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全民健身这个十年很精彩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5-10-28点击:

  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3铜,奖牌总数88枚,均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取得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十年来,从雅典到北京,再到伦敦,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与竞技体育一样,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同样承担着艰巨任务的中国群众体育在这十年中,也取得了非凡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下,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5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完成: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人数大幅增加,国民体质显著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

  回首十年,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片越来越开阔的天地。

  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胡锦涛总书记曾特别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进一步提出:要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激发的群众体育热情保持下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民健身日”并颁布施行《全民健身条例》,实现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长效化、机制化。2011年3月,国务院召开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全民健身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责任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每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或全国体育局长会议都要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每年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也要专题研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部署年度工作。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建立了群众体育工作组织领导制度,有的还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以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此外,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还采取定期组织召开社会体育工作会议、人群体育工作会议等措施,组织推动全民健身实施工作。

  多彩活动 涌动神州

  在我国,全民健身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

  各级政府及其体育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将有计划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各种政策支持、方向引导和条件保障,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国家体育总局为加强对科学健身的正确引导,开展了征集推广体育健身方法和大众健身项目工作,先后推出了第八、第九套广播体操和健身气功等健身项目,以及游泳、篮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的业余锻炼标准。各地也推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据统计,城乡居民普遍喜爱和开展的体育健身项目多达60种。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各级政府在加强医疗防范工作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情空前高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体育的防病健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北京申奥成功同样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和有关方面紧紧抓住北京筹办奥运会的契机,确立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群众体育工作主题。各地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筹划了贯穿整个奥运周期的全民健身活动,仅国家体育总局在2007年、2008年两年就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了有关全国性单项体育组织和社团开展了150多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成为北京奥运周期内遍布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

  2009年以来,全民健身活动掀起了新热潮。体育等部门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设立和《全民健身条例》颁布的契机,提出指导意见和要求,组织开展了大量富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仅在体育部门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多达202836次,其中,省级体育部门举办体育活动3265次,地市体育部门举办体育活动13088次,区县体育部门举办体育活动35445次,乡镇、街道体育部门举办体育活动151038次。各地还利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体育志愿精神。

  科研成果 日益增多

  伴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积极投入全民健身工作。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科研活动广泛开展,科研成果迅速增多,在对全民健身进行科学指导和提供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 “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搭建起新的全民健身智力平台。十年来,参与全民健身科研的人员越来越多,在整个体育科研成果中全民健身科研占据了很大比重。据有关统计,10多年来发表的全民健身学术论文达到近4000篇。学界还撰写出版了大量有关全民健身的著述,与全民健身有关的教材、著作已达200余部。

  在科研立项上,全民健身方面的选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整个体育科研立项中占很大比重。仅以“十一五”立项为例,2006-201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共700多项,其中全民健身方面有130余项,接近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西部项目)批准立项300余项,全民健身方面的有90余项,超过1/4。

  国家体育总局与相关部门组织科研力量,及时开展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国民体质监测,这两项工作现已成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制度。十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与有关部委一起,组织有关专家研制出多个适应发展需要、更科学的体育健身和体质评价标准。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向学校推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于2007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式实施。2003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多个部委联合下发《〈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试行)》,将适于20至59周岁身体健康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标准推向社会。

  科研人员还针对各地区和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研究整理了各种体育健身方法,出版了数十套较系统的健身图书。200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会议,正式推出“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

  工作队伍 逐步壮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逐步形成一支以国家公职人员为核心,以体育社团、乡镇街道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工作人员为骨干,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健身场所从业人员为基础,专职、兼职和业余相结合的全民健身工作队伍。

  各级政府在重视设立群众体育职能部门和工作机构的同时,明确群众体育工作人员的编制和岗位,充实群众体育工作人员,使群众体育管理队伍逐步壮大。在加强群众体育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核,启用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众体育干部和工作人员,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各级体育部门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注重抓好机关内部群众体育干部教育培训,借助各种重要的体育工作会议对群众体育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以会代训,使其统一工作思路、提高政策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普遍建立了干部培训制度,对各类群众体育管理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

