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内容 > 隐藏 > 产业新闻 >

刘凡:体育产业是天然O2O 创业者可抓住奥运契机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6-08-05点击:
刘凡:体育是天然O2O 创业者可抓住奥运契机

  圆桌对话:体育产业的资本时代—机遇和风险(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7月30日讯 2016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在分论坛“体育产业的资本时代——机遇和风险”上,沙丘资本联合创始人刘凡女士表示,体育是天然O2O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和注意力不是完全被垄断的,有很多新媒体和直播渠道产生,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对创业者而言是可以抓住的契机。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到了这次活动重要的环节,圆桌讨论环节,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这个圆桌讨论的嘉宾,我们请到最后一位之后,再有请所有的嘉宾同时上台入座。

  匹克集团CEO许志华先生;

  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女士;

  贵人鸟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奕先生;

  虎扑体育联合创始人杨冰先生;

  沙丘资本联合创始人刘凡女士。

  同时,这个环节的主持人将会有请的是网易传媒副总编辑田华先生来主持圆桌讨论会,有请!

  田华:欢迎大家来到网易经济学家夏季论坛,非常高兴请到几位嘉宾,刘凡女士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这次也代表了体育产业,诸位越来越红火的状态,我们会不停地有更多的有志于体育产业的,不管是媒体,还是装备制造商,还是创业人,还是投资方,还是体育的传媒人士。

  今天在这里,中国的体育业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特的,不管是在市场经济的地位里,或者是国务院的46号文,把体育产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社会方方面面人士关注的境界。我们在座的人士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我们对于体育产业这个高度热情,从不同的方面,可以给得到一定的体验,看看体育产业除了社会上的热,对于具体的从业人员来说,今天我们的主题叫“体育产业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刚才私下跟大家了解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谈到了“资本”这两个字,不管是许总作为创业者,或者是虎扑,还是其他的嘉宾。所有体育产业发展任何一个环节,其实都是离不开体育资本的发展。

  北京时间8月6号的早上7点,奥运会就会开始了,奥运会从来也是一个营销的大战,今天可能在谈资本的情况下,我跟大家谈奥运会的营销。第一个问题,奥运会马上就要来了,不知道各位对于奥运营销,对于这种资本现在在奥运营销里的作用,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先请许总。

  许志华:奥运会是四年一度,非常重要的体育品牌和普通消费者,目标消费者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体育用品行业里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以奥运会为周期,很多工作都是四年一周期,围绕奥运会来展开的。体育行业的经济景气也是跟着奥运会的开关来进行的,这个当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也不完全真的是这样,从侧面反映出来一点,奥运会对于体育品牌是非常重要的窗口,非常重要的契机。

  对于匹克来讲,这次奥运会我们赞助了12个国家的体育代表团,包括新西兰等等这些国家的代表团,应该是中国品牌里面赞助国家最多的厂家,整个奥运会大家庭里面,奥林匹克大家庭里面,匹克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员。

  田华:除了匹克做奥运营销,还做了一些奥运队伍的赞助,对于王濛来说,对于奥运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现在又是一个体育的创业者,现在怎么看奥运会呢?

  王濛:我对于奥运营销看的角度不同,我毕竟是运动员出身,参加了几届奥运会,作为运动员来讲,从我们所看到的,你看很多品牌,包括体育品牌,或者是不同品牌,他们在赞助过程当中,主要是捕捉观众所能看到的什么地方更多,比如说你作为体育品牌,有些是赞助代表,有些赞助运动队,还有一些人赞助某一个个人,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希望在大的代表团当中在摄象头捕捉下,有观众能注意到。赞助运动队是突出运动员,或者是某一个运动员,也许他在冲刺的一刹那,能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看代表团出来的时候是一个形式,观众喜欢看到的是这一瞬间,回放更多的是他冲破了,拿到冠军的时候。每一个品牌进来都跟每一个国家,或者是他们自己相对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营销是不同的。

  田华:以前是运动员,现在还有创业的身份,奥运会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跟你以前自己作为运动员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贵人鸟,包括虎扑,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对于你们来说,天天都是运动会,贵人鸟,我知道也有一些奥运的营销,不知道两位怎么看这些问题?

