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届·12城”中国体博会通史⑧天津篇丨热血沸腾的“全民乒乓时代”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2-02-24点击:
次
乒乓是何时成为“国球”的?
标准答案自然离不开“世乒赛”和“容国团”这两大关键词,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答案里还有庄则栋,邱钟惠,张燮林,徐寅生等一众人等的丰功伟绩。
但对于更多人而言,真正让人们爱上乒乓,是1995年天津世乒赛。
邓亚萍、乔红、王涛、孔令辉、刘国梁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以及单届赛事首次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7金的“史诗级历程”——让这届世乒赛成为了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1995天津体博会举办场馆--天津体育馆外场实景图
也正是在这一年,1995(第3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来到了天津,正式确立天津作为“乒乓用品第一城”之美誉。
这一期的体博会通史,让我们回到天津,回到1995那一年,回到那个熠熠发光的“乒乓年代”。
△世乒赛为国争光的中国乒乓球队亮相1995天津体博会
1995天津世乒赛:
开启了“全民乒乓”的时代
1988年,当中国乒乓球队兵败汉城奥运会后,陷入了很长一个阶段的“历史低谷”:
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与男子相关的所有项目冠军全部与中国选手无缘;
1991年千叶世乒赛和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中国男队又分别在男团、男单、男双和男团、男单上吞下失利苦果;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男单继续失金;
1994年台北乒乓球世界杯中国男单甚至无一人闯入半决赛;
……
那是中国男乒的至暗时刻。
全世界乒乓迷家中的海报是瓦尔德内尔、普利莫拉茨、盖亭和赛弗,反观国内运动员——“头牌”马文革状态大不如前,王涛面对单打项目心理阴影重重,而小将刘国梁、孔令辉一个世乒赛“一轮游”,一个世界杯“一轮游”。
△1989-1993年三届世乒赛,
瑞典男团三连冠,创造世界乒坛的“瑞典时代”
甚至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男子乒乓的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但正如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所写的:所有反败为胜的战役,都是从危机关头拉开序幕的。
转折点源自1991年的日本千叶。
时年4月,第41届世乒赛在千叶举办,天津市派出了一支考察团队前往日本,结果令考察团队震惊——一座日本小城居然凭借一次世乒赛知名度陡然提高,吸引力迅速增强。天津市政府当即决定要申办世乒赛。当时,国际乒联已经确定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市举行,因此天津向国际乒联递交了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的申办请求。
但就在请求上交后没多久,南斯拉夫内战烽烟已起,办赛变成了不可能。天津市政府旋即向国际乒联提出建议:由天津承办第43届世乒赛。为了表示承办的决心,天津市政府多次邀请时任国际乒联主席荻村莅临考察。深受打动的荻村邀请南斯拉夫乒协主席卡佩坦尼奇等国际乒联官员前往天津,真切地感受到了天津的稳定、热情与高效。
1992年9月25日,国际乒联执委会在日本东京通过决议,确定由天津承办第43届世乒赛——这也是中国继北京举办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后,第二次获得世乒赛的举办权。
取得承办权后的天津迅速成立组委会,并走出国门,先后来到日本和瑞典,从场馆设施、体育器材、比赛技术,到开闭幕式的布局安排一一进行了考察,并迅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天津体育馆建设工作。依旧是我们熟知的“中国速度”,短短时间内,一座国际一流水平的多功能体育馆便建成了。
除此之外,天津体育馆周边还建成了功能设施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中心和200余座公厕,全市新栽树木220万棵,开辟绿地100万平方米,布置大型花卉、景点25处,新建以城市标志性建筑为主体的综合景观20处,并对市政设施路灯、栏杆、广告牌进行了彻底清洗,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物。
△1995天津世乒赛比赛场地--天津体育馆
事实上,这也为1995天津世乒赛结束后召开的1995天津体博会提供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展馆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据当年参与天津体博会一线采访报道工作的中国体育报记者回忆,当时不少展商和观众真的是抱着“膜拜”的心情来到了天津——为了一睹“世乒之城”的风采。
为了在全市营造浓厚的乒乓氛围,天津市不仅在全市广泛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还先后举办了“百万职工乒乓赛”、“百万中小学生乒乓赛”、“百万农民乒乓赛”……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年的天津,人人都看乒乓,打乒乓,是当之无愧的“乒乓之城”。
时任国际乒联主席哈马隆德在世乒赛后做出了如此评价:“我还从没见过哪一个城市像天津这样,从市长到市民,对世乒赛如此热情,这是我看到的世乒赛举办得最成功的一届。”
△1995天津世乒赛开幕式现场
1995年5月1日,天津世乒赛正式拉开帷幕。12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位运动员齐聚天津,为世界奉献了3996场激动人心的乒乓盛宴。
而在中国乒乓球队“七金闪耀”的历程当中,最为荡气回肠充满悬念的战役,当属中国对阵瑞典的男团决赛。尽管瓦尔德内尔犹如“天神下凡”一般,连克马文革和王涛,拿下两分,但“秘密武器”丁松的出色发挥,让比赛的大比分来到2:2平。决胜局,王涛临危不乱2:0横扫佩尔森——得到最后一分后,王涛把牌子扔向空中,倒地掩面哭泣的画面,至今仍是中国乒乓最具代表性的年代符号之一。
△男团决赛获胜后,王涛喜极而泣
正是在这一届世乒赛结束之后,中国乒乓不仅重返“世界之巅”,并开启了至今都尚未结束的、人类单项体育运动不可思议的已经长达近30年的“统治”。
1995天津体博会:
让天津坐稳乒乓行业“头把交椅”
之所以用很长的篇幅介绍天津世乒赛,实是因为天津对于中国乒乓球运动、中国乒乓球用品行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那是一个“全民乒乓”的时代,人人几乎都有不止一面正反胶的乒乓球拍,乒乓球更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体育用品。
某种意义上,天津世乒赛按下了天津乃至中国乒乓球用品行业步入现代化发展的按钮。
