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
通知公告
展会新闻
论坛会议
展商风采
展会图片
合作媒体
宣传推广联系
观众注册指南

体博会回眸之嘉宾声音(二):拓新蝶变,疫情之后的危与机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20-11-06点击:

        2020中国体博会已经结束,但在9月28日开幕首日的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各位嘉宾的发言依然振聋发聩,对行业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
 
        我们将分多期内容,再来回顾一下参会各位嘉宾的言论。上一期《体博会回眸之嘉宾声音》中,我们共同回顾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对于行业的建议。第二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和湖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功民的发言。
 
        在常读常新的言论里,感受体育行业的脉搏,把握时代的风向。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 李桦
 
        作为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的首次全国性会议活动,峰会不仅将继续加强平台功能,助力行业复工复产、抢抓发展机遇,更充分发挥“行业风向标”作用、提振行业信心,聚合各方智慧,共同开启走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综合《2020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调研成果的分析,以及新冠疫情对于大众健身行为相关影响的专项调研,本次调研报告同步给出了一些未来趋势判断,希望可以为相关各方的战略预判和提前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第一,新冠疫情倒逼大众健身意识全面加强。居家期间的健身行为、体育用品相关消费均有明显提升,疫情期间持续保持健身参与率达到93%,体育用品消费率达到65%,平均消费金额1972元。有超过86%的受访者预期将在未来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加大健身行为参与度,超过80%将提升健身消费额度,预计将达到人均5435元。
 
 
 
        第二,参与运动意愿及健身活动消费意愿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调研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将投入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同时也可以发现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年轻人群体对于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显著提升,运动健身成为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作用凸显。
 
        第三,“全民健身+科技”成为市场增长点与突破口。运动类APP使用已成为常态,使用率达到75%,在运动行为记录、健身内容供给等方面具有普遍需求。
 
        第四,驱动运动习惯养成的因素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自身健康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此外,预防疾病、减轻工作/精神压力、减肥/保持体形、改善睡眠质量都是健身参与的重要原因。
 
湖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功民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突发性、非常态的,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则是隐性的、长期性的。在经历了从恐慌、焦虑到理性思考的心理过程之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正在悄然改变着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这种调整和改变必然会波及到体育产业的方方面面,深层次影响体育产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
 
 
        第一,健康意识的提升将全面引爆健身消费市场。在疫情肆虐的时刻,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等免疫力低下的群体成为病魔侵袭的重点目标,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对抗病毒的关键,而更强的免疫力,来自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以及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所以,疫情之后的人们将会更加重视健康,体育消费将得到强劲释放。实物型消费方面,适合居家健身的小型化、智能化健身器材将成为市场“新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筋膜枪、划船机、瑜伽垫等健身器材销售创下新高,其中,筋膜枪同比销量增长2177%,划船机和瑜伽垫同比增长分别达135%和53%;参与型消费方面,非聚集性、非接触式体育消费将成主流,疫情期间,湖北省体育局组织的全省线上亲子运动会活动,带动约50万个家庭参与,上传参赛视频量近35万,创下5082万次总访问量。
 
        第二,消费观念的更新将加速体育消费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体育消费内容将从物质消费、必需品消费向舒适消费、健康消费延伸拓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方式转变。运动项目方面,传统大众运动项目将进入调整期,满足特定人群的“小众”运动项目逐渐成为新潮流,如击剑、徒步旅行、露营、皮划艇等;消费模式方面,精品化、社区化、管理标准化、可嫁接互联网入口的新型健身房来到百姓身边;运动装备方面,具有科技感和时尚理念的新型装备,将成为运动人群的新选择。
 
 
 
        第三,经营环境的变化将倒逼体育企业转型。疫情冲击之下,不少企业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生存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处于生死存亡边缘。今年3月,湖北省体育局开展的一项针对全省607家体育企业的网上调查显示,全省70%的企业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75%的企业现有资金维持正常运营不超过3个月。开展对体育企业的“生死营救”,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财政、金融、消费等方面的阶段性纾困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营布局和产品结构,通过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发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推动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此次疫情期间,湖北有19座体育场馆改建成方舱医院。在疫情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我省体育场馆只用48小时就“变身”方舱医院,成为特殊的战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让武汉市实现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逆转。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启示我们,体育场馆建设要着眼“平战结合”和功能多元化,推进体育场馆应急改造和功能提升,使体育场馆成为城市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融入新发展格局将推动体育产业重构市场体系。中美贸易战以来,体育制造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市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应对经济“变局”、破解企业“困局”,体育产业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重构市场体系。一方面,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着眼于扩大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打通体育产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嵌入全球体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千方百计把丢失的市场份额和订单抢回来,努力抢占全球体育产业链制高点。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