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内容 > 隐藏 > 产业新闻 >

全民健身五年计划:大学生从事体育产业享补助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7-02-08点击:

  1月18日,本市发布《青岛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素质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建成1万处体育健身设施,构建多层次、具有主题特色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网络。

  人均体育场地将超2.8平米

  实现全民健身,首先要有场地。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计划指出,在实现城区健身设施“8分钟健身圈”、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风雨无阻”健身活动场地,区(市)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村(居)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

  建设大沽河流域运动圈、环胶州湾休闲体育生活圈、古镇口健身圈、鳌山卫蓝色硅谷健身圈;发挥海岸线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全民健身精品工程“中国青岛黄金海岸体育旅游休闲带”,形成健身休闲运动场地“四圈一带”总体格局。加快市民健身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射击运动中心、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网球中心等工程建设。完成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全民健身功能改造,建成即墨健康主题公园;以崂山、珠山、大泽山、莱西湖等休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体育休闲精品旅游线路和高品质体育旅游赛事。

  建成万处体育健身设施

  计划指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市、区(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建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地,统筹推进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

  同时,扩建地域特色便民设施,充分利用山、海、河、湖、林等自然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及健身绿道、登山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利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旷区域建设休闲健身场地;利用旧厂房、旧仓库、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健身场地设施。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到2020年,建成1万处体育健身设施,构建多层次、具有主题特色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网络。

  到2020年,市、区(市)和80%以上的镇(街道)及有条件的村(居)建立健全体育总会,鼓励民间健身团队和健身站点等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成立社团和俱乐部。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运行机制,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落实在岗实名制。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3‰,全民健身辅导站点达到6000个。

  同时,加快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场馆运营、体育中介等核心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全民健身服务业,增加全民健身服务从业人员,培育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全民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到2020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

  体育考核纳入升学依据

  计划中重点强调了发展青少年体育,推进“体教结合”,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在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体系方面,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骨干队伍培训,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精准的健身指导。村(居)要建立自己的健身活动站点,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60%。同时,完善残疾人体育训练和康复设施,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标准,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

  开展面向广大职工的体育联赛,继续做好市企业运动会、机关运动会等,提高广大职工的健康水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把职工健身列入工作计划,积极建设职工健身设施,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倡导每周健身3至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将各单位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举办职工运动会等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内容。

  此外,推广和普及群众性冬季运动项目,支持新建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冬季雪场,推动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学校,增加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等项目的群众参与人数。在黄岛区、即墨市等地依托当地自然资源进一步发展滑雪项目,夯实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打造一批冰雪运动俱乐部,承办一些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冰雪项目比赛。

  建立运动“处方”库

  同时,提高全民健身指导的科技含量。完善区(市)级以上体质监测和健身技能培训机制,建设区(市)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并逐步建成市、区(市)、镇(街道)三级科学健身监测和指导网络。积极组织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定活动,继续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部队),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同时,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实现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智能化、掌上化。

  利好 鼓励大学生从事全民健身

  另外,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学工作,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创业扶持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和补助。计划明确,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维护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推动体育部门“放管服”改革,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房管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落实好全民健身设施的配建标准要求。落实好体育场馆的各项税收政策,运用税收、价格、规划、土地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复合型的“健康专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学工作,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创业扶持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和补助。

Copyright © 2002-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