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体育新基建“智慧”应对疫情,公共健身服务供给提质加速丨国内市场观察⑨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2-07-29点击:
        近日,“北京国安俱乐部售卖飞盘”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引发各界广泛讨论,固然立场不同,人们对此事的看法也就不同——可由此词条反映出的一个现象却值得我们去探索、深思,即飞盘等新兴运动的爆火,与缺乏其专属场地之间存在的矛盾。
 
△“北京国安俱乐部售卖飞盘”登上热搜
 
        “北京国安俱乐部售卖飞盘”这个热搜级事件,表面上看是导致飞盘爱好者与足球迷之间产生网络论战的诱因之一,但真正的“导火索”其实在于:飞盘运动场地设施的不足,所导致的足球运动场地遭到侵占这一问题本身。
 
        需要关注的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好,加之“小众户外运动风潮”愈演愈烈,公共健身服务的供给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扩增,同时,围绕解决“全民健身去哪儿”痛点问题而展开的各项落地措施已行之有效——尽管今年第二季度疫情的再度来袭,让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按下了“暂停键”;但如今,行程卡全面“摘星”、国内多地疫情防控重新进入常态化阶段,体育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等现象无不预示着:
 
        体育场馆设施新基建的速度将加快,体育场馆升级转型的步伐将驶入“快行道”,同时,公共健身服务供给也将有望得以继续提质增速。
 
△疫情后,体育场馆基建速度加快(图片来源:腾讯网)
 
        从宏观角度上看,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也证实了这一点。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强调,要有序推动体育系统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加快投资建设,支持各地加快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体育设施建设进度。
 
        另外,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中指出,要重点盘活老旧厂房、体育场馆、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将体育场馆作为盘活的三大重点方向之一。
 
△《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
 
        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有序建设体育公园,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体育场馆设施“新基建”相关的工作多次在各类重量级政策文件中被提及——体育场馆及器材领域未来的市场空间增量将达到一个重大的数量级。这对行业、对企业、乃至对民生来说,都是直接利好的。
 
        “新基建”的蓬勃发展,给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带来了什么?站在可持续性、长期性的发展视角预判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发展走向,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聚焦至体育场馆及器材市场,哪种品类或将成为“后起之秀”?
 
        先来看一组数据。
 
        由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表的《2022—2028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规模为580.99亿元,2021年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规模1803.17亿元,同比增长24.37%。
 
        而通过整合体育场馆的运行模式发现,新增的体育场馆多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机器人、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向体育服务领域转移,也就是说,体育场馆正依托于科技手段,逐渐向智慧型场馆方向演变、筑基。
 
 
 
        无可厚非,场馆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健身的需要,那么当下,还有什么是比“智慧型健身”更匹配人们丰富多彩的运动需求?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大众的健身消费习惯,比起“单打独斗”,大众如今更偏向于“聚众健身”——线上消费业态的不断成熟,催化着线下健身场馆设施对于社交属性以及运动氛围的营造。这就要求线下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功能需更加齐全和多元。
 
        依托于5G技术的支持,可以让体育场馆运营以及赛事服务更加灵活便捷,突破空间的范畴限制,与线上健身兼并融合,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健身“并驾齐驱”,打造沉浸式健身体验场景,全方位提升体育场馆的建后利用率。
 
        此外,不断促进基础设施的优化完善、保证城市系统的有效运转,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发展新型智慧基础设施无疑是维持城市更新韧性的必要抓手,是架构新生产、生活、生态与休闲方式的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传统、单一的体育场馆服务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只有转变场馆的运营模式,向体育服务综合体“靠拢”,才是体育场馆的“归宿”。
 
 
        一以概之,随着国家“新基建”实力的不断增长,将赋能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以“三化”动力——“智能化”、“融合化”、“集成化”。
 
        其中,“智能化”是核心,是需求导向,更是分发给体育场馆及器材用品市场的“一块蛋糕”,机遇多多,但如果推出的产品趋于“同质化”,便难免促使市场竞争加剧,所以,这其中的“度”尚需衡量和把控。
 
        结合目前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的问题、体育场馆建设政策有关的政策内容指向,以及国内外体育场馆的成功运营发展经验综合以观之,“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外,体育场馆行业未来或将还呈现出以下五点发展趋势:
 
        第一,“体育+”的消费新业态融合之势将持续演进,体育综合体场馆的数量将迎来“井喷”式扩增;
 
        第二,“补短板”工程投入加大,室外体育器材、场馆设施、老年健身房、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品类成为新时期的“刚需”;
 
        第三,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号召带动下,以装配式形态为代表的绿色体育场馆将面临空前发展;
 
        第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将转为企业运营,经营所有权将纵横迁移;
 
        第五,体育场馆运营将由原先的以承接赛事为主,从专业化、精细化层面过渡至便民化、利民化的实用功能,迈向以大众全民健身需求为服务主体的新格局。
 
        可以说,后疫情时代,一场围绕“体育场馆设施转型”的技术革命即将到来。
 
 
        基于此,为了应对新时期、新政策、新需求给体育场馆及器材市场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9月16-19日,将于厦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2022(第40届)中国体博会上,组委会在展商邀约、布展形式、展品呈现、论坛会议组织等方面倾注了诸多匠心设计在内。
 
        把握新基建,拥抱新业态,不如到2022中国体博会现场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展开一场“唇枪舌辩”,与行业各界进行一次深度会面?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