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复盘丨度过封存艰难的一年,2023中国体博会带给你哪些“翻盘之机”?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2-12-28点击:
次
12月27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北京接受了中央媒体采访。在此次“盘点2022,展望2023”相关的采访话题中,罗杰对2022年度中国体博会组委会开展的工作和目前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及时地梳理和总结,并对新时期中国体育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体博会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极具战略价值的展望。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完整版文字实录:
Q1:随着国家对于疫情管控政策的全面放开,2023年,对于体育会展行业来说,是否是彻底拨云见日?甚至有望迎来新的会展业“春天”?有人戏称:明年一二线城市的展会市场,展会主办机构将上演“抢档期”、“抢展馆”、“抢人才”的精彩戏码,对此,您认同这样的论调吗?
A1: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和各省市都采取了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面对疫情,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会展业作为聚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行业,在疫情面前,更是需要全面响应各级部门暂停大型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不断有展会延期甚至取消,使会展业确确实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放开,为会展业起到了加速“解绑”的作用,有利于重振行业的信心,但若说彻底“拨云见日”,还尚需满足以下几个“恢复”:
第一,展会项目稳定恢复,举办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疫情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转变,作为面向大众服务的行业,会展业需要重新界定“什么类型的展会”,才是可经得起时间检验、大众考量、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展会。
第二,企业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复工复产稳健开展——作为展会的主体之一,展商的实力,决定着展会的水平;只有待展商解决好其自身的痛点问题之后,心无旁骛地参展,才能保障展会的质量。
第三,经济贸易环境得到恢复,企业家信心重回2019年之前;同时,这也需要优化、重塑产业链,加快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展会本身的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力。
第四,消费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均已普遍适应疫情的放开。依照现在的形式看,部分地区尚处于疫情高发期,人们对于出行或外出社交仍保持观望状态,对于大型展会,更尚需时日才能安心、放心参展。
在以上条件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展业才算是真的“云雾褪去,花开已至”。
至于是否能在中短期的时间范围内,例如1-2年左右,迎来会展业的“春天”,这样的形容倒也不无依据——毕竟,从商业属性和商贸环境的角度,展会期间的经贸活动受到的是多元的经销模式影响,因此理论上终究是需要买家与卖家面对面进行深度沟通和价值交换的商业活动,它不同于单点的电商网店或个体经营者的盈利模式。
三年疫情之后中国体育会展业是否能够迎来一波火爆的行情,理性地说,从内部因素看,与主办方的历史沉淀和行业资源积累这样的“内功”密切相关;从外部因素看,首先需要消费端先热起来,才会有制造业的真正复苏,进而展会全面繁荣的脚步才能接踵而至。
早在今年上半年,为了缓解因展会延期和取消带来的成本压力,加快经济复苏,各级地方政府便相继出台了会展扶持政策,最大力度减轻会展机构及企业之忧,相关配套设施服务都随之得到优化,如场馆改造、服务系统升级等。因此2023年,作为疫情防控形式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第一年,中国的会展经济自然也是让人充满期待的一年,可谓“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接踵而至的产业“解绑”政策,不仅作用于会展行业,对于我们身处的体育用品行业更是如此。当前,伴随着当前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的节奏,以及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全年5%的目标,并在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叠加发力的基础上,都将有利于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士气和信心的恢复。在2023年国家“全力拼经济,着力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占据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业近40%产能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和企业将“火力全开”,生产端和消费市场端也将全面迎来复苏的时刻。
图丨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经济目标
针对明年一二线城市的展会市场,展会主办机构将上演“抢档期”、“抢展馆”、“抢人才”的精彩戏码,这一论调,我持有保留态度。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辩证地看。
不得不承认,即使疫情放开,之前疫情对于会展业的影响仍不可逆,再加上我国体育产业布局主要受市场机制的影响,体育服务业大多集聚在大城市,像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体育服务业比重普遍超过50%——沉寂了三年的体育会展市场,似乎都在等待“逆风翻盘”的机会。对比起来,确实一二线城市的体育会展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
不过,这并非一成不变的。后疫情时代,随着特色体育运动的崛起,人们对于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的需求逐渐扩大,也为一些旅游城市带来了快速发展体育服务业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许多非一二线城市。然而,随着业态的下沉,正如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也开始将举办地选在非一二线城市举办那样——对于展会举办城市的选址,也有了更多的方向和选择,另辟蹊径,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行至更远。
Q2: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展会品牌,中国体博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行业综合型展览品牌——如今,值“三十年”、“四十届”这样特殊的里程碑时刻,2023中国体博会在整体布局上有着怎样的革新?展会的战略定位是否会因三年疫情放开,从而进入新的运营阶段后而有所调整?
