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趋势,看体育产业的光明前景丨两会余音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1-03-12点击:
次
2021年对于体育而言,是特殊而又重要的一年。
身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站在“十三五”体育产业跨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上,将良好势头延续下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如何做好体育场馆升级、利用;在体教融合政策推动下,体育在教育中将走向何方……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像往年一样,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都发出体育之声,面向各自领域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我们将这些建议分为四个方向——
· 体育产业方向
· 体育教育方向
· 冰雪运动方向
· 体育发展战略方向
接下来,就分别了解一下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及其蕴藏的发展趋势,以及这四大方向将在5月19日开幕的第39届中国体博会上会如何体现。
01
体育产业方向:
推进智慧化场馆建设,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
“十三五”规划期间,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方案的提出,我国体育场馆、场地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体育场地总数量为182.8万个,到了2020年底,这一数字暴增至371.3万个。体育场馆、场地数量的增加确实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便捷,但其中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卞志良就指出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两点问题——一是重建设、轻创新,普遍存在着场地规划设计传统保守、建设时间周期长、基础条件要求高等问题;二是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地区,为达到15分钟健身圈要求,利用边角场地配置路径器材,健身圈与生活圈无明显界限,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他建议,加快推动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结合体教、体医、体旅融合,把智慧体育全面融入体育场馆建设,融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
卞志良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更高标准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面融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5G等先进技术;认真进行运动数据收集,提高场馆科学、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卞志良还建议大力推广气膜式、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气膜建筑造价低、周期短、对土地依赖性小、环保节能,适合开展95%以上的运动项目。”
全民健身的快速推进也促使人们对于运动多样性的追求。近年来,冲浪作为一项挑战自然的运动,就深受群众喜爱。
然而户外冲浪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极高,如何把握好自然优势,建立专业的项目基地,不仅对于提升我国冲浪运动竞技水平意义重大,也能有效促进当地旅游、消费等服务业发展。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海口海关关长施宗伟建议,建立海南万宁冲浪体育产业园区。以建设国家冲浪基地为目标,发挥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完善冲浪基础设施,探索在万宁建设规模化、国际化的水上运动冲浪带。
施宗伟还建议,加强冲浪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大力开发与冲浪相关的水上运动产品,发展赛事转播、健身休闲等冲浪衍生产业,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
此外,民革中央也对我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民革中央指出,近年来,体育产业长足发展,但体育消费巨大空间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不够理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成了制约。
为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场馆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场馆设施利用率;深度挖掘退役运动员价值,加强体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提供高品质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体育消费新业态;完善体育培训市场规范化建设,强化部门的市场监管力度;着力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壮大体育文化市场。
自近年来全民健身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更加有效的落地举措,全民健身工作已成为当今体育事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居家健身和互联网健身成为大众普遍选择的大背景下,国人对体育用品智能化、科技化、创新性需求层次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加速自身转型升级,研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产品,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使用者对专业性能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风向标”,中国体博会也早早感知到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在近几年展会中的全民健身展区提前打造智慧化产品布局,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从2017年起,中国体博会组委会在每年展会期间,都会举办一场“智能健身器材评选活动”, 参选品类兼顾室内和室外智能健身器材,受到了体育、教育等政府部门,社区组织,企业等采购方的关注,已然一跃成为行业最具有权威影响力的见证者,从而进一步引领全民智慧健身,助力全民健身行业高质量发展。
02
体育教育方向:
将体育纳入高考,成为“第四大主科”
2019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分学科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然而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报告显示,当今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其中,近视、肥胖等问题尤为突出,这大多与缺乏体育运动直接相关。
图片来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
在此背景下,2020年全国两会上的体育类提案大多聚焦体育教育改革,国家也在此后连续出台政策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政策的驱动下,全国各地中考体育分值不断升高。今年两会上,仍有多位代表就体育教育改革进行提案,并且希望进一步提升体育在目前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去年两会就提案建议,在加强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将重点关注体育要不要进高考、如何进高考、进了以后怎么考的问题。
在戴立益看来,中考体育的分值占比普遍较低,难以引起重视。为此他建议,在加强和完善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长崔海霞建议,将学生体育水平纳入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初中每学年末测试一次,中考体育成绩由三次成绩相加得出,高考也参照中考办法增加体育测试。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建议,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和选拔标准,加大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丰富考核内容;建议高校增加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名额,将体育考核作为各类乡村专项招生计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乡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升学途径与机会。
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的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王艳霞则认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包括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供给,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在内的赛事体系,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冰雪运动。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则倡议让“专业体育”走进校园。他认为,应进一步确立体育行业协会的专业性、权威性,完善高水平教练员评审机制,通过承接学校体育教师参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分享体育行业协会专业知识,提升学校复合型教练员专项能力。
为此,邹凯建议,大力支持、开展各体育行业协会进校园活动;同时,鼓励协会融入体教融合改革发展,支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入校园扩赛事、承赛事、办赛事。提高协会对社会的影响力,扩大单项体育的受众面,吸引大众参与。
