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体育消费券,缘何成为社会关注的“宠儿”?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5-09点击:
  来源:交汇新闻
 
  在大家所熟悉的消费券认知中,往往线上线下购物、家电、旅游、餐饮、图书等,既是主力构成,又是热门推荐,然而就在近两年,原本相对平淡的体育消费券却“悄然兴起”,不仅如此,眼下,其甚至大有“弯道超车”、引领百姓话题与消费走向之势。
 
  如此一来,不仅有人要问,体育消费券是什么?它是如何刺激消费的?又缘何会“火”?
 
 
  刺激消费背景下,“千万级”体育消费券发放引关注
 
  2020年5月4日,一则有关江苏的消息刷遍网络。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今日,江苏省体育局正式宣布2020年江苏体育消费券发放方案,指出将面向在江苏居留的健身群众、到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市定点冰雪场馆消费的江苏户籍居民,以及江苏省赴湖北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等特定群体发放2020年总额达5000万元的江苏省体育消费券。
 
  据悉,消费券将采用"江苏全民健身卡"和"公共积分"两种形式发放。
 
  其中,选择"江苏全民健身卡"的健身群众,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的营业网点,办理江苏全民健身卡,并下载特定手机APP,领取满100元减50元的普通体育消费券和满200元减100元的冰雪消费券。
 
  而选"公共积分"形式领取的健身群众,无需办理实体卡。只要通过特定程序,使用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手机号码注册获得账户后,在定点场馆健身并刷银联卡消费时,便可按照一定的比例,获得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或冰雪运动积分。这些积分可在指定的场馆使用。
 
  消息一出,议论纷至沓来。
 
  其实,此番江苏发放的5000万元省体育消费券,还并非今年以来省内首次。早在3月初,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便“预先一步”采取了行动——
 
  3月13日,南京市宣布发放共计3.18亿元规模的消费券,下分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信息、困难群众、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个大类,其中,体育消费券价值1000万元。
 
  此举一出,连带效应有如“巨石投水”。同日,就在南京率先喊出发放消费券后,宁波官宣,将发放价值1亿元的消费券,并推出健身消费券。仅仅又过了5天,3月18日,河北省体育消费券发放平台“惠美体育”小程序上线,总值15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蓄势待发”。不止于此,浙江、辽宁、四川、珠海、济南、青岛等地也相继宣布发放餐饮文旅消费券,而体育健身消费券,恰恰包含在内……
 
  1号君注意到,针对昔日看似较为平淡,今年却显得格外火热的体育消费券,有媒体曾在3月下旬便做过调研,并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宣布要发放的消费券总额至少14亿元,其中,体育或健身消费券已接近1亿元,河北省1500万元领跑,南京1000万元紧随其后。
 
  而眼下回望3月,方可感知,彼时仍只是个故事的开头,在此番江苏推出5000万元纯体育消费券后,一年一度的“正菜”才端上餐桌。
 
  投放比例和时间调整,令人瞩目
 
  体育券发放“一年一度”,并不是1号君随便说说。
 
  据《新华日报》消息,2019年11月26日,江苏省体育局在南京启动2019年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发放工作,其中,向健身群众发放4500万元、向突出贡献群体发放150万元、向贫困中学生发放350万元。
 
  不同年份却是同样的5000万元,似乎在诉说,今年发放的数额,并无特殊时期各省互相比拼的意味。
 
  而前后相较,更多区别倒是体现在对象群体的发放数额,与消费券的发放日期上——
 
  2019年,江苏省体育消费券发放的目标群体是“健身群众”“突出贡献群体”和“贫困中学生”,其中,“突出贡献群体”发放150万元。
 
  而今日正式公布的2020年发放方案却明确指出,将为赴湖北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每人赠送2000元,共计700万元的突出贡献群体体育消费券。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此长彼消,“突出贡献群体”发放数额从150万提高至700万无疑说明,体育消费券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背后的社会效益也有显著提升。
 