A2:三十而熠,四十不惑。中国体博会在这长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行业并肩同行,坚持与展商风雨同舟。
2023中国体博会在布局上较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继续深化中国体博会的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权威度的国际级体育用品展会平台——并以此为基石,同步将侧重点向下游倾斜,构建“懂大众”、“惠大众”的窗口和桥梁,传递大众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业建设最为真实的发展需求,增强中国体博会的“全民性”。
2023中国体博会将继续深耕细分赛道,面向青少年人群、女性人群、老年人群等群体,以“体育+”为中心,将行业融合的不同场景业态进行高度还原与复刻,以打造展中展或设立重点展区板块的方式,锁定康复医疗、体育旅游、教育培训等目标市场,实现跨区、跨界的交互联动。
当然,整个第40届的主基调还是根据行业变迁史和自身的发展史一脉相承沉淀下来的——将会依旧以政策指向为导向,以健身、体育场馆及器材、体育消费及服务为三大“主线”,穿插多条符合目前行业内最新发展趋势的“草蛇灰线”,并以服务大众、服务企业为根本出发点,建立集最新科技成果汇总、技术探讨、资源共享、供需采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平台。
图丨2023中国体博会展区规划图
至于展会的战略定位是否会因疫情的放开,进入新的运营阶段而后而有所调整?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疫情的放开,必定会带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大众的体育消费也将有所上升,行业的面貌、格局有望被重新定义和再造。但疫情放开不意味着彻底结束,短期内,行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只能说从长远来看整体态势是向好的。作为深受业界认可的头部展会,中国体博会早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展示交流平台,更兼具与新时代体育协同共生的责任和使命——了解中国体博会的都知道,历届体博会在设计规划上总是能够折射出当下的最新时代背景。
因此,到某一阶段,如有必要,中国体博会的战略定位会根据行业所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任务,进行适当性的调整。当然,今天我们也可以设想或畅谈一下:关于中国体博会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战略定位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5年后,体育会展行业会是什么样子?之于今天的中国体博会,哪件事我们不做的话,5年后会特别后悔?
近年来,我们通过发布行业报告、组织高端论坛和专业会议、走访行业同仁、专家交流等工作方式,不仅低头看地,还要抬头看天——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在对3-5年后的行业下判断提供依据。
记得在去年2021(第39届)中国体博会周期结束后,在复盘上一个五年在上海取得的目标并展望下一个五年时,我们提到了“1+N”战略体系。其实就是在体博会被打造成为“主品牌”展会的基础上,新建立N个与全国各地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的强力支持和配合下的“子品牌”展会,以裂变出更多的举办城市和展览业务(例如去年举办的2021成都体服会及本应在今年举办的2022海南进出口博览会)。
时隔一年,现在回看当初定的“1+N”战略的实施成效,一方面,新冠疫情形势还不太稳定,体育会展业的经济状况也还未完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面对同类型展会的竞争,“抢时间”去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策展之路,其实压力很大;另一方面,2021体博会和2021体服会虽然二者之间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是有所不同的,可纵观整个中国体育产业、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势必会分散掉一些优质资源,在某些领域,又要想方设法去避免同质化矛盾的产生,就很容易影响到“1+N”战略最初的定位。
那么,去年的战略定位决策方向有没有问题呢?我认为,不能只看2022这特殊的一年就仓促下定论:
首先,新一线城市不再作为展会举办地的唯一选择,二、三线城市的资源配置结构近几年不断优化,很有可能成为“新起之秀”;
其次,如同过去两年新大众运动、精英体育的崛起一样,展会领域也会越来越细分,不断打破传统的品类规划模式,因此其实重复办展现象从长期看有望减少,特色型展会数量和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且目标受众群体会更加精准。
