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活动
行业新闻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新闻推广联系

“退”回本土: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下一步?

来源: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5-10-28点击:

  当今世界制造业领域最让人难以说得清、道得尽缘由的一个话题是,在很多领域谁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可是质疑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体育用品领域概莫例外。

  不久前,在2014年的ISO/TC83全会(国际标准化组织体育与休闲设施及器材技术委员会)上,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制定的ISO/TC83标准——《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虽然表决获多数委员的通过,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来自美国的代表依然投了弃权票。

  “就让它弃权好了,我不相信它们离得开中国制造。”参与此次全会的一位中国体育标准界的专家说这番话的时候,座席离他不远的我听得出他的言外之意和严厉之词。

  “十年甚至更早以前,我们中国内地品牌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充当代工者的角色,甚至在参与国际性的体育用品展会时,都被安排在比日韩展团更偏僻的展馆位置。”不久前,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组织的2014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上,在提及外销、内销现今所占比重的相关话题时,本土主要健身器材企业的代表回忆往昔的情景时,表达的内容很一致。

  不过过去的十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却坐上了火箭般的速度。凭借全世界60%以上的产能和本土市场巨大的消费群体数量,在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最大的内地鞋服市场,已经形成了如“战国七雄”般的本土品牌竞逐的局面。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利好信息和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基于13亿人口红利的市场竞争逐渐升级,国际品牌参与到重大节事的营销争夺战与本土品牌竞逐之案例,已是屡见不鲜。

  就在参加第二天的国际体育标准化研讨会上,ISO/TC83主席豪斯先生发表演讲、力挺中国制造时,坐在我座位旁边的一位健身器材企业负责人忽然问我,“你知道,现在我们生产出来的质量最好的器材,最愿意卖给谁吗?”

  这样的问题,不禁让我为之一振。

  “目前境外的订单,被欧美的大渠道商所压制,它们往往在体博会的时候认识我们,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而对付他看上的工厂的唯一办法就是压价。一个跑步机,我们如果要求在他的底价上再加价一个美金,它们就马上就转身到别的工厂去议价。然后还会转过身来再告诉我,谁谁谁愿意接受多少多少的低价……一个集装箱,利润额本就没有多少,比国内便宜那么多还要我们保证质量,因为遇上更加事无巨细的、完全要达标欧标、美标的国外海关抽检,这个生意做的空间就更小了。”他叹了口气,顿了一顿接着说,“而且,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等到破6的那一天,估计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对这一块都将聊胜于无。”

  “那你们把自己最棒的产品最终到底卖给了谁呢?”我接着问道。“当然是中国的消费者。只有我们国人对自主品牌才能培养忠诚度。在传统的商业世界里,要想把产品卖到全中国,十年后大概全国县级城市才能铺完。但现在有了电子商务——我们都从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模式,加上我们只要把产品做出创新的特色,并在固定消费群当中行程口碑相传、病毒营销之势,内销的利润增长空间自然将远远大于外销。”

  “那么未来3-5年,你们都会坚持这样的销售策略吗?”“时下,几乎所有的鞋服配件、健身器材等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等都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况且,眼下谁不喜欢人民币结算。”

  我相信,此人所言不虚。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在此次研讨会上也得到了一些映衬和回应。在下午举行的圆桌讨论会环节中,一位与会的欧洲代表私下告诉我,曾经有海外营销的雄心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但往往无疾而终。精通亚太事务的他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低价策略失败,作为新入者虽然采用低价策略顺利入市,但是进入容易并不代表树立品牌也容易;二是没有真正了解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他们对价格不敏感,更讲究国际性的大品牌;三是国际大品牌早已进入,要想从中抢夺市场份额并不容易。

  诚如见证这个行业10年以上的行业“元老们”所言,十多年来,依靠中国制造的“外贸效应”,这个行业取得了迅猛的成长。不过在今后,业内声称的下一个“黄金十年”里,很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新的态势:长期从事外贸的厂家们,将被倒“逼”回中国本土市场,依靠能够帮助他们3天之内发货到村镇市场的快递从业者,让“中国制造”进入中国广袤无比的千家万户,从而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

  “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参加并旁听这样的一个国际最高水准的体育用品行业标准会,我们当然渴望中国制造在今后获得足够多的国际话语权——为的不只是未来的国际贸易的议价能力,更能让老外也认同中国制造已经转型升级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和境界。”一位鞋服厂家发自内心地说道。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