针对这一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始终把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服务”和协会管理科学化作为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并在2018年底就成立了专门的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学校体育代表团观摩中国体博会,举办全国智慧学校体育建设与发展论坛,提前让“专业体育”走进了校园。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还围绕增加小学体育课时进行了提案。他建议增加小学体育课课时至每周5课时,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时间,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中小学体育课采用分级授课的模式,无须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按班上课的方式,把统一化的体育课堂转变成有趣多元、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兴趣课堂。
体教融合已走过一年时间,体育在各级考试中占据的比例也逐渐提升,甚至部分地区体育分数已经与主科持平,未来,体育进高考或许也必成定局。然而这绝对不意味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完成,更可以看作是改革的开始。
近年来,中国体博会组委会不仅在展会中单独设立学校体育板块,还在观众邀请方面也有所侧重,其中就包涵邀请学校采购团体前往展会现场,在观摩学校相关前沿体育用品、了解产品发展态势之余,也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商贸对接活动,让参展商清楚学校在体教融合进程中的实际需求、提升产品订单量,进一步满足参展商的参展需求。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校园体育仍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而言,这一层面的市场前景依旧广阔,但如何利用协会和社会力量,对相关产品的标准打造出规范的体系,保障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的健康和安全,显然已成为当务之急。
03
冰雪运动方向:
做好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立法规范冰雪产业发展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步步临近,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进程和赛后遗产如何利用,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建议,做好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做好赛后利用方案,抓好赛后利用工作特别是招引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运营,把冬奥场馆运营成国内外赛事举办的基地。主要是冰雪但不限于冰雪,比如跳台滑雪,除了滑冰还可以滑草,另外许多场馆可以四季利用,作为冰雪运动和体育休闲的培训和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国内外科技文化商务交流的基地。
除场馆之外,自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目标下,冰雪运动在国内的热度持续攀升。仅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北京延庆两座滑雪场共接待滑雪游客就接近1.5万人次,冰雪旅游游客量更是突破15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认为,冰雪运动,尤其是雪上项目,是高风险项目,如何规避运动风险,让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得到安全保障,是冰雪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此,她建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规范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的安全标准,提升运动场所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冰雪运动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以避免不幸的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
快速升温的运动热情势必带动相关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市场投入。对于冰雪运动而言,一身合格的运动准备是参与这项运动最基础的保障,在此背景下,如何规范产品品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已经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此,他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参与,根据产业结构特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结合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尽快针对性出台冰雪运动装备的国家技术标准。同时,丁世忠还建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装备自主品牌,鼓励跨国并购。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安庭表示,为保障“三亿人参与冰雪”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国家应立法规范冰雪产业发展,逐步修改完善相关现行法律。
他建议尽快推进对“冰雪资源保护法”等相关立法的研究、规划或准备工作。加强社会公众参与、行政问责、财政投入等制度的建设,保障冰雪资源管理的良好运行,使冰雪资源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2020中国体博会上,“滑进2022冬奥会”上海市青少年单排轮滑球邀请赛现场
对于冰雪运动而言,专门的设施、装备必不可少。我国目前雪场分布较为集中,未来各地还将增建大量雪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科技成分增强场地的交互性,必将是未来新雪场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快速升温的冰雪运动浪潮,也为国内冰雪运动装备品牌追赶世界顶级品牌提供了空间,在未来,科技研发力量或将成为这类企业竞争的核心。
与此同时,在近几年的中国体博会上,组委会也专门设置了冰雪运动展区,邀请国内一线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企业参展,打造冰上项目体验区,并与各地政府及社会力量协同举办“滑进2022冬奥会”——青少年单排轮滑球邀请赛等富有观赏性的冰雪项目活动,为参展企业展示行业前沿动态的同时,也为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热度献上自己的力量。
04
体育发展战略方向:
加速体育法修订,建立专业的体育仲裁制度
我国现行的体育法于1995年8月颁布实施,曾在2009年和2016年两次修改。2018年,体育法修改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但迄今仍未完成修订。
鉴于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持续升温,相关从业者希望用更加完善的体育法来解决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但大量从业者认为,目前的体育法条文流于形式,过于宽泛、欠缺实操性,这也导致中国体育界出现法律纠纷时只能按照其他法律来进行审议。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建议,在体育法修改时应增加体育产业相关内容,明确体育产业的范围界定、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等,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划分和权力边界、政府监管的职责问题等。可考虑设立体育产业专章,对体育领域的新型合同、赛事转播权、保险等做出规定。
此外,王士岭还建议,在体育法修订时,有必要突出强调全民健身,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突出强调对各类主体体育权益的保护,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在竞技体育部分,针对竞技体育主体关系不明确、国家队与运动员利益难以平衡等方面,则应该从保障运动员权利的角度,明确运动员的“产权”归属、退役运动员安置等问题。
而针对体育法的一些制度空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认为,体育仲裁在体育法中虽有原则规定,但至今仍未建立专业的体育仲裁制度,严重制约了职业体育的发展。为此,他建议,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体育仲裁制度,明确体育仲裁是解决体育领域特别是职业体育中特殊类型纠纷的有效手段。
在体育法之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在本届两会上围绕“体医融合”进行了提案。他认为,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达到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必须要与医学深度融合。
为此,谢敏豪给出三点建议——建设主动健康型试点医院或医院科室;加强“中医+西医+体育”三结合学科建设,并建立相应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建设社区健康促进中心。
体育产业的发展始终无法脱离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过去几年,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侧持续提升,体育消费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激发,体育产业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迈入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2025年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的新起点。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双奥”对于全民体育热情的极大提升下,体育产业必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窗口。聚焦体育用品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加速行业转型升级,便成为了突破自身发展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