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罗杰:中国体博会寻求变革的脚步不会停下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3-05-29点击:
        2023(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体博会”)正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不惑之年”的中国体博会初次邂逅厦门,究竟擦出了怎样的火花?2024新周期将“故地重游”移师成都的中国体博会,又将迎来哪些变化?
 
        5月28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2023中国体博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届展会圆满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但中国体博会寻求变革的脚步并不会因此停下。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文字实录。
 
        A1:本届中国体博会是“后疫情”时代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体育展会,一面是参展的企业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另一面也迎来了智能化升级的机会。您怎么评价2023中国体博会?
 
        罗杰:疫情三年带给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企业都在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市场的潜力是要大于困惑的。我认为参展商的兴奋还是要多于消极面。
 
        一位展商找到我,说感到特别意外。让他感到意外的理由竟然是,有33个国家的客户到展位咨询、采购。出乎意料。
 
        开展前,通过我们的系统进行预登记报名的观众达到了25000人;在本届展会的前两个展览日,有超过8万人次来到展馆观展,这其中包括了65个地市的政府系统参展团——很多参展团都是各地司局长带着省政府的任务来的,这说明全行业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高度一致,以及重视体育制造业。
 
        毋庸置疑,政府展团对于我们的参展企业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知道我们的参展企业由70%的订单来自政府采购体系。政府系统对产业和体育用品行业至关重要。
 
        所以从贸易的角度来说,本届体博会无疑是成功的。
 
        另外,我一直在强调,经济属性不是中国体博会的唯一属性。甚至我们一直在努力守住中国体博会的公益性质。多年来,我们拒绝了很多冠名、赞助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把主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比如我们举办了十年的体育产业峰会,我们对它的期望就是: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包括我们举办的中国数字体育产业高峰论坛、2023中国运动空间大会等一系列平行论坛,目的就是把各方资源带到中国体博会,让中国体博会成为思想技术交流、新品发布、展示行业前沿的综合性平台。
 
        那么如何汇聚各方力量,一定是靠内容去吸引人。比起展览,我更看重这个。
 
 
        A2:我们看到,本次展会新增了政府展区。在政府展区,我们不仅看到了不同地区的体育展品,甚至还有很多“文体旅”融合的展览内容,给业界以示范——从展览和会议两个维度,打造真正具备市场影响力的政企合作机制,可以说是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在未来,设置政府展区会不会成为中国体博会的常态?
 
        罗杰:中国体博会有两个特征。一是我们始终在坚持自我革新;二是中国体博会的发展一直与国家的经济形态休戚相关。
 
        在新旧两个世纪的交界时刻,中国看到了品牌的力量。回顾1998年的福州,当时我们意识到,要提升我们的服务,帮助企业展示出最好的一面——那一年之后,中国体博会就没有在体育馆内举办。
 
        新世纪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对任何一个市场参与主体而言,管理的精细度都要提升,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有长期性。于是2001年,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中国体博会不再交给举办地。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摒弃了很多短期行为,开始建立与客户的长期联系。
 
        过去几年,互联网、大数据算法开始向所有实体业态发起冲击。我们的展览面积,从巅峰时接近18万平方米下滑到12万平方米,坦白讲,压力非常大。由此,我们也开始积极做战略调整。
 
        再到新时代,我们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们继续完成自我革新。
 
        正如前面所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最大的客户是政府采购。各地政府既是消费者,又是资源拥有者。所以设置政府展区,不仅将是我们未来的常态,我们还要在政府招商、发布和推介等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发力。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进一步精细、精准地对接各地政府,并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比如我们计划在下届展会,将政府各类活动的地点固定,让政府领导和参会企业不用来回奔波;同时,在时间安排上,我们要谋求更加合理的排期,使各类活动不要冲突。
 
        当然,最终还是要靠独一无二的内容取胜。这是我们服务的核心内容。
 
        因此,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展览形式上,用更多场景化的展出方式,为参展观众完整地展出包含上下游全生命周期的整套解决方案,为观众提供完整的消费场景。
 
        对政府、专业买家和普通观众而言,这样的展出也更容易理解。
 
 
        A3:在您这几日的观察下,传统的三大展区在本届展会上有哪些亮点和趋势?
 
        罗杰:总体来说,三大展区中,健身展区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其展览面积大约8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国体博会的“半壁江山”。并在今年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商用健身领域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细度有显著提升。各个企业对产品细节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依旧是商用健身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过往几届中国体博会,数字化应用还是几个大企业在独享,然而现在已经几乎普及。在展会期间,我就看到了“无人健身房”。
 
        第二,从本届展会上看,行业对体能训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第三,在室外健身路径方面,数字化的应用大幅度提升。很多产品都通过数字化升级,具备了游戏化、社交化的属性,这让户外健身的趣味性大大提升。据说,数字和科技赋能后的一套室外健身器材,最高竟然能飙到150万元人民币一套。这令人咋舌。
 
        第四,家用健身器材是我个人认为亮点最多的。
 
        一方面,家用健身器材的功能性大幅度调整,专业细分趋势愈发明显,有给女士使用的,有给孩子使用的;有专门用来进行力量训练的,也有专门进行柔韧或拉伸训练的。这就让家用健身器材变得小而精、少而精——过去家里的跑步机很大,配件很多;现在家用健身越来越小巧,功能聚焦在1至2个,甚至通过折叠等功能,实现了“1平米健身房”概念。
 
        另一方面,家用健身器的颜值大幅提升。只有好看,才会吸引当下审美眼光挑剔十足的消费者购买。所以本届展会,很多产品甚至用上了钢琴烤漆融入家居,具备了家具属性。
 
        不得不说,家用健身器材的设计思路已经完全被颠覆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与手机互联互链——这让居家健身产品不仅能更精准科学地指导用户,而且增加了产品的游戏属性和社交属性。目的只有一个,吸引消费者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机器上,而非停留在电脑和手机上。
 
        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最大的特征,是企业更为重视产品的环保属性。企业努力实现向上、中、下游的延伸,从原材料到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把控。从用户需求方面,作为体育场地设施行业最大的客户,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明显增加,因此,也有企业顺势推出了智能步道。
 
        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里最大的特点,是新增了不少专项体育服装的展商。传统板块方面,比如乒乓球在稳定增长。而羽毛球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赢家通吃。
 
 
        A4:中国体博会首次来到厦门,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下届中国体博会移师成都,是出于什么考虑?
 
        罗杰:我们对厦门为我们提供的各项服务非常满意。厦门方面包括很多参展商找到我们,询问我们下届能否继续留在厦门。
 
        但我总在强调,我们不是一个展览公司而是行业协会,宗旨是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中国体博会不是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整个行业的活动。
 
        众所周知,成都是一个拥有2000万人的大市场,辐射整个西南。移师成都,不仅能带动成都的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而且能带动更多企业进入成都。同时,对中国体博会而言,选择一座城市也是将这座城市的特色引入中国体博会,这是一个互相补足的过程。
 
        当然,我们对中国体博会的举办城市,也有着非常完善的筛选体系。
 
        首先是硬件上,要权衡展馆面积、酒店、城市、交通等各类因素,比如我们要求:展馆面积不能低于15万平方米;其次是软件上,要考虑城市及展馆的服务、产业指数、消费场景、协调力度;最后,我们也会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与意愿。
 
        成都是座体育名城,我们希望让所有参与方都能在成都找到价值所在。
 
        总之,中国体博会寻求变革的脚步不会停下。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