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7日体育专电 在英文中,“白象”一词指价值或效用所需费用庞大而不成比例者,或虽然不需要但难于处理之物品。如今在中国,虽然各地都声称注重大型场馆和专业场馆赛后利用,但为包括全运会在内的大型赛会修建的“白象”体育设施却并不少见。
在广州,位于番禺区的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距离市中心30公里,缺乏配套让这里难以再利用;在广东佛山,2006年建成的世纪莲体育中心建成以来只是零星地承接过国际足球赛,如今场馆门可罗雀;北京奥运会时修建的顺义水上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沙滩排球馆、老山自行车馆等一些场馆目前都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本次全运会虽然新建场馆并不多,但有了以上“案例”,组织者也应该未雨绸缪。
业内人士认为,体育场馆出现运营艰难,甚至闲置废弃,主要原因在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少前瞻性。
其一,场馆建设时,追求规模,功能单一。南京国际赛马场修建时投资超过5亿元、占地1270亩,但单一的功能注定这个场馆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辽宁这次在对马术场馆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未来这里将依托马术俱乐部进行多元化发展,效果如何暂且不论,至少已经迈出了“前瞻”的第一步。
其二,场馆选址偏远,配套不足。一些城市从整体建设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新建体育场馆,带动城市扩张,场馆地址多选在位置偏远、尚未开发的城市边缘地带,造成赛后利用难度很大。本届全运会也存在一些比赛场馆十分偏远的问题,不过记者了解发现,这些场馆多数位于体育局训练基地或大学里,虽然赛时出现观众观赛难的窘境,但在赛后利用方面问题不大。
其三,运营成本高昂,难以低价面向社会开放。一些体育场馆建设面积大,设施先进,维护运营的成本高,面向社会开放的收入难以维持运营的开支。
专家认为,要避免出现“白象”工程,一方面要规划先行,提前设计对大型体育场馆改建方案,使之能同时满足大赛和全民健身的需求。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表示,南京奥体中心是十运会主赛场,全运会后他们针对市民需求对奥体中心进行改建,新建了小球馆和全民健身园,除拥有游泳、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外,还与企业合作开辟出了壁球、冰上运动、击剑、搏击等小众项目场地,如今,这里成了南京老百姓最喜欢的体育场馆之一,年入馆人次高踞全市第一。
另一方面,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并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用民间资本兴建、管理、经营体育场馆。北京五棵松篮球馆是由民营企业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奥运场馆,兴建之初他们就对场馆赛后利用做过详尽规划,在设施配套和场地规模上着力打造一个商业平台。此外,政府对于这些场馆,也应给与一定的税收、水电等优惠,以促其降低对全民健身的“门票门槛”。
此外,在保证体育功能的前提下,大型体育场馆还可以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但前提是不能过度开发。南京奥体中心2012年实现收入7822万元,完全实现了自负盈亏,其中体育主业赚了2858万元,其他都来自出租场地、举办活动等收入。
与职业体育相结合,引进高端赛事,也是盘活体育场馆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广州市体育局着力引入知名赛事,以赛事盘活体育场馆,成效明显。”广州市体育局局长罗京军介绍说,“一次赛事商业开发做得好,可能就能解决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场馆运营费用,而且知名赛事能提升场馆知名度,对以后的商业开发也有促进作用。”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