下的培训开办难。
 
        在广州已创办17年的派康康复,旗下主体培训业务正受到不小阻碍。
 
        派康康复董事长俞开平告诉GymSquare,“授课老师来自国外,但目前无法回到中国,因此该板块业务影响较大。目前主要的意大利FM筋膜手法课程、荷兰骨内科肌骨疼痛课程等,大多需要外籍老师授课。”
 
        不变的经营策略,
 
        是面对疫情的最好方式
 
        如何面对疫情下的经营挑战,至少从北上广的头部康复门诊、培训机构来看,不变的经营策略就是最好方式。
 
        在康复服务上,线上暂时不是主要的渠道,相反,从未改变的线下康复。是维系用户粘性的核心竞争力。
 
        祝宜辉表示:“提供线上康复指导条件不太成熟,冉冉暂时不做进一步考虑。线上康复指导一是在早期评估方面,无法做到线下查体触诊的准确性;二是可能涉及一些医学风险,更适合在线下完成评估指导。”
 
        同样,阮翔彬虽然开启了持明康复的公众号内容推广,但在分享的干货视频中,会规避技术风险。比如更多涉及肩颈腰腿痛等评估康复方式,但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损伤、对抗性运动损伤,不进行教学。
 
        相比康复诊疗,纯线上的康复培训正处于尝试阶段,并非主要的策略方向。
 
        对于俞开平来说,线上授课的规律和内容,和线下完全不一样,目前更多处于学习过程。“一方面是需要做到线上内容最大化,比如意大利专门制作12小时FM在线内容,而未来会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实际操作形式。”
 
        相比线上创新获客,线下康复治疗质量依旧是各机构,维系用户粘性的核心竞争力。
 
        “在整个疫情期间,收到的运动康复师简历其实增加了30%,但实际录用的并不多。”祝宜辉作为冉冉的人才把关者,认为国内的康复从业者水准仍不够高,需要系统性教学。
 
        甚至说,疫情后全民运动康复意愿未必增长,也让康复从业者坚守诊疗质量,来获取用户信任。
 
        更多从业者认为,用户不会在疫情过后,注重个人的运动康复理念,而免疫力、病毒防疫等是关键。甚至说「报复性健身」,导致的康复需求骤增,至今还没看到。
 
        疫情后,
 
        运动康复业的未来
        
        和健身房面对疫情一样,线下的运动康复机构会迎来一次洗牌,是部分运动康复从业者达成意见。
 
        而相应的建议有,暂缓开创新业务,把门店业务恢复的大前提,以及修炼企业内功,包括稳定渠道,诊疗机制等。
 
        但另一方面,也有更大的机遇等待探索,这部分也并非受疫情影响,一直在缓慢推行。
 
        祝宜辉认为,运动康复与其他业态的多样化合作增加,比如骨伤科医院、户外体育品牌、健身房,呈现形式会更加多元化,同时他也期待在未来2-3年间,出现头部企业。
 
        事实上,在运动健身领域,康复和健身会逐渐紧密,孙晓怡指出,会有更多教练会把疼痛患者推荐给康复机构,而在结构功能完善后,康复会把有提升体能意愿的用户,交给健身房。
 
        来源:精练GymSquare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