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2-18点击:
        来源:凤凰网体育、中国青年报等  本刊摘编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以创造线下“体验”和“参与”机会为核心价值的体育产业来说,损失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从目前来看,冰雪运动产业、体育旅游、赛事与场馆运营、健身与培训、体育用品等从业企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就当前体育产业受影响的几个细分产业来看,疫情后全民健身、竞赛表演、体育营销、体育旅游、体育制造、线上场馆六个方面将得到快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疫情的发展让中国各省区市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体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发布暂停聚集性赛事和活动的通知。各类赛事和体育活动的暂停和延期,必然给俱乐部和职业运动员等带来影响——封闭训练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最佳应对;大众健身受到影响,户外健身达人们的“幸福指数”骤降;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众多消费领域受到冲击。

        滑雪场的收入骤降,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披露,但是此前有媒体报道,1月份去崇礼滑雪的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14%,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了19%,考虑到春节假期的营业额基本可以占整个雪季收入的三成左右,这种影响的确是千万数量级的。

        商业室内健身房同样受到较大冲击,“根据以往健身行业的业绩规律,春节后是健身场馆业绩上扬的主要时段。通常2月和3月的业绩能占到第一季度的80%以上。”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但启动销售旺季的正月十五已过,从1月底便停业的门店依然未能营业,指望在春节期间拉新的可能性已不存在,企业正陷入营收几近停滞但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

        这次疫情对体育线下培训行业影响巨大。以体育培训和体育文化展览展示为主要业务的卓逸体育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有6家门店的青少年运动培训,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卓逸体育在2018年底曾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过去一年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效益,但即便如此账上的资金也仅够支撑三个月。

        在这场疫情的席卷下,包括中超、CBA、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南京室内田径世锦赛等体育赛事均受不同程度调整,延期、易地甚至取消。包括最为火爆的马拉松赛事也急速反应,中国田协表示,“4月30日前的赛事,要客观评估风险,通过易地、推迟、取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隐患。”

        “竞赛表演业遇到的是‘刹车’的问题。”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从201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后,各地方政府都在推动文件落地,很多体育产业公司也在为2020年蓄势,但开年便遭遇疫情带来的赛期调整,就像一辆准备提速的车突然刹车,“对竞赛表演业是很大冲击”。

        在王雪莉看来,“冲击”不仅意味着赛事数量上的锐减,更意味着与赛事相关的体育场馆、营销、经纪、传媒等领域亦受波及,“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受到影响,不利于竞赛表演业后期发力。”例如,防控疫情的支出大多数由各地方政府埋单,在这一突发事件对当地经济带来压力的情况下,疫情过后的财政分配将会调整,“届时会发现,和体育产业相关的活动并非政府在疫情过后马上会着手解决的问题。”而整体业务情况受损的情况下,企业在赞助体育赛事或活动时也会更加审慎,“体育产业的资源端将会面临明显收缩”。

        体育行业公司的应对举措
        
        首先,积极了解、利用好政府的帮扶政策。例如,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专门有一条“对受疫情影响的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除了普惠性政策,各地体育产业主管部门也会出台帮扶政策,2月7日,北京市体育局发布了《关于申请受疫情影响滑冰滑雪场所水电补贴的征集公告》,《公告》明确指出,各区体育局,各滑冰滑雪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上报工作。

        其次,除了在压缩成本上想办法,发力线上作为补救措施。体育运动品牌及零售企业加强了对电商的重视,通过打折、促销等方式激发消费欲望。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等品牌从高管到基层员工纷纷化身“微商”,展现带货能力。运动健身品牌 Keep 则相继推出了春节解压健康计划、假期运动直播大全、居家防疫健身计划等系列活动,利用既有的线上优势持续提升APP活跃度。据了解,Keep联合每日瑜伽、露露柠檬等10余家品牌推出的全网联盟运动直播进行时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5600万,每日参与人数平均提升145%。

        最后,与时俱进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因为疫情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新用户和老用户在线上消费的时间和空间极致扩大,为培养新消费习惯提供了绝佳契机。转型很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这段真空的环境,企业不可能突破舒适区。

        疫情结束后可能快速发展的六个细分体育产业

        第一,全面健身热潮将爆发。动因是多方面的,疫情下,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参加体育锻炼的照片,提倡参与体育锻炼的号召,激发起公众对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诉求和欲望。同时,疫情的爆发也向公众证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重要性。加之疫情下,居家健身的不便,将导致疫情后公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起来。

        第二,赛事恢复举办或出现扎堆现象。疫情后,赛事举办将迎来爆发,甚至出现一日多赛、一城多赛、一赛多城的扎堆局面。赛事集中性的上演,为赛事举办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必多说,当然也给各方带来诸多方面的压力。

        第三,体育营销随赛事举办而升温。随着疫情结束后,赛事与品牌之间的联动将更加密切,围绕奥运会、各类国际赛事和国内群体性赛事的赞助与营销活动将会明显增加。

        第四,体育旅游随疫情好转而“解禁”。疫情爆发后,“居家”成为大部分群体的常态化生活,参加户外活动、体育旅游成为当下大部分群体的渴求,这也将进一步刺激疫情后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恢复与爆发。

        第五,体育线下场景迎来高峰。疫情后,以健身房、体育培训场馆、体育场地等为代表的线下场景将得到逐步恢复。受疫情和居家多方面因素影响,线下场景的复苏,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迎来高峰。

        第六,运动装备制造、销售复苏与产品聚焦。运动装备企业的机会,主要在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两个层面。疫情后,当社会群体不再“居家”,全民健身项目热潮来袭,基础性的体育运动装备销售,必然会随之攀升。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观念被充分认知,群体对于特定项目,如路跑、武术、球类的参与热情会高涨,与之对应的功能性装备需求,也更加聚焦,需求量也将加大。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