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冬奥《遗产报告集》的发布,为体育场馆建设指明道路丨冬奥经济·冰雪设施及装备报道⑤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2-01-25点击:
        自2015年成功申办以来,历经2000多个日夜的期盼和筹备,2022北京冬奥会现已正式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当冬奥会遇上虎年新春,注定氛围加倍、虎虎生风。
 
△2022北京冬奥会主形象海报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宣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实现——对我国的冬季运动发展史而言,已经是一个里程碑标志;同样,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产物,共同构造和代表了新时代下冰雪运动行业发展的“拐点”。
 
        1月19日,由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以下简称《遗产报告集》),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个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冬奥会的筹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长期收益,对主办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积极贡献。
 
        作为“站在产业资讯前沿、掌握行业独家观点”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体博会”)组委会,为了给广大的体育用品行业同仁带来及时、深度的行业内容服务,也为了助力同行更透彻地了解《遗产报告集》中的重要内容,特对《遗产报告集》中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以下简称《体育遗产报告》)和《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2)》(以下简称《经济遗产报告》)有关报告中,涉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体育器材制造的部分进行了整理、汇编,形成此文,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01
        《体育遗产报告》发布,
        助力冰雪运动设施建设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封面
 
        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对中国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冬奥筹办的6年时间里,大众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度增加,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和冰雪运动人口均日益壮大。
 
        一方面,校园冰雪运动趋于“旱地化”。在不具有冰场和雪场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仿真冰场和雪场,开展“冰雪运动旱地化”活动,以模拟冰雪运动,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积极组织旱地化赛事活动,包括通过“全国青少年夏季滑雪挑战赛”,有效带动了青少年四季滑雪运动推广普及,也助推“旱地化”成为大多数学校开展“冰雪进校园,解决场地难题”的通行做法。
 
        另一方面,残疾人冬季健身专用设施更加完善。不仅推进建设更多冬季公共体育场所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的冬季健身服务平台,搭建了残疾人冬季健身供需平台,让残疾人冬季健身更具便利性和开放性。 
 
△特殊人群滑雪设备
 
        另外,面对冰雪运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冬奥筹办为契机,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资源调配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着眼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动建设了一批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为全面普及推广冰雪运动,更好地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北京冬奥会场馆也将在赛后持续造福民众,带动区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制定实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规划。国家体育总局等7部门制定实施《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百城千冰计划”,鼓励采取“政府投入建设一批,争取中央部委支持一批,依托现有体育场馆(含大中小学)改造一批,利用废旧闲置厂房改建一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冰雪场地建 设。
 
        第二,分类明确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要求,加快滑冰场、滑雪场、冰雪乐园建设。包括:鼓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公共滑冰馆,有条件的城市应至少建设1片61m×30m冰面的滑冰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滑冰馆,推广室外天然滑冰场和建设可拆装滑冰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冬季浇建冰场,鼓励在公园、校园、广场、社区等地建设可拆装式滑冰场;支持建设雪道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滑雪场,鼓励现有滑雪场完善场地配套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滑雪场进行改扩建增容,完善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支持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以冰雪游憩活动为主的室内外冰雪乐园,满足公众参与冰雪、体验冰雪需求等。
 
△江西赣州室内滑冰场
 
        第三,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成效斐然。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全国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各地纷纷建设冰雪场地和设施,以北京、河北和福建三个省份为例,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共有室内冰场50座,滑雪场20家;河北省共有室内滑冰馆202座,冰面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实现“县县建有滑冰馆”,各类滑雪场馆共109个,冰雪场馆数量稳居全国首位;福建省自2019年以来,先后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建成冰场10余个。
 
        此外,关于“北京冬奥会之后,比赛场馆赛后的改建应用”这一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在报告中也给出了答案。
 
        北京冬奥会场馆在规划建设时便按照“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新建场馆区域和城市长期规划相统一”的理念,在满足赛时需求的同时,提前兼顾并制定赛后场馆运营方案。北京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聚焦全民健身。赛后各场馆均将服务大众健身作为赛后利用的首要任务,制定面向大众开发的政策和计划,并结合场地设施条件,根据季节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种类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体育休闲健身、业余赛事举办和体育培训等各类服务,优先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同时向残疾人、现役军人、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提供门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广大民众都能享受到场馆红利,使其长久地造福人民。
 