  而至于发放日期,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官方公布发放方案和正式发放之间其实有个“时间差”。例如,2019年江苏省体育消费券发放方案实质于去年的8月1日出炉,而正式发放却在前文所述的11月26日。
 
  如果同样按接近3个半月的“时间差”计算,那么,今年5000万元的方案公布后,消费券预计也将于8月中下旬,才会正式投放。
 
  然而,11月下旬发放同8月下旬发放,对拉动消费的涵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正如企业布局市场需考虑“产品投放的腹地”一样,一年一度的消费券在11月末“登场”,更多针对的也只能是该年度冬季健身项目。但如果提前三个月至暑期发放,则冬夏两季健身项目均可“收入囊中”,随之而来,消费券对市场的刺激力度也将“水涨船高”。
 
  无论如何,眼下体育消费券发放的日期相较去年提前了、发放群体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在收获足量目光之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究竟将对2020年的江苏消费市场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引发普遍关注,亦与使用痛点有关
 
  体育消费市场,其实并不平淡。但相关消费券话题的火热程度,今年却超过以往。
 
  1号君梳理发现,国内对体育消费券发放的试水,始于2017年。当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拉开探索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序幕。
 
  2018年,江苏有64.6万人次领取到一年一发的体育消费券,并直接拉动全省体育消费9亿元。而在这一年实际撬动9个亿的,仍是5000万。
 
  由此可见体育消费背后的产业规模,也足以瞥见普通百姓对体育消费券的期待。
 
  但是,1号君认为,之所以眼下体育消费券能再度引领话题走向,甚至其关注度大有超越其他种类消费券的趋势,除公布节点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相关,除了社会总体的体育消费市场在扩张、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其实也不可避免跟体育消费券以往使用中的痛点有所联系。
 
  就体育消费券使用现状而言,客观上,攥在消费者手中的自主选择权着实偏少。
 
  今年4月13日,《河北日报》发布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不少消费者反映,上年度该省体育消费券面额种类及与之相匹配的健身产品不够丰富。
 
  “我们这里2019年度小面额的体育消费券使用多一些,对持日卡或次卡健身爱好者的消费有一定刺激作用,大多应用在游泳、健身塑形、球类运动等项目;但体育消费券对持年卡或季卡者的消费拉动作用不大,因为这些卡使用中不按次结算,除非初次购买。”河北承德市一家游泳健身中心的负责人表示。
 
  类似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承德,也不只是河北。
 
  1号君一位居住在长三角地区的朋友感言,消费券即使作为补充手段,也应更多考虑使用过程的便捷性,尤其是在与其他支付方式怎样组合使用的层面,“总不能是断档或割裂的吧。但事实上,有时候仍然感觉组合使用并不顺畅,使用体验没有直接支付来得高。”
 
  不仅如此,消费券使用场馆等限定,往往也是大家吐槽的话题之一。追求“便捷至上”的使用者们,自然不愿只为健身而出门很远,“相比于多花一点钱或少花一点钱,就近,仍然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除非某家健身馆确实有别人比不上的地方。”上述友人坦言。
 
  也因此,有网友调侃,抢到消费券时的幸福感,跟使用消费券时的幸福感,不可同日而语。言下之意,期待与现实之间,仍有距离。
 
  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引起了讨论、扩大了关注,也正是在相关矛盾的面前,让变革和创新,成为优化体育消费券投放及使用规则的关键。
 
  “体育消费券发放对象应当有所选择,尽可能实施精准投放。比如,可以因地制宜,在冰雪场馆较多的地方适当增加冰雪类体育消费券数量,对人们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进行引导;或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电子体育消费券推送到给使用较多的人群。”日前,谈及体育消费券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时,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韶华曾如此表示。
 
  在建议逐步退出笼统发放模式、以大数据模型作为精准投放的基础之余,王韶华也建言,大力增加产品供给的数量,“相应体育场馆可通过改善环境、增加服务项目等,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王建朋 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视觉中国等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