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今年“两会”上有关体育的声音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5-26点击:
        今年“两会”上,体育依然是热点话题之一,诸多体育界别和非体育界别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细化了他们的提案,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诸多体育相关提案中,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包括姚明、朱婷、杨扬在内的体育界人士都据此给出具体建议。此外,“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的提案更是频上热搜。
 
        01
        姚明: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交了一份题为《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的提案。姚明认为,围绕体教融合的各类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在促进广大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姚明建议,要建立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专业竞赛的社会化体育教学体系。扭转学校体育课“重体能、轻技能”的趋势;要继续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进一步扩大专项体育课教学规模;要发挥体育系统的优势,引入社会资源,以社区为依托,提升校外比赛规模、质量。
 
        具体建议包括: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支持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解决体育教师进行课外辅导的课时补贴;健全法律保障,设立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基金;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姚明还提到,目前,我国很多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并不雄厚,在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要特别密切关注各个项目的后备力量培养,避免出现新的体系没建立、旧的体系没人管的不利局面,对此,他建议:理顺包括学校、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队、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机制,做到“谁培养,谁受益”;消除行业壁垒,化解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升学壁垒。
 
        此外,姚明还建议,将适龄体校学员、专业运动员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具体建议包括:鼓励中小学校与体校加强合作;体校教师进教师编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纳入教育系统统筹;提高基层教练员、裁判员待遇,鼓励基层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02
        朱婷:体育教育从娃娃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长朱婷的提案是《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朱婷说,“提早启动专业的体育教育,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希望我们这代人以后成为孩子的家长后,会有这个意识,并且能更提前一些。”
 
 
        此外,通过思考和调研,朱婷认为体育教育的“关口”应该前移到学龄前儿童,“重视幼儿体育启蒙,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我们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03
        杨扬: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杨扬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
 
        杨扬认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更多起始于社区,应高度认识社区对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价值,多部门应合作协调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和推动,将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建设范畴。
 
 
        04
        张常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员张常宁带来的提案是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建议。张常宁认为,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对带动学校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为投身体育的青少年提供了升学渠道,为高校营造体育氛围,同时为专业队运动员解决了文化学习难题。
 
        张常宁针对这一问题提了两点具体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体育在学生的综合评定和升学指标中的权重,把政策要求转变成学校学生的重视和加强体育的自觉行动。第二个是提高招生比例,比如把高校运动队的招生规模,由不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提高至10%,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热情,带动更多青少年投身体育,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05
        邹凯:留住更多一线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体育职业学院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的提案是留住更多一线人才,让优秀的运动员在退役后继续为国效力。
 
        邹凯认为,退役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留在一线的话,能够继续发挥他们的专项特长,并且将宝贵经验和优秀理念传承给下一代运动,帮助后者提高对技战术的认识和赛场上关键时刻的应对能力,从而继续为中国竞技体育争光添彩。
 
        06
        谢敏豪:倡导科学健身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全民健身,他认为,要倡导科学锻炼,进一步普及科学健身的知识,加强运动处方的科学研究,客观地评价运动和疾病的关系,“疫情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很多居家健身的方式方法,运动不仅能让大家强身健体,还可以愉悦心情、调整心态。不过运动也非‘全能’,虽然对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一定同时结合医学治疗。”
 
        07
        卞志良: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履职尽责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的提案是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卞志良认为,体育产业智慧化信息化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体育”,全民共享奥运品质,依靠科技的力量,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制订智慧体育、科学健身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平台,开展居家奥运、居家全运、居家省运、居家友情体育健身等活动,为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提供有效路径。
 
        08
        樊庆斌:实现“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如何实现“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樊庆斌认为主动健康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真正意识到“主动健康”的重要性。
 
        作为武校校长,樊庆斌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武术推广出去,“全民健身不要拘泥于几种健身方式和形式,武术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锻炼方式。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形式多样,还具有健康养生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09
        百余委员联名提案: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的《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据悉,日前该提案联名委员人数已增至百余人。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6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另外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学生肥胖率已经超过10%的“安全临界点”,“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更令人担心的是,据《中国国防报》报道,部分地区征兵合格率不足五成。
 
        提案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育才观念依然陈旧。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成广泛共识,重智育轻体育,变相挤占体育等技能科课时成普遍现象,严重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是减负政策难以落地。由于对学校考评指标单一,学校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为应对各种测评排名,片面追求高分数、名校录取率和升学率。家长也热衷寻求校外各类培训,每天文山题海,学生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对体育科目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和教学能力不足,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教育部“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形同虚设。
 
        吴志明等委员提出,全社会应切实转变育才观念。为此,建议要扭转各行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重视考查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做到唯才是举。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建立多元考评体系。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考试科目范围,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激发学生、家长、学校内生动力,主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和师资投入。同时,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有合理的比例用于体育支出,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鼓励体育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开展体育教学,带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