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从“十四五”到2035:全民健身设施渠道“下沉”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2-04-23点击:
        年初,当我们对于2021年度全民健身行业七大新政进行一一复盘时,还“剧透”了2022年,这个行业势必将迎来更为猛烈的政策助力(往期链接:保基本、兜底线,迎接更浓烈的政策市丨2021年度全民健身行业政策通盘回顾)。
 
        果不其然,不久前的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在笔者看来,真正读透《意见》的战略高度、战略深度和战略广度,其实很不容易。一遍刷下来,虽然有些内容耳熟能详,但是当它们有机地整合到《意见》中时,值得琢磨的地方就有很多,且都与国家诸多领域从“十四五”到2035的战略定位息息相关,其跨界融合内涵之丰富,属实令人侧目。
 
        原先我们解读体育领域的新政时,总是习惯于打“直线球”,比如将与“全民健身”有关的政策内容,统一圈画至“体育圈”;如今,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惊觉:
 
        原来,在以“全民健身及场地建设”为重心的政策文件当中,竟有不少内容将线索指向城乡建设领域。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化城市空间规划和布局,统筹城乡,并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从而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而这个领域未来15年的发展空间,又与中国体博会的重要细分赛道之一的——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行业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一一论述并分析之。
 
        01
        统筹资源布局,
        城市更新与乡村体育设施兼顾
 
        我们先看看几组与人口和城乡发展相关的数据:
 
        “14.1178亿”——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国人口总量。
 
        “9亿”,是全中国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数量;
 
        “5亿”,是全中国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规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相关数据
 
        伴随这组数据的是,“411”、“2.3万”、“5.3万亿”,意即截至2021年底,全国411个城市共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达5.3万亿元。
 
        通过这些数据,一个发展趋势呼之欲出:在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城乡发展驱动下,城市更新已成为新时代的“高频词”。城市更新不仅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指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性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依然明显;同时,城市化区域存在着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公共体育服务和基础设施还需不断提质、增量。
 
        因此,在城市更新发展中,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弥补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而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体育成为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基石”。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现实的痛点是,不少地方在规划和布局建设体育设施的过程中,并没有通盘考虑人口流动的要素,这也导致了体育资源在局部地域集中后,场地设施闲置情况反倒出现;与此同时,一部分地区又缺乏健身场地设施,由此“健身难”的尴尬局面形成。
 
        此次《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
 
        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将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其主要举措包括: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构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空间布局等。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其实,在《意见》出台的一个月前,就有一个重磅文件与之呼应。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就针对如何扎实有序地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其中特别提到了“发展乡村体育”——再度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一大重要任务。
 
        今年3月,随着《意见》的出台,也就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委、单位要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引领,来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以标准化的方式来保障资源配置的平衡,达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群,都可享受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权利的目的。
 
        当然,相较于城镇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乡村范围内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全民健身的理念还并不成熟,因此,在具体的规划和布局过程中,特定区域的人口要求、地理位置条件、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都会被施政者着重考虑。
 
        02
        分类更新城市健身设施,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依照《意见》对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县城城镇化、老城区和新建城区等区域的健身功能布局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可以看出,未来,城镇、乡村将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健身设施;部分老城区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而新建城区将全面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打造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已从过去“摊大饼”式的增量扩张,转向内涵品质提升的新阶段,例如北京,就提出了“减量发展”的新时期目标——致力于通过科学有序的实施措施,加大推进城市更新,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除此以外,《意见》还指出,要针对市、区、县提出差异化功能布局要求,对新建城区和县城城镇化,要坚持科学规划和建设并进,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则需要与城市建设的整体相统筹;老城区和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要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布局。
 
        《意见》同时强调,要依法利用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健身设施,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生态、不妨碍行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等地建设健身步道,并设立必要预警设施和标识。
 
        同时,在规划建设中还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以“体育”为源,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绿水青山赋能引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计划的有效衔接。
 
        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将全民健身设施之于我国未来10-15年(最后一个城市化阶段)的内外在发展逻辑与发展方向——已诠释得异常清晰。
 
        03
        企业也应谋篇布局,
        跨界对接国家战略
 
        “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在深入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接国家战略的空间布局,从整体上将这一内容融入其中,这也是对国家重大战略和谋划的顺承。
 
        《意见》表明,要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健身设施布局。
 
        毋庸置疑,国家重大战略空间布局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换言之,《意见》中所提及的这些地区,会随着战略发展变化,在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和区域规划不断成熟的影响下,在需求侧会加大对体育文化内容的引进。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无论是体育产业本身,还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都将成为区域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以成渝地区为例,近年来,城市体育公园、场馆、建设设施都得到了不断完善,同时,世界顶级赛事也相继落户,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各方面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作为企业来说,在理解政策对于企业经营战略起到的“指挥棒”作用时,则需要站得高一点,想得长远一些,从打造整体跨界生态体系的角度去兼顾产品和售后服务,尤其是在给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时,兼顾企业自身的产品售后服务保障。
 
        比如有些地方乡、镇、村一级的全民健身设施及器材管理工作,其实质已经进入了购买服务阶段。好多企业已经开始承接相关的任务:不仅针对当地的器材日常检测、巡检、更新、更换等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了,还在兼顾自身擅长的生产制造领域业务的基础上,尽量向地方体育部门延伸他们的业务“触角”——向那些有售后服务智能化检测、终端用户大数据整理、云平台整合管理需求的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主动延伸、积极靠拢。
 
        此前,全民健身“1.0时代”以及“2.0时代”初期的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因为生产企业和品牌商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统一理解,加之没有普遍实现智慧化应用场景且还没形成智慧化的服务网络,所以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没有“达标”。
 
        单个的体育器材或单个的体育设施,如果没有和后台数据平台相连接,就无法形成一张“网”或一个体系——即使产品做得很精致、自身功能很强大,没有互联互链就谈不上信息化。那时想要获得民众的健身数据,是无从谈起的。
 
△“1.0时代”下的全民健身设施
 
        当下,对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的生产企业而言,厘清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思路,首先必须理解到位的是:它是一个超级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将从“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这三个五年计划内,持续构建智慧型全民健身场景。
 
        毫无疑问,这是国家给予的产业方向,也是这个时代所给予创业者的机会。这终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过程,未来每个区域会执行落地得怎样——还将与地方的财力和群众的需求相匹配。
 
        每一个产业都无法单独脱离发展,或多或少都会与其它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民健身和体育场地设施行业亦是如此——它的身影,活跃和渗透于任何一个产业。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