  十年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通过规划和规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完善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审批体系,编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确定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立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机构,开展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评审、资格授予等工作。2010年,获得各级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695890人。

  在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中,国家体育总局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克服群众体育薄弱环节的重要突破口。2009年以来,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由过去的8个扩展到29个,征集、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志,成立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扩大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数量,修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法规制度、培训教材,首次召开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会议,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主体,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队伍,搭建广阔的社会参与平台,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吸纳有体育专长和志愿服务意愿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

  组织网络 初步形成

  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是全民健身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保障,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全民健身组织形式,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依托社会、覆盖面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全国各省(区、市)普遍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负责人或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许多街道、乡镇也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同时,国务院很多部委也建立了全民健身领导机构,有些部委还要求下属部门和单位建立相应机构。

  2002年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承担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有关工作,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纷纷建立了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等组织机构。同时,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一批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推动该运动项目普及与提高,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地方一些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体育产业管理中心等也承担着一些全民健身方面的工作职责。

  1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社团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群众体育社团发展更快,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体育社团结构,基本覆盖了城乡广大地区,包括各级体育总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其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有单位会员154个,其中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60个,行业体协27个,省(区、市)体育总会37个,其他体育组织30个。其他类型的全国性或地方性体育社团数量也不断增多,包括体育基金会、体育科学学会、全民健身促进会等。至2009年,省级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有5.3万个,单位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

  遍布城乡社区的基层体育组织,如各类群众体育指导站、体育辅导站、体育活动点、晨晚练(站)点、体育(文化、文体)活动室等,是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阵地。到2010年,全国城乡共有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活动站点250612个,比2004年的201457个增加了24.4%。经常在各体育指导站或活动站点健身的人数大幅增加。

  服务行业 欣欣向荣

  十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倡导和引领全民健身产业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促进了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和繁荣。

  我国的体育健身服务业自90年代中后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社会健身机构增加迅速,体育健身行业渐成规模,成为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许多健身娱乐性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热点。2008年,各地专门从事健身休闲行业的法人单位已达800家,其中经营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93家,实现收入19亿元。

  全民健身服务业投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社会投资已成为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的主力。内蒙古2006年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经营单位达到2863家,占经营单位数近六成;浙江省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各级各类体育健身经营单位已有近8000家,占经营单位总数的70%;广东省各类体育健身服务企业8350多家,其中由民营资本投资的占近三分之二。

  目前,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已呈现出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辐射、由城市向乡镇延伸的发展态势,健身休闲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新兴项目不断涌现,高端时尚项目快速发展,满足不同档次消费需求的健身市场正逐步建立。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到2008年,全国体育用品从业人员为234.13万人,实现增加值1088.31亿元,年度增长超过13%,拉动了国内体育用品销售,促进了全民健身市场繁荣。

  十年来,我国群众“参加健身活动,为健康投资”的新型消费观正在兴起。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达到73元,比上年增长30.4%。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健身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并逐渐出现高档化的消费趋势。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体育健身产业在体育产业产值中占有重要份额,说明全民健身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

  场地设施 大为改善

  十年来,我国将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作为全民健身的重点环节和重要问题,多方解决资金投入,新建、改建各类体育场馆,积极推进场馆开放,加强体育场馆管理,提高场馆综合效益,大大改善了全民健身的物质条件。

  2003年,国务院颁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依据。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引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已达100多万个。

  在不断增加的体育场地设施中,各级政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是最主要的建设方式,包括“全民健身路径”、“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投资数量逐渐加大,建设速度日益加快。仅2006年一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区、市)就投入24328万元,相当于1997年投资5374万元的4.6倍;共建设“全民健身工程”项目6077个,相当于1997年500个的12.2倍。“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投入20多亿元、地方投入130亿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全国共建设各类全“民健身工程”项目近50万个。

  自2006年8月开始, 7个省市10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学校场馆开放工作试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再次召开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会议。《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就学校场地开放问题采取了由地方政府给予经济补偿统筹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等一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7598所学校体育场地实现向公众开放,占具备开放条件学校的三分之一。

  本报记者蒋亚明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