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来究竟需要怎样的运动栖息地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9-05-24点击:
次
中青在线上海5月2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 璇)第37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博览会,除了体育用品的集中展示,云集业界及学界意见领袖的论坛交锋成果,往往能成为体育产业的风向标。在同期举行的中国全民健身工作交流会及中国体育场馆设施论坛上,核心铺陈的都是全民健身与智慧科技相互成就的可能性。
体育场馆中无处不在的“智能”
“两分钟刷新一次数据,我们就能知道从安检口进入园区的实时总人数、年龄、性别,来源地….”在中国体育场馆设施论坛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平介绍,能迅速完成身份识别及验证、人员分流的园区门控是智慧园区第一道智能安全关口,这对制止“黑照相”、“黑导游”等进入园区也十分有效。
而这仅仅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现“智慧”最细枝末节的一方面。杨平表示,“智慧场馆”建设是指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最优质的观众体验、最精细的管理于一体的体育场馆建设运营解决方案。从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到正在建设的冰丝带等等,“双奥园区”的每个组成部分均是科技力量的凝结,“冰丝带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新建场馆,其智慧场馆的建设将紧紧围绕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建设成为3平台(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大数据分析支撑平台、云计算能力服务平台)、8应用、9+N系统,努力建设成为智慧场馆的标志。”
“数字化、信息化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专家赵小树以“人们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举例称:“农业社会点煤油灯,大家睡前吹灯;到了工业社会,就成了关灯;现在大家睡觉前最后熄灭的应该是手机屏幕。”
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化、数字化,早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体育场馆、体育运动变得离人们更近。
卡塔尔要举办2022年足球世界杯,炎热天气是头号挑战,为此,国际足联专门把比赛时间推迟到11月,但平均温度依然约35摄氏度,仍不适合在露天体育场踢球。“卡塔尔政府在申办世界杯时就明确提出‘零碳’,在露天体育场里调控温度但不靠电,怎么做到?”通过光伏、热能、风能等手段,在田径世锦赛期间,被改造后的亚运会体育馆实现了场外温度35摄氏度、场内约25摄氏度的现实效果。
此外,卡塔尔还建了一个集装箱式的体育场,比赛完了准备全部拆除,“回收率可以达到90%。能够做到装配式建筑,它背后一定离不开数字化的设计、加工以及施工,就跟乐高一样,可以拼装。”赵小树介绍,同样可以实现拆装的,还有从单纯田径场变成综合体育场的“伦敦碗”,“它四周的坐席,在举行足球赛、橄榄球赛的时候,可以向前移动15米,像抽屉一样。”
一台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转换速度,跑动时检测心率等身体指标的跑步机;进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后,能利用园区户外现实设备、北斗智能导游机、奥园APP告知卫生间、售卖点、地铁站等信息的提示服务;观看大型赛事、演唱会时,跟着舞台主旋律实现全场互动的荧光屏;为保证场馆建设质量,给每个零部件打上的唯一识别码……体育场景已经少不了科技的身影。
参观者体验智慧健身房。大学生记者 朱宇 摄
全民健身是智慧体育的驱动力
自2014年国务院46号文发布以来,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表示,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态势从体博会就可窥见,“体博会展览规模是18万平方米,健身展的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全民健身器材的净展览面积接近6万平方米,相较往年均有明显增长。”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邱汝的总结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在完善政策、办法和标准方面,支持地方建设完善各类健身场地设施、探索建设智能化、智慧化健身场所方面,推进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及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
“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全民健身工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科学健身服务的供给能力依然低、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在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郑家鲲看来,重视和发展全民健身工作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既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持居民体育权益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升级的必要性是全方位的。李桦表示,除了理念、机制、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全民健身在促进体育消费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持续凸显,包括政府服务的购买,消费引导和鼓励机制等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在持续创新,而增加全民健身场景服务和科学建设内容供给,也成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对于相关企业器材设施的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着力突破的工作列表中,不乏“助力全民健身器材的智能升级,协同各方共同推动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转化,引领行业发展路径的有效创新。”
全民健身的驱动作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以数据佐证,2019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的总体数据,总规模超过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其中,体育场馆服务占比上升到8.2%,增长速度超过25%,“全民健身诉求和体育消费崛起,直接激发了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比重持续上升”,而我国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增长速度达94.7%。”
在罗杰看来,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体育产业最需要也最有可能率先智能化,“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与每个人的生活、健康密切关联,这就需要大量智能设备、场馆、管理平台提供服务,这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也是引领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
“以人为本”是“智慧”的前提
“我国体育事业已经开启新征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战略部署,对体育场馆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体育场馆设施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场馆的智能、智慧化需要以及体育赛事的转播需要等,都要求整个行业升级转型。
5G将带来什么改变呢?“4G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5G推动的是一个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和智慧体育中心总监李宏平解释,“早期从模拟到数字到3G时代,我们可以做一些多媒体互动,到4G时代,我们可以用一些视频的应用,5G时代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可以实现更多的连接,人与物、物与物,实现真正的一个数字化网络效应。”
李宏平描绘了5G时代智慧场馆的场景。对观众而言,将能获得多视角切换、运动员追踪等个性化观赛服务,同时可以借助VR技术使得不在场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而在入场、观赛、散场等全流程的场馆服务上也将获得更加智能化的体验;对于赛事而言,摄像背包、移动转播车以及云化的直播平台将让演播室变得更加“轻量级”,且在辅助训练方面,也能为教练现场提供高清、实时的多角度视频、数据分析和战术讲解功能,甚至在移动医疗方面也能有所运用;而对于场馆运营者来说,安防与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追踪、用电调度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智慧的技术支持。
“5G可能使得我们的场馆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智慧体育创新中心主任李祥晨看来,“智慧化”是若干智能系统组成的生态的升级,这将令体育有机会和更多其他行业串联融合。但李祥晨也强调,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成熟,并非解决国内大型场馆症结的关键,“咱的大型场馆问题在于效益,不是技术,一方面维护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不挣钱。”因此,政府也在倡导中小型场馆,“社区的、10分钟能到的,能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切实服务的还是大量老百姓身边的场馆。”
落足于“人”同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罗鹏的观点,“国内大型体育场馆最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来,智慧设施也将无用武之地。”他表示,服务于全民健身、以人为本是当前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必须重视的部分,“46号文发布后,对体育建筑的政策导向产生很大变化,在强调竞技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产业和全民健身的部分。”
罗鹏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能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运动场所通常要满足可达性、便捷性,要求运营很便宜,因此应当点状发展,通过互联网把城市既有的中小型体育场馆进行整合,“不是讲增量,而是利用、改造好存量。”
在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到全民健身方面,上海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桂劲松分享了经验,“对于企业来说,最缺的就是场地,我们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场地,比如旧厂房或一些大型商场的楼顶。”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人均体育场地稀缺,因此在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将屋顶、闲置厂房等改建为体育场所,对全民健身场地改善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大悦城顶楼有个体育公园,供大家免费锻炼,已经成为上海潮男、潮女打卡的地方。”
但在国内,像上海一样能迅速转变思路的地区仍待增加。有专家表示,“只有基础和生态环境改变了,智慧场馆才有用武之地。目前,科技这个撬点还撬动不了国内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梁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