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暖风频频吹来。11个体育产业基地已经被确立下来,上海等大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也对外公布,CBA改革更加深入……
再加上国家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的出台,资本早已蠢蠢欲动,纷纷进入体育领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虽然在市场人士看来,已经起步的中国体育产业,距离繁荣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但是好的迹象是市场和体制的坚冰在慢慢被打破。
市场活力渐显
上周六,在北京北五环外的一个庄园里,大约四个篮球场大小的绿色人造草地上,一家橄榄球培训机构正在努力吸引更多三岁以上的孩子前来体验、报名。一些外籍教练也在耐心地陪孩子练习橄榄球的基本动作。
“我们的班已经快报满了,如果您有意向赶紧报名,现场报名还可以给您打个折扣。”一位打扮干练的年轻女士正在忙着给前来体验的家长推荐课程。刚过三岁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喜欢这个课程,家长却还在犹豫。每周一小时的课程,一年需要花费1万多元,这也意味着每节课需要花费近300元。
据这家培训机构的现场负责人介绍,凡是参加过体验课的学生,十之七八最终都会报名。如今这家开办还不到四年的培训机构已经在北京的四个区域开办了培训班,他们还计划今年继续扩充自己的规模。
在更为流行的足球运动领域,这样的培训更为普及。尤其到周末的时候,北京五环内的足球场经常人满为患,许多年仅六七岁的孩子,在洋教练和本土教练的带领下,练习着足球的基本动作。甚至在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开展足球运动的兴趣班。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费用,学生每月还需要额外缴纳100元的足球培训费。此外,跑步、跆拳道等体育项目也受到了大人和孩子的热捧。
一时间,中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似乎多了起来。这也成为商业资本愿意投身体育产业的重要理由。
万达、阿里巴巴、乐视等本与体育关系不大的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如今都已经在体育产业领域展开了布局。
这些企业手笔很大,看起来非常舍得花钱,有的甚至开始从国外高端领域布局。比如万达,这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居然在三年前就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欧洲一家知名体育运营公司,以期借此实现在这一领域的“后来居上”。
国内最受人关注的中超联赛,5年的联赛冠名费用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80亿元。国内的各大俱乐部发疯一样在国际足球市场高价“抢购”足球明星,一大批在欧美市场受欢迎的足球明星被买到中超联赛。
越来越多的体育企业开始谋求上市,一年前,在新三板挂牌的相关企业不到30家,如今已经突破了50家,而且这一数据还在急速扩大。
发展潜力巨大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力争到2025年,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体育产业在全世界的总规模,包括相关产业在内,超过了2万亿美元,全球从业人员接近1亿人,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5%,日本的体育人口约占其全国总人口的70%。在中国,这一数据要小得多,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人口的比重约为30%。这一数据被市场人士认为太过夸大,“如果中国的小学不开展体育课,真正又有多少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呢?”
毫无疑问,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体育产业、人均体育消费、人均体育设施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据了解,按照通用的说法,美国体育产业主要指的是体育赛事、体育经济和体育传播三个方面,其总量接近5000亿美元,体育占其GDP的3%左右,当然这并不包括衣服、鞋子等相关产业;日本的体育产业占其GDP约2.6%。
在中国,即便包括体育相关产业,占比也还不到1%。如果去掉鞋服等相关产业,有人预计,不到千分之三。更多的数据也都印证了这一差距,比如,中国人均体育支出大概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日本的四十分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的调研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不足1平方米,即便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均场地也仅为2.4平方米,北京则不足2.3平方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产业的增速正在加快。
比如,近日印发的《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显示,该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76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910亿元,年增幅18.6%。北京市的增长数据也同样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上海市还预计,未来通过更多的产业投资、更广泛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政策红利待放
近几年,全民健身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如何迅速转变中国体育发展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位体育行业知名人士曾抱怨,企业或个人想举办一项普通的民间体育赛事,要经过层层审批和克服重重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市场的热情。
上海市也承认,上海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相比,仍面临诸多方面的不足。其中“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被列为重要因素。
有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新三板上已挂牌的49家体育公司,2015年的总营收仅为60亿元,总净利仅5亿元左右,许多企业还很难盈利。就连看似最为火热的中超各俱乐部,在2016年也遭遇了亏损的尴尬。
如今这一情况大有改观,包括足、篮、排在内的三大球运动从国家的层面,正在努力向更职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被允许进入,并被给予更多的权利。
在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拥有大量市场导向的体育组织,比如企业、体育俱乐部,竞争处于完善、透明、可操作性的市场规则之下,拥有良好的法制和机制环境;政府和资本运营机构对企业化运营的组织提供了各种便利。
目前,中国的体育事业深层次的改革正在推进中。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近日表示,北京正全面推进全民健身,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组建体育赛事公司,举办各类商业性、群众性健身赛事和活动,创建自主品牌赛事。
2月10日,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结果获得批复,1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与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正式运行。政策与资本双双给体育产业安上加速器,中国体育产业的春天也许真的不远了。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感谢原文作者/编辑——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Suggested reading
①体育消费“富矿”加速挖掘 政策持续支持
②解读姚明当“组长”:今年是中国体育产业改革元年
③体育促发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再添新成员
华夏世博倾力打造博物馆+美术馆+体验馆上市第①股
民间奥运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于2012年率先向公众免费开放,是由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北京世奥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体藏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奥美国际艺术美术馆、北京市华夏国奥国际艺术美术馆和北京奥冠国际体育俱乐部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
博物馆旨在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历史与辉煌的同时,也让那些为奥运会做出种种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们载入史册。
奥运村博物馆联盟秘书处设在民间奥运博物馆,将发挥民间奥运博物馆作为“奥运村科教文化中心”和“奥运村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职能作用,致力于推动各个奥运体育场馆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奥运遗产保护基地”,推动有关楼堂馆所生态转型为博物馆式艺术体验空间。
奥林匹亚文化全球行是由希腊奥林匹亚市、希腊中国经济文化合作商会、国际品牌联盟、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民间奥运博物馆、中奥集团、华夏世博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奥冠国际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发起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让奥林匹克之光照耀世界”“让体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冠军见面会”和“体育小镇”是其重要落地项目。其中奥林匹亚市长科扎斯先生、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严建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前主任李杰、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主席李祥、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黄海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前副总监岑传理、北京工美集团总经理魏连伟、民建中央前副主席朱相远、中国侨联前主席庄炎林以及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跳水冠军肖海亮、体操冠军楼云、击剑冠军李娜等相继成为全球行联合发起人。
华夏世博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夏世博)作为中国民间奥运博物馆的投资运营主体和奥林匹亚文化全球行主要承办机构,探索博物馆的经营之道多年,创造了体育等主题文化博物馆美术馆走进社区、走进楼堂馆所酒店商场、走进体育场馆和赛事,融入商业的经典案例,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筹建博物+体验+VR/AR互动的主题体验馆。华夏世博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携手中奥集团和上海文交所,创立了“体育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体艺汇)”,已着手布局构建体育产业生态链。
华夏世博同时作为联合发起方与阿里体育、中奥集团、鸟巢文化中心、阿森纳俱乐部、中网公司、美林控股、华君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斯迈夫体育和民间奥运博物馆等30多家机构联合创立了“全联房地产商会体育产业分会”,旨在搭建体育产业与房地产业的桥梁,推陈树新,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产业资本,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华夏世博已在知名主办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行机构等辅导下,启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计划,致力于打造体育文化+博物馆体验馆上市第一股。
Copyright © 2002-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