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你想知道的体育产业峰会干货全在这里(第一波~)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9-05-25点击:
次
导读
5月22日,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办,关键之道智力支持的2019中国体育产业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本届峰会以“稳进,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主题,聚焦国务院46号文发布五年以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成果,探讨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新挑战、新实践,集聚智慧碰撞,助力体育产业高质提档。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全国人大常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新华社体育部许基仁等业界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分享,作为峰会的内容策划机构,本期开始,关键之道 将带你一览产业峰会干货内容。
一、46号文发布五周年,体育产业的质变体现在哪里?
刘扶民:2014-2017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18%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预计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突破1%这个关键数,进入全新里程碑时代。
江小涓:体育产业在中国发展有很大的优势,体育消费的潜力远远超过任何国家。根据阿里体育公布了的2018年“双11” 体育消费数据,体育消费总额突破60亿元,占总额的3%,较前几年有明显上升,达到高收入阶段的体育消费水平。
二、作为主体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表现如何?
江小涓:我们的职业体育还处在初步阶段。美国职业体育的门票近2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发达的电影产业。中国职业体育的门票收入仅为22亿元,远远落后于电影产业,甚至低于一部热门电影。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竞赛表演业较为弱小,无论是在规模体量还是商业开发,都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许基仁: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竞赛表演业的体量偏少,产业基础薄弱,电视转播权、知识产权保护和门票销售等方面都拉了竞赛表演业的后腿。
三、体育消费升级路在何方?
刘扶民:体育消费结构不够理想。比如,2017年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是2460元,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6.2%,已经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肩,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可能连1%都不到。人口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如何激发这些地区的体育消费潜力,需要在政策支持和产品供给上多做研究,因地制宜,引导适宜这些地区群众的体育消费。
许基仁:我们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经济状况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拉升,体育还没有成为大众的刚需。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中国老百姓家庭消费观里,再没有钱,孩子上培训课的钱得拿出来,但如果家里没有钱,就不一定愿意花这个钱买跑步鞋、滑雪、健身房。
四、体育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江小涓:现在的消费需求除了必须的健身需求之外,要有快乐和社交在里面,要有一种文化在里面,例如广场舞,为广大空巢的中老年妇女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例如电竞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文化,电竞赛事做得比很多电影都好看,也有体育的精神在里面,也是一种新消费的出现。
许基仁:体育在强身健体、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挫折教育,甚至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支持教育,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从来都是不惜血本的,为了孩子,自己少吃两块肉可以,孩子得多上几门课,由此可以预见,体育培训业将日趋活跃。
五、体育是慢产业,想一夜暴富请远离体育产业
许基仁:体育产业是一个慢产业,适合渐进式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在我们国家,体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生活。体育是一种生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活点缀,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哲学和生活信仰,每个层次的跃升都将会带动体育产业的兴盛。
刘扶民: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民生产业,但绝不是暴利产业。在发挥政策对体育产业引导带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平台和规范措施,更好地帮助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有序投资,要深耕细作,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消费需求,从而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六、体育产业和娱乐产业,是融合还是竞争?
江小涓:消费者在所有娱乐节目上花费时间的总量这两年停滞,同时现在有更多分流的选项,体育一定要看到这个挑战。以前消费者在电视上看比赛,现在替代的娱乐形式比比皆是,挤压和替代了大量传统体育时间,两者有明显替代关系。
李桦:主动应对体育变化的趋势,需要深度挖掘市场新增长点。以95后、00后、新女性和小镇青年为代表的新型人群崛起,带动竞赛表演业、休闲娱乐和社交型运动。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消费人口,需要面对更为广阔的生活方式性消费的竞争。因此,有效突破这些充满挑战与潜力的市场将成为未来体育市场格局重要的手段。
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
许基仁:体育正从一种行业现象进化为一种社会现象,体育产业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要依靠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江小涓:我们的特点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在强劲发力,双倍的动力就有双倍的问题,结果可能是激励倍增,矛盾叠加,对这个局面要有最大的灵活度和容忍度,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治理不能放松,两手都要硬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中国体育发展最恰当的选择。
文章来源:关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