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冰雪制造业面临的“三个局面”丨冬奥经济·冰雪装备行业报道①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1-12-10点击:
次
冬奥会上之于中国冰雪的发展,如同2014年46号文件为中国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影响。从2015年7月中国获得冬奥会举办权开始,在2022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契机下,距离“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愈发临近的脚步,中国冰雪产业的各细分领域也取得了积极发展。其中,作为最基础的冰雪制造从“完全进口”转向“自主研发”,甚至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走向冬奥会这样的国际赛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冰雪装备研发,开始用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时,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
01
困局:
中国冰雪装备市场的进口局面待破解
雪场上,一台压雪车爬坡过坎,雪道被修整的平整均匀。冰场上,制冷、浇冰、清洗一系列设备让消费者感受滑冰的乐趣。
尽管我国冬季运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势,事实上,冰雪制造业却处在相对“空白”的阶段。我国冰雪运动受地理环境因素、发展水平、普及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起步较晚,且存在地域性发展的问题。
在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之前,欧美品牌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申办冬奥会之初,国内滑雪场新购的国产造雪机仅有50台。雪场的升降缆车、魔毯、造雪机、压雪车……到冰场的浇水车,几乎都被国外品牌所垄断。除了大型机械设备,在雪板、雪鞋以及滑雪服装等领域,国外品牌已经抢占了中高端市场。国内雪场、冰场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
冰雪装备是冰雪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如果冰雪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破解”,就将成为掣肘冰雪运动普及和产业发展的阻碍。
02
破局:
中国冰雪制造借冬奥契机站上“风口
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中国冰雪装备依赖进口的这一格局在悄然改变,国产品牌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逐渐赢得业界与用户的认可。
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滑雪场新购的国产造雪机467台,较2015年的50台实现了明显增长。而全国滑雪场2019年新增的造雪机1149台,其中进口造雪机682台,国产造雪机467台——国产造雪机品牌与进口品牌之间的市场占比正在不断拉近。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正在深度布局冰雪装备制造领域。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蜡车,图片来源:德州日报
今年10月27日,在距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蜡车交付仪式”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国产雪蜡车正式亮相,并由山东省政府交付国家体育总局。成功研制的雪蜡车填补国内空白,系“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实现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雪蜡车的重大突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单位泰山集团,作为此次国产雪蜡车研发项目的重要承接单位,再一次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泰山印迹”。
国产雪蜡车的研制成功,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代山东省体育产业集团(筹)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8月8日山东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之前,泰山体育作为主要研发承制单位和项目副总指挥单位,具体实施了“北京冬奥会智能雪蜡车研制及应用”项目的立项和主要设备研发、集成工作。泰山体育在研发上遵循大空间、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雪蜡车集光伏发电储能、5G、工业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于一身,功能完备,舒适好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的黑龙冰刀,品牌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了当时中国冰刀鞋设计制造的最高水准,曾出口到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随着申冬奥成功,黑龙冰刀经过收购重组,迎来了重塑品牌的机会。目前,黑龙冰刀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发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冰刀鞋,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正在申报知识产权,相信未来更多运动员能穿着中国品牌登上国际大赛。
从无到有,中国冰雪制造正在弥补市场的空白。但从有到优秀,不仅体现了中国冰雪制造品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体现了“大国重器”在冰雪制造领域的自信和优势。
通过天眼查对经营范围涉及冰雪制造业务的企业进行查询,目前共有894家,其中,2015年7月31日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成立的有572家。从注册资本情况来看,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10家。从成立年限来看,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235家。不难看出,在冬奥契机下,冰雪制造行业正在逐渐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03
新局:
中国冰雪制造行业注定将提质增速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将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带上了“风口”,而中国冰雪制造行业则在“风口”下,驶入了提质增速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政策面的配合也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接二连三出台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以及这一系列文件中所提出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冰雪场地建设和冰雪装备制造等方面。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等7部委共同制定发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至少500座;滑雪场达到800座,新建约200座;2025年,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5000所。
而在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地区的冰雪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掘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在冰雪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方面的潜力。以技术创新促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冰雪装备的高端品牌,并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冰雪运动补短板工程”,由以下三个落地措施组成:
第一,科学规划冰雪场地设施布局,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引导支持配建一批举步可达、经济环保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
第二,鼓励各地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性冰雪场地;
第三,加强冰雪运动技能、场地设施、器材装备、从业人员、安全规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可以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所提及的发展目标,就是对“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制造领域发展所提出的目标。不难看出,“提质”和“增速”,将成为未来中国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在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契机下,我国冰雪装备行业的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提升从量到质——中国冰雪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而冰雪装备制造的研发投入、品牌崛起是必然。在这样的行业气氛带动下,中国冰雪制造也将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