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一“泸”相伴,体博之约“州”而复始丨2025中国体博会·政企服务①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4-08-02点击:
次
携手并进,共享机遇,政企联动,共谋发展。奏响时代之音,需要凝聚众人之智。而落实行动、真正意义上把握各行各业发展“方向盘”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因此,强化政企联动,是大势所趋,亦是保障“民之所需”的关键。
近几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全国各地,也相继“因地制宜”,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部署。然而即便是面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求,只有“走起来”、“聊起来”、“动起来”,才能让区域与区域之间实现真正的大分工协作,从而产生更大的“圈层效应”,以推动产业始终保持“朝阳”态势。同时,也唯有不断优化政企合作的模式,让“政企力量拧成一股绳儿”,方才能直接有效满足“群众之所需”。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政企合作桥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龙头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在近两届的展会上尝试开创了政府体育事业专区,集结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力量,聚焦市场的热点、难点,实现体育用品资源扩容共享。与此同时,不少政府“买家”也正是以中国体博会为契机,通过与参展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对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知;不少企业也在这样的“政企合作新窗口”下收获了新订单。
在刚刚过去的2024中国体博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政府体育事业专区的政企合作模式迈入了新的维度——通过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政府体育事业专区的功能和职能,打造新时期体育资源政企精准对接平台。如今,虽然“体博相蓉”的故事已经落下序幕,但此届展会在“政企合作”方面所席卷的“浪花”仍在拍打。
同时,由于上一届中国体博会的举办地在四川成都,展会期间,四川省政府展团也是在政府体育事业专区充分散发了“东道主氛围”——举办地成都之外,四川省的其他省、市、地区的体育产业集群借此机会便与中国体博会“结缘”,所产生的联系和交集则是自展会结束后一直延续至今。这其中,就包括有着“酒城”之称的沪州。
近日,泸州市经济合作外事局机关党委书记刘宴、泸州市驻北京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张鉴、市经济合作外事局科长张良等一行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走访调研,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温嘉、会员部主任谢琨等就当下体育用品行业发展概况、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及泸州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内容,召开了一场座谈会,期间双方展开了充分交流。
在座谈会上,温嘉首先对泸州市经济合作外事局一行人表示了欢迎,并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及中国体博会平台目前所了解掌握的行业相关信息,以及近一年来一线走访调研时对于制造业生存现状的心得,与泸州市一行共同分享了当下的国际、国内及相关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情况。
刘宴介绍,此到访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令人欣喜,他们抱着既能进一步了解全国体育用品业市场发展前景,又希望能探索到政企合作的新模式,寻求多方联动的合作共赢机制的目的前来。会上刘宴还介绍了泸州市未来布局发展体育制造业的六大独特优势,即政策支持有力度、产业承接有能力、产业发展有支撑、产业培育有基础、产业研发有人才、要素成本有优势。可以说,泸州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大有前景。
对此温嘉认为,泸州市未来谋篇布局体育制造业的六大优势需要面向全国进行资源推广与招商推介的,恰与2025中国体博会组委会将围绕三方面工作来进一步升维政府体育事业专区的平台价值相契合:一是继续延伸和创新政企服务合作模式的上下游链条,深化政企合作机制,发挥政府指导和引领作用,激活企业市场主体新模式;二是围绕“展位现场展示+体旅赛事体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解读”的现场会议活动形式,直接促进和提升优质体育资源的平台转化率;三是协助政府部门、体育组织、运动项目协会进行参展策划,推广“展览服务+会务服务+活动服务”多元组合服务模式。
在此次座谈会期间,双方就2025中国体博会期间无论以何种模式达成合作,均表达了较高的意愿。
谈起泸州,“泸州酒窖”响彻国内,但殊不知,泸州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深厚的基础,可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是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幅员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下辖3区、4县,人口503万。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5.9亿元、增速5.6%,经济总量居全省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4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3位。拥有泸州国家级高新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在物流运输上,泸州是作为四川省唯一具备国际水运、国际陆运双通道的城市。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泸州市近几年在政策面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扶持,先后出台了《泸州市全民健身规划》、《泸州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泸州市主城区体育设施布点规划》等规划措施,不断加大的政策利好,使其发展政策环境日趋向好。
不仅如此,泸州市体育产业培育拥有深厚基础。近几年,泸州市积极引进社会投资,培育体育用品经营企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健身俱乐部以及销售健身器械、服装鞋帽、户外用品的企业,如泸州新动力健身俱乐部、泸州爱丁堡健身俱乐部、泸州拓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劲浪运动城、泸州健道体育运动管理有限公司等体育健身服务和体育用品经营企业。有体育单项协会26个,俱乐部22个,健身俱乐部100余家,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近400 家。目前,全泸州市共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共1.5万余个,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有一定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70个,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均达100%。
在政策层面和产业基础的加持下,毋庸置疑,倘若泸州未来能与中国体博会携手,无论如何,都能助力实现提升体育制造业之于泸州市经济板块权重的目标;同时,在明年五月举行的2025中国体博会政府体育事业专区内,“定州模式”与“贵州模式”的政府展团之外,倘若未来还有“泸州模式”的“他山之石”——地方展团政企合作的模式或将呈现出另一维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