因此,目前我并不认为,“1+N”战略体系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而“1+N”战略之外,于会展业态而言,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伴随5G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内需市场与体育产业都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展会也会受此驱动,呈现出更加“科技化”、“定制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相信往后的趋势是:随着VR虚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迭代,展会的呈现效果会更加立体、具象化。
所以综上,倘若5年后回首今天,如果体博会没有布局做“1+N战略”,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迭代好符合最新科技手段和理念的办展技术和系统,我们到时可能会特别后悔。
这时候,我们还应该再问自己:三年后,我们的线下展会一共应该稳定在几个?每个不同市场定位的展会规模,应该分别是多少才行?相对固定地居于哪些城市或城市带?实现中国体博会多元化营收模式,盈利点分别在哪里?那时的中国体博会大数据中心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体博会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
我最近也布置给了体博会办展团队,让他们分解并制定各自岗位五年期的角色定位,以及三年期的战略目标及实现途径。我一直告诫团队说,制定三年期的战略目标,不要陷入渐增式成长的束缚,因为当我们总是年复一年地谈论10%、20%的增长时,我们的思维就永远被局限于渐增式成长模式里;反之,我们需要的是,始终思考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这时候,你会发现真正跳出了思考的束缚,激发了你和组织的潜力,从长远和全局去寻求行业给予我们的外部机会。
制定了三年战略目标后,为了真的实现这个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要从脚下、从明年开始认认真真地干好2023年开始。
那么具体到2023年,我们的展会应该是怎么个“干法”?
我告诉我们的展览部负责人,团队70%的工作经历,仍然要做现在的核心业务和成熟业务,保证中国体博会的业务在“三年疫情”之后,触底反弹;然后,腾出30%的团队精力,做那些能实现三年战略目标的事。
例如近期,我们就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并根据反馈,对展区设计、展商邀约、展品划分、会议活动内容等加以革新,尤其是增强了新展商招募力度、优化了观众服务体系、加大了中国体博会品牌文化建设、拓宽了展商宣传营销手段、推进了对于中国体博会商业价值的挖掘,并持续探索跨界合作的场景复刻展览模式,建立内外兼顾、高效、灵活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同时强化与展商的粘性,全面围绕“展商至上”原则对各地参展企业、机构进行走访调研,协同第40届中国体博会各筹备部门进行管理改进与效率提升,构建井然有序的“工作连带网”——在原有规范、成熟的作业模式基础上,让第40届中国体博会再上新台阶。
图丨2021(第39届)中国体博会相关数据
Q3:作为中国体博会的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一直尝试将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协会使命和工作场景在中国体博会上集中绽放——能否结合目前的整体筹备情况,谈谈2023中国体博会计划通过怎样的方式,触达G、B、C三端目标客户?
A3:作为中国体博会的主办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一直坚持把“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理念贯穿到底,这一点延伸到2023中国体博会上,还将多出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便是“服务大众”。2023(第40届)中国体博会将持续以体育产业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视角,通过场景创新,以“体产融合”为纽带,实现多产业“破圈”合作,通过积极链接政府部门、商协会机构、行业、企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打破传统服务体系的壁垒,建立G、B、C三端的内在联系与跨界互动机制,进而产生行业及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持续焕新行业格局、助推消费升级的目的。
前期,组委会结合往届数据反馈,对体博会相关客户进行了深度走访,将展商关切的观众、宣传、展务服务等工作进行全周期通盘一体化分享,主动提高展商、观众的互动和黏性,并且打造线上展会平台,最大化构建政府、社会、行业之间的交流反馈机制——在进行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2023中国体博会将把“创新”与“破局”的理念贯穿到底,从优化展会体系、丰富展会内容,到推优新锐产品、推动行业进阶,再到策划论坛会议活动主题、创造多元沟通机制、助力政企良性互动等,脚踏实地,着力新的展会定位、新的展览门类、新的消费市场、新的科技热点、新的营销通路,为体育产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寻觅新的途径,助力体育产业新业态生成。
