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层和族群 写在“中国体博会”订阅号开播一周年之际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5-10-29点击:

  亲爱的读者朋友:

  不知不觉,我们的体博会微信自媒体公众账号已经开通整整一年了。体博会微信运营团队的小兄弟今天一早就在微信群里和我打招呼:在这样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里,你总得写点什么吧。

  体博会微信订阅号开通的这一年,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内容的时效性要求比以往更高了——对于我们传播内容的反应速率,行业思想的提炼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第四次传播革命的时代到来时,随着人类沟通技术的进步,作为甲方的我们,都在想方设法绕过中间的公共媒介,直接找到我们直接利益攸关的目标读者。

  一年前的今天,当我们申请开通“中国体博会”订阅号之时,我们就希望未来能制造出这样的一个内容产品:让大家的阅读习惯,能够回到新媒体阅读方式的信息流里,找到属于我们体博会自己的读者,分享我们自己的行业观点。

  在中国,自媒体像蒲公英、向日葵一样,时而随风逆势生长、时而又随风而逝;在北美和欧洲的主流世界,至今还没有成熟的自媒体运营模式——哪怕是FACEBOOK,亦没有我们的微信这样“病毒式”火爆。正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那句引领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的至理名言所说:“互联网,是天赋人权;而社会化的社交平台,则是天赋人们之间建立连接的权利。”过去的2年,中国有将近5亿人进入微信的互联世界;在历史上,一个机构的传播工作和内容制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模式:仅仅靠一个互联网公司认证过的ID号、几台软件不过时的智能手机、2-3台品牌电脑、一个微信服务团队、24小时随时打造一种内容的来源和生产方式,就可以在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中相互受益人生。

  从中国体博会的订阅号认证成功、我们开始发布第一条微信内容开始,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领导就向我明确了订阅号的人群及内容定位:让体育用品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体博会参展、参观企业和机构的总监以上级别深度关注,并养成阅读习惯;让体育产业工作者关注我们并略知一二;让对体育用品题材感兴趣的体育爱好者和我们保持时常的互动。

  总而言之,就是让我们在业内出名,在业外不出名。因为互联网让世界变平,同时它又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文化归属感和专业人士的族群。

  弗里德曼称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3.0”时期,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如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过程和创新模式的革命——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是,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与其感叹与赞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机会,不如探讨这种急剧的变化给不同的人群所带来的冲击、困惑和挑战,才是更有意义的选题方向。

  这也是我们生存的现实。365天以降,我们在没有任何强制性推送的前提下,频道订户数已经突破3000人。从内容定位的角度来说,中国体博会则是一个阅读习惯和文章呈现风格相对“阳春白雪”的行业泛财经的族群集合:

  这3000人,展商2000人,专业观众800人,系统内读者和媒体200多人;

  这3000人,80%在长三角、珠三角与闽南三角洲,50%的人生活在北上广一线城市,30%生活在二线城市;

  这3000人,使用安卓系统的占60%,使用IOS系统的占40%。

  正如马化腾的那句互联网名言:“专业性仍然是互联网时代唯一的生活方式,越专业越好,要看别的我也是没有办法给到你。”是的,我们真的不必去迎合那个只属于传统认知的大众传媒、威权话语的时代,不必哗众取宠,只需做好自己的专业,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和我们所思所想经常能形成共鸣、隔空致敬的人——他们能读懂我们,但是却是在我们看不见、走访不到的城市或者乡村与我们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

  从去年6月开始,针对微信读者我们不定期举办各种“福利日”活动,钱包、铜牌、T恤、手袋、书籍等各种奖品不断,到了临近展会时,还有机会抽中体博会期间的四星级酒店房间……

  不过,中国体博会订阅号影响力的扩大,根本上还是内容产品本身驱动的结果:

  在单篇专栏文章部分,创纪录的图文点击量来自我们联合会健身专业委员会侧记的那篇接地气的报道,针对浙江永康地区低价跑步机现象的行业人士深度分析,这篇颇在业内引起了一番骚动,微信点击连同其他微信号转载反馈到我们微信后台的数据来看,点击量破3万;

  在去年年底,我和郭超、卞彬彬以及我们的核心媒体一起,接连走访策划场馆营造行业和羽毛球行业的一线深度系列报道,我们策划并推送了15篇“之前未有人涉足过的报道题材和方向”,后台累计点击破2万。

