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至暗时刻”的商用健身市场未来可期丨国内市场观察②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1-09-30点击:
次
近期,累计会员人数超200万的金吉鸟多家门店接连关闭,作为运营16年的老牌健身机构“金吉鸟”突然不行了。健身行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把时间回溯到2019年。
当时,“国内第一家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突然崩盘后,健身房“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中国健身市场也在风雨飘摇中前进和生存。
随着传统健身房商业模式越来越透明,靠预付费、卖年卡的业务模式增加了企业负债率,这样的模式在一开始便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患——健身房只能靠吸纳新会员来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最后消费者只能为这样的商业模式“埋单”。
然而事实上,健身行业面临的市场悖论是:
一边是政策面,为全民健身开展蓄力,不断扩大健身人群的规模和消费潜能;另一边,是频频“爆雷”的健身企业,给健身行业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和基本逻辑,即“健身房一定会倒闭”的言论聚焦点,是承载消费者健身场地存在与否的概念,但并不是健身行业的消亡。
换言之,健身房倒闭更像是一种大浪淘沙后,市场被动的“退出”机制,而商用健身市场则因为这种“刮骨疗伤”的方式,使商业模式变得更加成熟、更具有发展机会。
因此,结合市场面,我们可以大胆地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商用健身市场的机遇无处不在。
这样的观点,源于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和预判,以及发现我们生活的周围,正在悄然形成的健身和消费习惯,并由此对健身行业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了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的目标——更加注重专业人才要素的配备和流动,聚焦基层锻炼的指导性,使得健身活动更科学,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这是政策面释放出的机会,使商用健身市场受政策的驱动而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健身赛道依旧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典型案例就是Keep、超级猩猩、光猪圈等商用健身市场的头部代表完成融资,以及势头正盛的乐刻用时9个月完成了三轮融资。
尽管商用健身市场还未完全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2019年之前的元气,消费者通过健身房、私教工作室购买服务的能力和活力还有待提升——但在政策红利下,不争的事实是,商用健身市场行情已经开始掉头反转。
消费升级驱动健身发展,
商用健身市场获新动能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国内大循环核心在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迎来新的升级。
体育锻炼人群规模的几何倍数增长,加之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可以想见的是,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给商用健身市场带来的红利最直接的表达是,消费者对健身器材、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按照产业发展的趋势,商用健身市场将依托健身人口规模的红利,不断衍生和创新出更加多元、专业性的服务。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氛围感”显得尤为重要。“家用健身”固然方便,但在场地、器械、氛围和服务方面,也有所不足——后疫情时期,全民健身的场景终将此消彼长,健身爱好者的部分健身时间将脱离家庭健身场景,商用健身市场由此迎来新一轮的复苏。
也许你会问:这意味着商用健身器材行业也会随之彻底走出“至暗时刻”吗?
v客观地说,商用健身器材的应用范围,过去两年本身就在逐渐由健身房、健身俱乐部、商用酒店,向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方向上拓宽。无论是何种商业模式,我们都有足够理由相信,商 用健身市场的未来更需要我们从业者给予更多的耐心。
v也许你还会问一个关联问题:随着科技、理念、消费习惯等变化,商用健身市场会有什么新的“黑科技”,或是“独角兽”机构的诞生?行业当下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应对的方法论是什么?2022年及至未来又将 呈现出什么样的新发展趋势?
v这些基于市场面的问题,相信经过未来半年的时间沉淀和行业探索之后,都将在2022(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中国体博会)上得到解答。
△2022中国体博会展区规划图
将于2022年4月21-24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2中国体博会健身展区内,和往届一样,主办方依旧重点打造了商用健身板块。展区还将设置体能专区、老年人康复专区、中高考体测设备专区等,并配套举办一系列行业论坛及沙龙会议,与各界人士就商用健身市场未来的新发展思路展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