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全民健身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01-06点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把体育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号角。记者调研发现, 体育消费规模逐渐增长,体育产业呈现多元升级发展趋势, 体育消费从“买商品”向“买服务”演变。
 
        小众运动并不“贵族”
 
        11 月份,北方已是寒意逼人,深圳大梅沙湾黄金海岸的水上运动中心仍是暖意融融。在淡黄色的海滩上,刚上大一的孙伊悦整理好帆板装备,准备入海,俨然一副专业选手的模样。经过近一年练习,如今她已能独自在海上掌控帆板, 享受征服海浪的过程。她表示, 平均每堂课只要 260 元左右,是“学生族”可以接受的价格。“很多人觉得帆船帆板是‘贵族运动’,但其实海上项目技术门槛并不高。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也有不同消费水平可供选择。”该中心帆船帆板教练羊杰表示,除了散客,每年还有400 余名学员学习帆板运动,近年来很多学校、企业团队也前来体验学习。
 
        大梅沙水上运动中心总经理吴治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中心结合“体育+ 文化+ 旅游” 产业模式开展水上运动,不定期推出优惠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水上运动魅力。2018 年,该中心累计接待个人和团队培训近 5 万人次,同比增长25% 左右,营业额同比增长近30%。
        
        从教练找学员,到学员找
        
        教练,如今网球、帆船帆板、棒球等小众运动越来越受青睐。深耕网球产业近 10 年的弘金地体育产业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包括“赛事管理”“球员经纪管 理”“体育综合体及场馆管理” “俱乐部平台管理”等板块。该公 司 CEO 刘 丰 宁 表 示, “2011 年,我刚加入公司时只有 10 个人左右;如今,公司规模已经发展到 470 人,年营业额达 3.2 亿元”。
 
        攀岩运动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协调之美,吸引越来越多爱好者参与。登山栈道、攀岩平台、露营大草坪、汽车营地……位于广西马山县的攀岩特色小镇, 迎来了众多前来体验“飞拉达” 攀岩项目的游客和选手。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小镇核心区三甲屯接待游客 5 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 34.3%;营业收入达到 255.8 万 元,同 比 增 长45.6%。
 
        “户外运动因其低碳、健康、时尚等特性,正从小众运动演变为大众运动,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广西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马山县攀岩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旺表示。
 
        全民健身带来“流量”《意见》将“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并重纳入文件标题, 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业界形成广泛共识,体育消费的基础是培养群众终身运动习惯,增强体育消费黏性,进而激活体育培训市场。
 
        对于如何夯实体育产业基础,李宁体育园给出的答案是, 以大众运动健康需求为导向, 扩大高品质、高标准、免费低收费公益运营,让更多老百姓有机会走进体育场馆。
 
        11月下旬,记者来到广西南宁李宁体育园,只见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排球馆等场地均爆满。据统计,该园每年接待超过 300 万人次。经过探索及运营实践,该园已初步形成以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产业为纽带,体育配套商业开发为支撑的城市体育产业综合体。在南宁市李宁体育园总经理赵天凡看来,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将单一场馆服务发展为复合产业。“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以体育配套商业服务为支撑的全民健身体育事业,是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基础。”赵天凡认为,低收费不会造成经营压力,当更多大众参与健身后,反而能在庞大健身人群中发展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延伸服务提升收入。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数据显示,深圳居民实物型、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三者比例大致为 47∶45∶8。但从趋势看,随着居民体育消费规模逐渐增长,体育消费结构正在向以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为主演变。
 
        当然,全民健身不只是喊口号,还要提升服务水平。诸如“游泳池多长时间换一次水”“是否每个厕所都需要雇专人打理”这样的细节问题,都在考验体育场馆管理者的经营智慧。 “体育需求是综合需求,投资体育需要有长期战略,需要有长期耕耘的准备,需要着力于产业链和体育消费习惯的培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郑芳表示。
 
        体育赛事赋能城市近年来,体育竞赛表演业良好发展势头推动了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随着人们对体育兴趣增加,社会对体育事业和产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最直接的表现是马拉松、登山、徒 步、房车露 营、自由搏击、足球表演赛等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激增。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体育赛事的引入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多地提出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具体目标。比如,上海市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近 3 年共举办国际体育赛事 56 项,国内高级别体育赛事 160 多项。“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意识到体育可以赋能城市、振兴乡村,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需要协同发展。当这些认识形成合力后,体育产业才能实现 从‘有 没 有’到‘好 不 好’ 的转变。”郑芳表示。
 
        “近年来,深圳市‘三大球’、‘四小球’、高尔夫、帆船等赛事推陈出新,形成了‘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发展格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表示, 借助于赛事影响力,深圳居民体育热情不断高涨,除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 如今跆拳道、保龄球、高尔夫、帆船、皮划艇等新兴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受欢迎。
 
        以赛事为平台、以旅游为导向的体育旅游赛事,正成为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重要抓手。日前举行的首届深圳 WTA 年终总决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史上最大的单项体育赛事,吸引了 60% 深圳以外的观众,观赛人次总数达 6.12 万。作为该项赛事独家运营方,弘金地体育感受到了品牌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很多外国友人因为赛事而了解深圳, 还有不少赞助商表达了长期合作意向。”刘丰宁说。
 
        不过,我国虽然举办了数量庞大的各类赛事,但真正有价值的赛事 IP 却乏善可陈。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指出,目前场馆冠名权等无形资产能够以较高价值交易的屈指可数。无形资产开发不好,将导致很多赛事、场馆经营面临“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局面,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融合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体育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才能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伟表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