具体地说,2023中国体博会组委会计划将通过对以下四大板块业务的精心打造,触达G、B、C三端目标客户:
一、顺应行业发展浪潮,打造三大展区亮点
1、健身展区:
当下,为了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伴随着大众健康理念和健身意愿的提升,智慧型健身服务的需求直线增长,在数字化运营工具和数智化健身软硬件设备制造研发水平日渐成熟的赋能下,无论是商用健身,还是家用健身,亦或是其他健身场景,都在朝着健身“智能化”、“精细化”、“定制化”服务方向上迈进。未来,全民燃烧“卡路里”的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健身消费诉求也将更趋于强烈;与之配套的,是推动全民健身可持续性发展,将有的放矢地予以实施和布局——这些行业发展逻辑,将在2023第40届中国体博会健身展区内得以全景式展现。
健身展区以“大健康生态全集”为主题,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打造行业健康生态,涉及全民健身、商用、家用健身细分领域的各个品类;囊括健身房、体育公园、社区体育、老年体育、学校体育、康复及体质监测、体能训练、家庭健身、女性健身、智能健身、可穿戴设备、小型训练健身器材、按摩及家庭保健、健身器材零配件及加工等领域,基本覆盖健身领域全产业链。展会期间,还将围绕“数字体育新动力”、“女性运动新时代”、“全民健身享受美好生活”等细分专题板块,全力打造新品发布、行业论坛、互动活动等内容。届时,健身行业的优质企业也将汇聚一堂,共同探寻行业发展新模式和健身市场新机遇。
2、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
纵观近几年来体育场馆及器材市场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对于智慧型全民健身设施需求越发强烈的背景下,“集成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演变趋势已愈发显著。这种整合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后台应用软件的形态,有望在未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中得到更为普遍地推广和应用——为了顺应这一风口,2023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以“紧跟政策风场,助力全民健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引领中国制造,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宗旨,涵盖弹性运动地面、人造草、健身步道、场馆营造、体育器材、冰雪装备、泳池及SPA、运动木地板等品类。
届时,展区将一并呈现“行业环保新风尚”、“场馆设施一体化”、“新基建时代”、“体育场馆设施数字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泳池及SPA专区将汇聚数十家生产、经营拆装泳池、组装泳池、便携式泳池的头部企业及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推介、展示产品,分享行业发展新趋势。
由于2023年第40届中国体博会新展期与各类地材、场馆设施建设企业的营销周期相匹配,众多因本年度延期导致“营销档期错配”且担忧参展效果的企业陆续回归、确认参展,甚至扩大原有参展规模,此类别的新晋企业报名也格外踊跃。
3、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
体育消费现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增长极。毋庸置疑,随着“新十条”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放开,必定会进一步深度刺激大众体育消费,也会促使体育消费及服务业的市场前景重新步入“光明”。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经过疫情三年,人们愈发培养起热衷于攀岩、露营、飞盘、橄榄球、击剑、棒球、滑雪、滑冰等小众运动项目的消费习惯,民间资本也纷纷涌入对应的市场领域。因此不得不承认,我国已悄然进入全民体育消费时代,而整体经济形势逐渐“回暖”,也会加速释放体育活力,推动新兴体育“加速推进”。
2023中国体博会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以“消费升级,新大众运动崛起”为主题,展区涵盖足篮排、运动护具、乒乓球、网羽、搏击、户外休闲、鞋服、轮滑滑板、运动营养品、冰雪用品等大众运动品类,不同展览板块之间的跨界、融合、破圈、碰撞,可助力企业把握行业新机遇,拓展体育消费新场景,催生市场新业态。
该展区继续深挖体育产业面向C端的产品及服务展示需求,围绕青少年体育运动、大众体育服务及消费等方向,策划展览展示内容及现场赛事、运动项目表演等互动环节,吸引体育运动大众爱好者到场参与,营造热烈的大会氛围。同时,组委会在该展区内,还对“政府展区”板块进行了全面升级,以搭建各省市体育产业交流及地方体育服务贸易对接平台为目标,为参展的政府部门、相关机构提供定制化的现场商务对接服务及更具针对性的传播宣传服务——自今年此板块推出后便获得极大关注,截止至目前已有20余家省、市、地区体育局及单项运动协会报名参展,总面积超过1000平米,届时各类政府商贸政策说明会议、体育服务专项考察等专项活动将同期举行。
二、完善观众“大数据”,深挖邀约渠道