而天津体育用品行业的萌芽,其实要远远早于1995年。事实上,中国造的体育用品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也正是诞生于天津。
20世纪初,体育用品成为一个新的细分门类出现在世界眼前。在世界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影响下,体育用品制造商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出现在上海、天津等地,随后在上世纪30年代快速成长,达到了亚太地区的领先水平。当时,包括天津利生、天津久大、天津春合、上海回力、上海永宇、上海四达、上海盾牌、上海航空牌、北京新华、保定步云在内的一众全国知名品牌,不仅能够面向国内市场生产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垒球以及田径器材,并有相当数量的器材向东南亚地区出口。
△上世纪60-70年代大众乒乓运动设施
1956年,新中国在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对体育用品业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京、津、沪、粤等地建立起了一批骨干企业。其中,不乏当时落户天津的“大厂”,如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大中华橡胶厂、天津运动鞋厂等企业,至今仍是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
落户天津的体育用品“大厂”生产车间
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又将我国的竞技体育器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亚运会后,国家体委和轻工业部向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在内的多家企业授予“突出贡献奖”;随后,国家体委又单独授予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在内的三家运动服装厂家“突出贡献奖”。
△已经被写入商学院教材的天津利生经典海报广告
在成功举办世乒赛的大背景,加之天津拥有的厚重的体育用品发展史的共同作用下,国家体委、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和国内贸易部共同决定将1995年(第3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举办地点设在天津,而举办场馆正是刚刚举办了世乒赛的天津体育馆。
△1995年10月12日,
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考察天津体博会
事实上,这也是国家体委、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和国内贸易部这四大部委最后一次携手共同举办体博会——在1996年南昌体博会的主办单位中,已不见了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和国内贸易部的身影,而变成了国家体委、当地省政府和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此为后话。
在1995天津体博会举办前,当时的政策环境也可谓十分优越。仅天津体博会召开前夕,国内就出台了多个文件纲要:
时年3月,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做了《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报告》,并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通过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6月,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7月,国家体委发布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一系列政策法规无疑为当年的体育产业发展和体博会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1995(第3届)天津体博会展馆内外盛况
这也就不难理解,当1995年10月12日第3届体博会开幕时,会有300余个展商、450余个展位,展览面积超过8100平方米。与之对比的数据是:一年前的1994(第2届)福州体博会,这组数据分别是260个展商、370个展位和6660平方米。
天津体博会让人记忆留存最为深刻的画面,当属当时如日中天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领头羊”——李宁公司,第一次以“秀台”这一当时看起来夺人眼球的震撼审美方式亮相天津体博会,从而刷新了那个年代的国人对于体育用品品牌在时尚领域运用的认知,包括体育用品的设计和款式,应该如何与女性之美天然结合……
△多年来李宁公司引领运动时尚国潮“T台秀”,
正如1995天津体博会那届的缩影
插句题外话,近30年来,“T台秀”似乎已经被李宁公司成功地植入到了企业基因里——过去几年,李宁在国内外积极参与时装秀场,不仅用一次又一次的走秀形式,重新梳理了品牌理念,同时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卓越代表,更是树立了“时尚国潮”的品牌形象,一举引领了“新国货时代”的全面到来。
客观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体博会仍处于各地体育局轮流承办的状况,尚未有系统的品牌化运作和长期规划,展会核心资源及品牌资产传承度不高。例如有些参与过当年前五届体博会的展商回忆说,参加完当年的展会,都不知道下届展会在哪办,该找谁报名。
不过即便如此,1995(第3届)天津体博会还是帮助天津一众体育用品品牌、尤其是乒乓品牌,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福地”走出津门,走向世界——天津也就此正式坐上“乒乓用品第一城”的宝座,包括自主研发出新中国第一片粘性乒乓球反胶的729、银河在内众多品牌,他们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市场的绝对龙头。
天津市场被体博会送上了乒乓行业的“巅峰宝座”,却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行业发展版图的“拐点”。
世易时移,在体博会、电子商务等多平台的不断助推下,中国乒乓市场历经了一个时代“轮回”——“卖方时代”彻底宣告结束,中国乒乓球运动消费者的关注度已经从早期的“产品制霸”转向“品牌致胜”。在这个时代洪流下,天津的乒乓企业也不再是一枝独秀,在“众星捧月”之下拥有红双喜的上海,成为了乒乓运动新的潮流中心,广州、武汉、北京等多地也大踏步发展。
单极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多极。
回想起来,距离那届波澜壮阔的世乒赛的过去,竟然已有27年,而时至今日,那也竟是天津这座中国体育用品发源地之一的城市与中国体博会最后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