        第二,举办高端赛事。由于北京冬奥会各场馆都达到了国际顶级水准,而一流的场馆又需要一流的赛事作为支撑,因此,各场馆将利用冬奥筹办期间与国内外体育组织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用好相关资源,积极承接和举办各类国内外高级别赛事,同时服务专业运动队训练,服务“北京国际体育名城”和“张家口体育之城”的建设。
 
 
        第三,打造服务市民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的综合体。除体育功能之外,各场馆将承接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旅游观光、餐饮娱乐等各类商业活动,增强场馆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功能,同时开展会议会展、企业庆典、新品发布、房屋租赁和地产运营等方面的商业运营业务模块,为场馆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02
        《经济遗产报告》: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冰雪旅游业或成新消费热点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2)》封面
 
        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推动冰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冰雪运动的快速普及,我国以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优化冰雪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有特色的中国冰雪产业体系。
 
        截止2019年底,我国冰雪产业规模约为4235亿元,比2015年冰雪产业规模2700亿元增长56.85%,其中,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实现跨越式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产生了较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截止2021年初,全国已建成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建成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这些冰场、雪场得到了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青睐,尤其是疫情前,有的冰场、雪场运营持续火爆,收入大幅增长,不仅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新的体育经济增长点。
 
        由于体育旅游的持续升温,也进一步孵化了供给端的延伸。2019年,中国冰雪特色小镇数量接近40个。据不完全统计,仅就2018-2020年,我国冰雪旅游的重资产投资项目规模将近9000亿元,其中2020年就达到3000亿元——冰雪运动场馆建设由此也迎来了一轮热潮。
 
△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
 
        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实施背景下,科技创新冰雪运动场馆应运而生。
 
        通过统筹设计建设健康环境管理、综合能源优化、设施设备监测预警、智能安防、交通调度、停车调度、观众服务、数字消费为核心内容的集成系统,覆盖建筑空间孪生模型、建筑内部各设的IOT(物联网)系统,以提高建筑的实时感知、策略优化、反馈处理,并提高建筑和城市系统实时互动的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像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岩土构筑物灾害早期识别及自动预警系统、抵离信息系统、场馆仿真系统、个性化大数据库分析与诊断系统等智慧系统,还有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云转播技术、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等新兴技术——这些当下并非热门的“黑科技”,未来均有望成为体育场馆设施配件中的“黑马”,而被行业广泛推广。
 
        除了体育场馆以外,不断为体育场馆提供资源配置并支撑其运营的冰雪装备制造市场也受此驱动,进入到经济增长期,大有“朝阳之势”。
 
        首先,冰雪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国内冰雪装备市场投资力度逐渐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示范应用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增强。截至2021年7月,累计签约落地项目15个,其中冰雪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项目13个。
 
        以张家口宣化冰雪产业园为例,其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创建华北冰雪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总规划占地3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至80亿元,截至2021年7月,累计签约落地项目15个,冰雪装备制造及相关服务项目达13个。
 
△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滑雪板生产企业
 
        其次,冰雪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实施“科技冬奥”攻关计划,支持企业加强冰雪装备创新研发,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取得积极成效。
 
        安踏集团建立冰雪装备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可穿戴式传感器、服装材料光学显微镜等高精尖技术设备,整合世界冰雪装备高端原材料,实现冰雪装备个性化研发与定制,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国家集训队的装备水平;卡宾滑雪集团加快推动科技冬奥“多地域气候条件下高效智能造雪机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弥补了国产雪场设备器材发展水平的不足,提高了国产造雪机的水平……
 
△国家体育场馆仿真系统
 
        乘“北京冬奥会”之风,让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更上一层楼”,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也已“心里有数”。那为何不紧跟2022北京冬奥会赛后可持续发展的脚步,抢先布局?
 
        当然,这就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与行业同仁共商大计——那么,于4月21-24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2(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不容错过!
 
△2022中国体博会展区规划图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