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器材需求市场:政策红利释放、消费转型加速、新势力破局|报告解读(二)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5-07-18点击:
次
2024年,健身器材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人工智能推动健身器材业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跃迁,数字化、智能化健身器材成为发展主流,健身器材场景化应用不断拓展;适老化健身器材消费进入新阶段;居家健身热度升温,健身线上消费稳步提升,传统商业健身房经营模式正在改变……这些新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运行状况,也预示着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发布《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报告(2024)》。该报告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大维度入手,旨在全面揭示2024年健身器材行业的运行情况,并对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报告(2024)》:复杂环境下,开辟多元市场新蓝海一文中,我们系统分析了外贸变化及现状,本期,我们将视角转向需求端,剖析健身器材需求市场有哪些关键趋势。
01丨出口主导,
健身器材销售的主引擎
作为全球健身器材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出口在健身器材企业销售布局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健身器材上市公司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五家公司出口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加权平均值长期保持在50%以上。按照公司财务报告数据,2024年,三柏硕产品全部出口国外市场,康力源、英派斯出口占比也分别高达80.459%、78.68%。而舒华体育则倚重国内市场,2024年出口占比为19.70%。
健身器材销售渠道中,出口占据很高的比例。2024年,样本企业产品出口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加权平均值为61.63%,超过六成产品销往国际市场,而同期体育用品全行业这一数值为49.21%,意味着健身器材行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更强。2024年,健身器材销售中政府采购占比为11.28%,低于体育用品全行业的15.13%。
除出口、政府采购之外,其他销售渠道如国内批发零售等占比27.09%。从上图销售渠道结构可以看出,健身器材和体育用品行业对国际市场都存在较高的依存度,出口几乎达到体育用品全行业业务的50%。较大的出口规模为企业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对行业的稳定运行构成风险,甚至形成较大冲击。
02丨价格下沉,新锐崛起:
健身器材零售市场企稳
对健身器材电商零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魔镜洞察对电商销售监测的数据观测健身器材市场变化及特点,以及市场品牌竞争情况。
2024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四大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额为161.06亿元,与2023年的161.20亿元基本持平。其中,跑步机/大型健身器械销售68.86亿元,占比42.75%;踏步机/中小型健身器材销售92.20亿元,占比57.24%。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健身器材电商销售连续出现销售额下滑,并且2022年和2023年下滑幅度分别达到11.69%、11.06%,显示健身器材电商零售市场整体上需求偏弱。2024年销售额与2023年相比基本持平,市场出现企稳迹象,给2025年重回增长带来希望。
国产品牌在健身器材市场竞争中整体表现突出,麦瑞克、舒华、亿健、佑美、keep等品牌近几年稳居电商销售榜前列。2024年,麦瑞克电商渠道表现突出,以7.51亿元销售额位列榜首,市场份额达到4.67%,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其他品牌中,佑美、汗马、keep、舒华分别以4.72亿元、4.59亿元、4.2亿元、3.74亿元的销售额排名2-5位。
作为健身器材行业的核心细分领域,跑步机市场销售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跑步机销售价格区间进行划分,计算不同价格区间的跑步机销售量在总销售量中的占比,如图所示。表中的数值表示某年某价格区间的跑步机销售量占全部销售量的比例。
总体上看,近三年,跑步机电商销售整体表现为销售价格区间下移的特征。从低价位区间看,2024年,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跑步机销售量占到全部销售量的比例为64.06%,而这一比例在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63.98%、61.09%。2000-4000元价格区间跑步机销售量占比保持相对稳定,4000元以上中高价位跑步机销售量占比明显下降。
销售价格区间下沉是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主动或被动调整定价,加快清理库存,保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市场消费能力偏弱,消费结构出现变化,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
价格区间为左闭右开, 如:“2000-4000”表示“价格≥2000”且“价格‹4000”
2024年,舒华居于国内跑步机电商销售领先地位,销售额2.91亿元,占据12.36%的市场份额。亿健、佑美、立久佳、易跑等品牌也一直保持了较高市场占有率。爱康、速尔、泰诺健等国际品牌在高端跑步机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跑步机市场上华为智选、海斯曼等一些新生力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迅猛提升。在产品价格定位上,舒华跑步机产品线覆盖中高端市场,电商销售均价5082元/台。其他国内主流品牌价位普遍在1000-3000元,这个价位区间的市场争夺非常激烈,各品牌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波动幅度较大。
03丨完善体系,补足短板:
政策驱动下健身器材行业有哪些机会
近年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持续推进,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2024年全国全民健身路径达到110.00万个,同比增长4.54%。
从近五年的情况看,全民健身路径建设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也较为稳定,这种持续、稳定增长,对室外健身器材形成了稳定的市场需求,也有利于企业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合理安排产能。
全民健身路径在各省市分布很不均衡,区域间差异较大。按照各省市发布的2023年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民健身路径存量最高的是山东省,共有9.55万个,其次为江苏、河北、浙江,分别有8.36万个、8.14万个、6.20万个,数量排在前十的省份如图所示。
按照当年常住人口数量计算,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山西省每万人拥有的健身路径11.06个,数量最高;其次为河北11.00个,江苏9.84个。按照各省2023年地区增加值计算,每亿元增加值对应的健身路径数量为河北1.85个、山西1.51个、辽宁1.13个。
全民健身路径存量较高的省份对器材设备的维修更新需求也较大,许多健身路径器材已经达到使用寿命甚至超期服役,进入集中更新阶段。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入,智能化智慧化健身器材加速普及,推动传统健身路径器材加速向智能化健身器材更新迭代,进一步派生出新的市场需求。
在健身房方面,2024年全国健身房数量达到15.20万个,较上年减少2.25%。从2020年至2024年,全国健身房数量实现32.40%增长,年均增长7.27%。
按照各省市的统计数据,2023年,江苏省拥有的健身房数量最多,达到2.59万个。其次为浙江1.58万个,山东1.19万个。广东、安徽、福建、上海、湖北等省市健身房数量也都超过5000家,这些省市也是商用健身器材需求的重点地区。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补齐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这些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健身器材的增量需求与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健身器材行业中长期发展。
*政府采购信息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提供的数据。由于一些省市建立了多个政府采购平台,采购平台趋于多元化、分散化,可能导致第三方数据库出现一定的误差。
*关于各品牌的市场份额情况是根据魔镜对四大电商平台监测的销售数据计算整理,由于魔镜监测数据未涵盖所有电商平台,因此,此处计算的市场份额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由于各品牌营销渠道存在差异,线上线下销售占比也有不同,所以电商销售数据并不能完全各品牌的实际市场份额。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报告(2024)》完整版原文,将于近期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会员后台正式发布。联合会会员可登录后台,获取报告,掌握全面、深度的行业洞察,为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