  陈奕:贵人鸟确实起步的阶段是一个运动装备的品牌,贵人鸟过往做运动装备我们并没有刻意强调我们在哪个专业项目,在专业功能上的优势,如果讲体育营销,或者讲运动这件事情,我们强调运动的本身其实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在过往所有的调性都是发掘运动快乐这件事情与运动精神之间的关联。已经过去的欧洲杯还是马上就要开始的奥运会,贵人鸟进入整个体育产业的布局和运营,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其实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大家在不同的阶段,由于自己从一个观众到成为一个运动的参与者,或者是一个体育产业的创业者,于是大家对于奥运,对于体育精神的关注会更加增强,同时理解更加深刻,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不是因为一个事件,而是这个体育的精神,和体育与大家之间的关系的紧密度产生了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们觉得从这个层面来讲,这是一个对于中国整个体育产业,中国整个体育市场,中国整个体育人群,非常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杨冰:从专业的媒体,虎扑社区来看,奥运会更多会是带有体育属性的社会性事件,奥运会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的意义,对于虎扑这样的社区而言,奥运会就像每四年来一次的大风,会把更多的普通的观众,原来对体育没那么感兴趣,只是一知半解的用户进行一阵一阵的催化。这种催化的过程,直接帮助了体育产业的成长,这是我们对待奥运会的看法。

  田华:对于奥运与资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杨冰:延续前面的观点,奥运除了在用户层面能够吸引很多用户的关注,另外在资本层面其实也是一样的,无论是赞助商,还是对这个领域关注的投资者,都会因为带着体育属性的,其实更多的是社会性事件的事情,增加了对体育产业的了解,这种了解就是最好的对体育产业关注的契机。

  刘凡:其实我关注的一个体育产业是以早期为主,刚才陈奕老师分析了很多现在体育产业在中国基本上算是刚刚起步,其实有很多的创业者是有一些机会的。刚才其实说到奥运和营销这件事情,很多创业者其实很难直接在主流的媒体和营销渠道来取得奥运跟营销的直接关系,但是没关系,因为中国的体育发展是在于信息时代,而不是像欧美国家,还属于工业时代的发展,其实是给予了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契机。包括现在的流量和注意力,并不是完全被垄断的,有很多新媒体,包括一些直播的渠道产生。

  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关注,我们已投的项目要抓住这个机会,毕竟四年一度的大风吹过来,你是要把对体育的这种关注力,它的影响力转化成为自己这个企业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看到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抓住,当然一是希望自己被投的企业,有很好的思路和很好的途径去展现自己跟奥运的关系。另外,其实也是有助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来发掘一些新的团队。

  田华:刚才的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小的热身,是从奥运营销,许总他们赞助了运动队,贵人鸟说运动是一种快乐,对于大家来说,更看重的是大家运动的本能。私底下跟大家交流的时候,今天的论坛主要话题是资本驱动变革。

  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就会紧紧围绕资本和变革之间的关系来说。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或者是创业者,在发展过程当中,资本都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从现在相对来说,在座的人群里面较为微小的王濛,曾经是世界冠军,非常高光的环境下,现在定义为一个创业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资本对于你来说,是需求很高,还是现在资本对于你来说是什么样的角色,你现在跟资本之间是否发生了一些什么关联,对于你现在的创业来说,最大的困惑是什么问题?

  王濛:因为我是刚涉足体育产业这一块儿,对方向性有一些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与我们平时,或者说我们所看到的还是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希望我们涉足到的,关于冬季体育这一块儿的空白,冬季体育在我们革命来讲,大家一直都知道,这一块儿很少有人关注,就像刚才大家讲的,很多品牌,国际品牌打入中国市场,真正是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而中国品牌,在中国大家有一些认知,但是并不一定能打到全世界去。冬季项目里也是一样,多数是外国的品牌,并没有一个中国自己的品牌。冬季奥运会马上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我们再去想体育这一块儿,那时候再进去,就更晚了,奥运会开了,各种营销,各种品牌,多少人在赞助,我们要打破原来不一样的格局,关于体育赛事,因为赛事审批权已经取消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举办一些赛事,这些赛事跟媒体,体育传媒,体育中介,都可以去把它打造好,包括体育用品,它就会变成一个体育产业。体育培训都可以通过自己打造的赛事,有这种培训、赛事,包括自己的体育品牌。

