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前瞻2022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重磅政策之下,全民健身有了新“表达方式”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1-08-12点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十四五”期间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了详细地部署。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视角看,这是在新机遇和新形势下,既是对未来五年内全民健身工作的一次顶层设计,更是对其实施路径的一次定调。
 
        自2014年“46号文”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全民健身”已成为支撑中国体育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发“36号文”、“43号文”、《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等围绕“全民健身”相关的场馆、健身场地、器材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而此次《计划》的发布,被行业普遍认为是一次更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政策。这一重磅新政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在了二级市场。8月4日,港股、A股市场的体育概念股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迎来集体大涨(二级市场对《计划》的反馈,是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全民健身发展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推动)——仅从资本市场对这次政策利好的正向反馈来看,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体育场馆及器材行业的发展将会得到持续、深入、高质量推进。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将这个展区名称进行微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名字的简练好记,”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负责人董文渊表示,过去十年,体博会一直以“材料商-施工方-使用方”的闭环逻辑将该展区冠以“体育场馆设施及营造展区”的名字;然而,体育场馆及器材当下却是反映全民健身事业的更加具象、精准的表达方式,“体育场馆解决了‘去哪儿’的难题,器材则解决了‘练什么’的选择题——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场馆和器材这两个核心词,都属于全民健身的新表达方式,亦符合当下的行业及政策的变化特征。”董文渊说道。
 
        作为聚焦行业发展的中国乃至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风向标,将于2022年4月21-24日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再度起航的2022(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中国体博会”)上,作为三大展区之一的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势必带给世人更多的期待和想象。
 
 
        01、蓄力2021,绽放2022
 
        回顾今年五月份在上海举办的2021(第39届)中国体博会,“健身展区”、“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展区”三大展区,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新业态,为行业从业者、消费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搭配的行业展览活动和论坛会议,展示了体育用品业的最新发展成果,为行业提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的平台。
 
        经过一年的蓄力,与其说即将到来的2022中国体博会洗尽了“铅华”,不如说是对过往的总结和沉淀。而这种外在的表现在于,在全民健身高质量推动和发展的大环境下,主办方有意扩大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展区的展览面积,旨在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体育设施”的需要。
 
△2021(第39届)体博会体育场馆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2022中国体博会上,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将整合参展品类板块,在以“紧跟政策风场,助力全民健身”为展区核心主题的基础上,又细分为“紧跟政策新风场顺应行业新发展”、“绿色环保可回收:低碳 零碳 碳中和”、“多元化装配式建筑,助力全民健身产业”等三个分主题板块,并以体教融合展示区、体育公园展示区、装配式建筑新风向、泳池及SPA多元化方向、场馆物联网解决方案等五大亮点作为展区展示和推广内容的主线。
 
        从这些信息不难看出,体育场馆及服务展区将具象表达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各个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02、五大细分热点背后的"冷"思考
 
        董文渊透露,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之所以呈现出五大亮点,源于体博会组委会对体育产业纲领性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以及对行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作出的预判。
 
        一是继续高度聚焦“体教融合”。
 
        从2014年46号文开始到日前发布的《计划》,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文件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近来看,“体教融合”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去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的出台,对“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做了明确要求和发展目标。
 
 
        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积极出台配套措施,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给学科类教育培训时长“降温”的同时,也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培植了成长的市场环境。
 
        董文渊介绍,届时将在2022中国体博会上设置“体教融合品类区”,集中展现最新体育教学器材研发成果。
 
        二是全国致力打造的“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是承载全民健身的重要场地,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 的难题中,发挥了解决锻炼空间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将计划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
 
        然而时隔数月后,《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中再次提出: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
 
        “体育公园”概念相关的场馆、器材概念必然随着这一进度的提升而迎来加强。
 
        对此董文渊坦言,虽然在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上有设立“体育公园”这一概念板块,但以何种方式呈现还在探索和细化中,“这个板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在价值。”
 
        三是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建筑”方向。
 
 
        众所周知,全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减排发展目标——作为我国建筑工业化主要组成部分,装配式建筑由此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从2008北京奥运会到2022北京冬奥会,“绿色办赛”的理念早已成为国内办赛的基本要求。“绿色”、“环保”、“可持续”等已成为体育领域的热词,这尤其体现在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等方面。
 
        董文渊以气膜结构为例,“为了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挖掘潜在使用空间,保证体育运动场馆建设符合环保效益,类如气膜这种方便安装且可二次拆卸、回收的全民健身新设施,将会是未来运动场馆升级转型的大方向。”
 
        四是值得期待的“泳池及SPA多元化方向”。
 
        相较于往年,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上,有两个新增亮点,其中“泳池及SPA多元化方向”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
 
        “在游泳SPA行业里,目前几乎没有什么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不过这正是表明了属于这个市场的新机遇已经出现。”董文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当体育与SPA这样一个休闲项目融合时,这本身已经成为趋势,更令人关注。”
 
        五是作为2022中国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上另一个新增亮点——伴随着5G时代应运而生的“场馆物联网解决方案”。它将会是2022中国体博会上最具有智能化元素的一个板块,成为企业搭建通往体育科技蓝海的快速通行道。
 
        众所周知,在近年印发的各大体育产业政策中,科技和智能是被频繁提及的词汇:
 
        一方面,研发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段来实现场馆智能化运营,已成为场馆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体育产业的市场格局,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优化运动员训练方案,提升安全性能,还能实时监测体育运动场馆内传感器、供暖设备、通风设备以及各类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此外,还能凭借“大数据”分析手段,收集体育赛事的赛后反馈,及时针对运动场馆设施中存在的缺陷予以修复、解决。
 
        董文渊认为,“场馆物联网解决方案”这一板块的设计初衷,是希望弥补“物联网”在体育场馆设施业终端系统上的不足,“尽管整体上看,体育物联网的发展模式或许已较为成熟;但实际上单独拆分到各个领域,还是未能实现应用终端的全覆盖。”
 
        03、因地制宜,三大观众体系助推“全民健身”
 
        随着中国体博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民健身”的驱动下,主办方希望多地并举。而选择将2022中国体博会放在厦门,主要出于对“经济内因”、“经济外因”、“当地配套支持”、“中国体博会历史轴和发展脉络”等四方面原因的考虑。可以说,2022中国体博会告别上海、落地厦门,是一次瞄准更高目标的“再出发”。
 
        “再出发”并非“新瓶装老酒”,2022中国体博会将从“商业体系专业观众”、“非商业体系观众”、“运动爱好者”这三大观众体系进行发力。
 
        其中,包括俱乐部与商业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和经纪相关等的商业体系观众,及包括体育系统、教育系统以及政府机关、大型单位采购部、各单位所属场馆建设规划及运营管理机构、园林、市政、军警、民政等单位的非商业体系观众,一直是体博会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观众邀请渠道的重点所在。
 
 
        董文渊亦认为,由于《计划》体现出的一个核心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因此具体到体育,到全民健身领域,则是以每一个运动爱好者为核心。无论是商业体系还是非商业体系的受众,中国体博会需要做的是:让更多人认知并参与到体育和全民健身中。
 
        而解决他们参与其中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的需求和安全性能,则是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实施,并最终落实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一终极目标上的重要“表达”。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