  尽管和那些微信大号相比,这还仅仅是沧海一粟,但也足以让我们找到了思维的乐趣和传播带来的快感。尤其是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卞彬彬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地跑过来告诉我,有经销商看了我们写的《蔡海南和他那一代人》那篇文章之后,立刻希望去广州见到蔡海南,因为他之前关于能否合作持久的商业信用方面的那一丝疑虑,因为这篇文章便烟消云散了。

 

  我想,这就是传播的力量。

  写到这里,你会认为,多少我点有报喜不报忧的成份在里面。其实过去的365天,负责体博会整体传播工作的我,说实话,喜悦的时刻是很有限、很容易被忘却的,因为就像厨师的心情一样,你总要想着明天的内容——因此更多的,则是我在试错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挫败感:我们去年展会期间,希望现场能够策划出鲜活的、一手报道,结果因为其他传播事务繁杂,失败了;我们恳请其他媒体转载我们的原创文章时带走体博会广告,结果还是失败了;我们在公号里预热轮滑行业的系列报道,但我们居然没有按时写出来……

  数不胜数,忧心忡忡——我却总是希望能解决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既然我们的直接“买单者”展商是我们的读者,那么我们的展商希望见到的读者呢?又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能和我们暗暗地契合与共鸣?

  我们的国内观众负责人焦妮告诉我,接下来,她有个大胆的计划,她希望将2万名过去8-10年跟随体博会南征北战,体博会走哪,他们跟到哪的、在此行业“大杀四方”的专业买家,吸引到我们的微信订阅号里来,以形成我们传播内容实质性的大数据营销——焦妮此举若能成功,便是在传播领域及至其他有延伸可能性的层面,对于展商们最大的回馈,更是体博会传播工作最大的帮助。

  尽管我们是行业“风向标”,容易被行业人士理解——“老大”总是容易被原谅的。但做一个订阅号也好,办一个展会也罢,做一个企业也好,引导整个行业发展脉络的行业协会也罢,所有我们希望能够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好在互联网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不是油墨印刷的游戏,它允许分层迭代的思想试验。

  纵观这一年,是微信拉近了我们与你们(展商、观众、媒体们)心灵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互动的黏性。通过阅读,我们邀请你们进入我们有限的认知体育用品行业的世界,来塑造无数个平行世界的自己,让你们感受到,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从而互相弥补认知,从而互相充实内心,启发对于这个行业深层次的思索。

  这一年,为了使得我们微信的原创内容是鲜活的、独家的、接行业地气的,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的微信运营团队,要特别感谢我们联合会的领导,放手让我们大胆地去“试错”的同时,也为我们启发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模式的方向;要感谢我招展部的同事,孙莉、郭超、李峥、卞彬彬,我要代表微信运营团队“沉重”而“深刻”地感谢他们毫不吝惜地给予了我们鲜活的、一线内容的灵感源泉,帮我们孜孜不倦地联系那些值得深度挖掘和思想交流的采访对象;感谢为我们悉心准备采访素材,耐心接受我们深度采访的企业——即便有的题材、有的采访对象、有的行业现象,让我和我的公关服务团队、我的十大核心媒体,倍感罄竹难书。

  我大学时代的经济学导师郝玉柱先生曾经告诉我,和别人合作20篇论文的影响力,一定比自己单独写10篇得到的人生收获更大。我相信,以我们传播团队的速记摘要、选题策划、新闻点提炼、深挖主题等内容流水线的产能水平,还有寻求到接近我们目标读者阅读习惯的写作方式——会有能力更新作为读者每一个人对于充满孩童般好奇心的商业世界和商业思想的理解力。

  365天的中国体博会频道目前仅仅是我们直面客户的一扇窗户,如何从这一扇窗户到另一扇?它和我们的行业,和我们每一家在这个行业里历经艰险的企业一样,命运如谜,无尽的旅程正在缓缓展开,还记得萨缪尔森在其一生中更新了十九版的《经济学》专著的开篇中,说过的那段话经典名言吗?

  “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则等,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经济体自身的重要性——我们强调这样的内容原理,他们比今天报刊上的头条更加地持久弥新。”

  正如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展会,以及作为企业经营者、正在从互联网线上寻求理性回归线下工业产品的你们一样——我们做传播内容产品,又何尝不是遵循此定理呢?

  (傅春雨、张梅对此文亦有贡献)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