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积累,中国体博会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观众体系。在此基础上,2023年,我们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展览内容变化及参展企业对于观众的实际需求,以“提升专业观众质量,增加大众爱好者到场参观数量”为目标,继续推进第40届中国体博会的观众数据管理工作,持续对原有数据库内的观众类别进行优化,核查观众标签合理性,对观众画像进行重新梳理,对观众招募渠道有效性进行持续性追踪。
2023中国体博会将加大观众人群的覆盖面——“商业体系专业观众”、“非商业体系专业观众”、“大众观众”三大观众邀请体系同时发力,广开渠道,深挖潜力,借助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的力量,以供需对接、展期会议、同期活动、团体参观等各种形式,吸引各类观众到场。
在专业观众的精准邀请层面,主办方着力扩大了传统销售渠道、境内外电商、场馆建设运营方等VIP买家的邀请范围,线上、线下并驾齐驱。主办方届时将联动全国健身、网羽、跑步、户外等各类运动俱乐部、工作室经营者及投资者、各类运动社团,运动康复机构、运动实验室、度假酒店、休闲场所等体育设施和健身房,以及商业运营体育场馆、工程承包商、场馆建筑设计机构,并利用展会丰厚的资源与媒体曝光度,与对应品类的展商进行沟通、交流,直接对接产品采购和项目意向,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合作可能性。
同时,加大对政府采购主体的邀请及服务力度,集结全国各地政府单位相关部门、商协会机构到场:一方面,将各省、市的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建设成果进行多维度展示,另一方面,介绍产业集群和优惠政策,推广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引进优秀赛事活动运营方,宣讲地方办赛优势,吸引大型赛事活动招商引资的落地。
我们还将持续研究目标受邀对象的有效触达方式,把非商业体系专业观众作为中国体博会的强势资源,通过走访、呼叫等手段持续深度挖掘原有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内的重点渠道,拓展其他政采渠道,做到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对传统中国体博会非商业系统邀请范围进行扩大与补充。现拟定的全周期策划执行包含:中国体博会政府展区推介、中国体博会线上展台、中国体博会商贸对接活动、China Sport Show Live海外社交媒体商贸对接栏目、中国体博会观众巡馆等线上及线下活动等。
除此之外,厦门当地和周边城市高校运动人群、运动爱好者、全民健身设施器材的经常使用者,以及群体运动参与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图丨展会期间形式多样的商贸对接活动
三、会议活动:四大类别重磅出击
会议活动方面,2023中国体博会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多维度、多层面的会议活动——官方活动、论坛会议、商贸洽谈、大众体验类等四大类别重磅出击。
其中,论坛会议如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中国数字体育产业高峰论坛、中国运动空间大会等,内容将与当下的热点话题相衔接,强化体育产业的思想分享与成果展示;
官方活动如“创新推优”、“智能健身器材评选”、“中体联公益服务平台体育产业对接服务大会(厦门)”等,将比往届更加扣动行业人士的心弦,迎合企业当下经营的痛点;
VIP买家与展商一对一洽谈会、专项供需对接会、地方体育产业宣讲招商会、全国体育系统及行业协会调研采购团、产业集群见面会等多种形式的商贸洽谈类活动,为来自不同渠道和需求的采购客户量身定制,为展会期间厂商经贸活动进行全方位赋能;
考虑到大众对特色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日渐高涨,为了增强与C端大众之间的黏性和现场氛围营造,主办方届时将组织趣味十足、内容详尽的体验类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度,包括躲避飞盘争霸赛、风筝制作放飞表演展示、乒乓球争霸赛、全民健身激光模拟设计邀请赛等大众体验类活动,助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图丨展会期间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
四、构建营销服务体系:补齐线上服务不足短板
在构建营销服务体系方面,深挖展会商业价值,与合作方共赢。2023中国体博会将从“展会参与”、“品牌及商业营销”、“媒体资源”、“展会礼遇”等方面,将第40届中国体博会既有的优势营销资源结合各个板块的权益进行整合,量化各类权益价值,构建完整的中国体博会营销合作体系,补齐往届展会“线下展为主、线上服务不足”的“短板”。
为此,营销服务部门将帮助展商发力拓展线上新渠道,着力扩增数字媒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线上平台的渠道分享和内容分发机制,优化厂商线上展览展示平台、供需发布平台,增强参展企业于展前、展中、展后的曝光力度,为参展商与专业买家的精准合作创造更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