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推动下实现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个体育协会,各方也正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保障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体育无疑是各方关注的一大焦点。就像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强调的那样,“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少年体育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体育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才得以可能,国民体质才能真正提高,从而体育产业的根基也才能稳固。
作为密切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学者及参与多项青少年体育政策的研制者,天津体育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成员肖林鹏教授在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今年,肖林鹏教授将应邀参加2018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近日,联合会也就中国青少年体育的相关事宜对肖林鹏教授进行了专访。通过肖林鹏教授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将会有更深刻与全面的理解。
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据肖林鹏教授介绍,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青少年体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各地也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
如今,中国的青少年体育政策体系正不断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加快形成,公共服务的范围扩展,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提高,体育活动更为活跃,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更为开放,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项目布局和调整成效显著,整体的发展形势值得肯定。
然而肖林鹏教授也指出,在市场不断繁荣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相比欧美国家,中国青少年体育整体上仍较为薄弱,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意识不足,资源条件有待改善,学校体育作用发挥不强以及部门办体育等诸多问题仍有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注重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多方配合
在推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国家体育总局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体育总局青少司参与制定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联合教育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联合国务院7部门印发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到《青少年体育锻炼器材配置指南》、《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及器材目录》、《营地等级评定办法及细则》、《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指导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与研制,显示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高度重视。
当然,作为青少年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学校首先要大力提高体育课质量,尝试将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游戏贯穿课堂;其次,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契机大力推动青少年课外锻炼的开展;第三,引导家庭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要积极发展学生体育组织,积极与各类校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最后,学校要有序地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肖林鹏教授这样建议道。
除此之外,肖林鹏教授还认为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有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维,需要敞开大门,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来办体育。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也应当更多地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优惠、帮助,制度上的标准化引导、监督等,并尽快打通部门壁垒、行业壁垒,为企业介入青少年体育建立“绿色通道”。
着力解决无场地、无教练的问题
在肖林鹏教授看来,针对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学前体育教育、校园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青少年U系列赛事的新格局,并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的普及工程。
为了推动青少年体育的普及,肖林鹏教授强调应优先解决影响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痛点”问题——即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提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育等。
“我认为未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着力解决无场地、无教练的问题。场地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向已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学习,有序地开放现有场地、开阔思维改造废弃场地以及补充创建标准的、符合青少年身体成长特点的新场地,”肖林鹏教授总结道,“教练人才队伍的问题并不在于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将人才合理的统筹,即将现有教练人才队伍系统进一步整合,并将其标准化、等级化。”
结语:
在今年中国体育产业峰会期间,肖林鹏教授将作为嘉宾,参与2018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届时,肖林鹏教授将更全面与深入地为业界人士解读《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02-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