  赛事怎么举办?很多人看来,你们如何举办赛事,对于我们来讲,就像我们有一些国际知名度的运动员,现在在役的很多都不能参加比赛,但是退役的,曾经拿过冠军的,有很多的群体在,很多喜欢他的人在,他们还希望再看到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去搞赛事,自己定规则,自己利用这些传媒,包括我们利用中介。我们看到的是些国外成功优秀的职业联赛,在我们中国看奥运会比赛,很多比赛,一些专业的比赛,像我是专业运动员,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职业的东西,怎么办?可能就需要通过体育产业去做到,我希望从冬季开始做。当然,这些想法能不能实施,能不能实现?当然需要资本。谁来给你呢?搞初期创业,没经验的人,单凭自己的想法能做好吗?我们没有那么多大数据的东西,凭什么?我们肯定需要,也需要很多人来找我们,为什么没有迈出这一步?因为太急了,对我们自己也没有好处。资本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大家都希望能寻找到最有默契的合作伙伴,大家共同把握这个冰雪上的体育产业。

  田华:之前跟王濛谈到,我们需要资本的介入,也需要一个合适的资本的介入。此前在我个人的营销过程当中,李宁先生是运动员转型创业最成功的,大家都绕不开资本。今天我知道在论坛的嘉宾里面,我根据跟陈总、杨总都说,这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企业,我把它定义为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两个关联企业,现在在资本市场上都有一些很好玩的失窃。贵人鸟跟虎扑一起在做体育的投资,我也不知道会不会跟王濛的项目发生一些关联,包括虎扑现在也在做上市的准备,这个问题同时抛给陈总和杨总,对于体育投资你们的逻辑是什么样的,贵人鸟传统也是一个制造业的厂商,现在从传统的制造业到体育产业的投资,这中间隐含着什么样的逻辑?资本在其中的驱动力是什么样的?

  陈奕:我们一直认同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基础都是来自于去十几、二十年在鞋服制造这部分所形成的积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为什么贵人鸟会从制造变成了去做整个产业的布局跟运营,从行业到产业的战略变化,或者是升级,实际上也因为过去这十几年,始终没有离开过体育产业的圈子,虽然我们做的是产业当中最基础的制造部分。至于这个变革,其实我很喜欢今天的主题,因为资本驱动变革,一个确实是因为贵人鸟上市,我们进入了资本市场,因为贵人鸟是在A股第一个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上市了之后,当然我们就获得了资本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有机会去驱动我们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上的变革,我想这是第一个资本和变革之间的关系,通过上市形成这样的战略上的变革。

  第二是在我们进行体育产业整个布局和运营的时候,贵人鸟在这个领域非常注重资本和变革这两个事情。您刚才问贵人鸟整个体育产业的逻辑是什么?贵人鸟我们非常清晰地总结了一句话,全面满足每个人的运动需求,所以我们的核心是运动的人群,我们所要做的所有事情是去满足这些运动人群在未来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从过去大家认为狭义上的体育用品、装备,到未来的服务,甚至再未来的赛事的娱乐,这都是我们所能提供的。在这个部分,大家都是充分的运用资本和变革来进行这样的布局,比如说我们在去年的年初,我们成立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体育产业基金,20个亿,今天当然有很多规模更大的基金,从过去一年我们自己的表现来看,或许它的成绩单是比较能够让大家所满意的,因为我们投了大概30个项目,覆盖在不同的体育创业领域,包括健身的,包括跑步的,包括足球的,包括篮球的,包括户外的等等一堆智能软硬件增值服务,场馆预定等等。所有的这些,在贵人鸟的布局当中,我们把体育产业基金坚定地锁定在体育、互联网、科技的方向上,我们所寻找,需要进行发展的是那些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有孵化的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用基金去投,我们需要进行孵化,上市公司本身,我们就会去寻找一些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有一定的规模和收益的标的去行合作。

  我们更早做的事情是找到了虎扑这样一个很好的企业,您说的关联性,我们其实是虎扑第一大机构股东,我们跟虎扑产生了合作关系之后,我们就成立了产业基金,贵人鸟作为唯一的LP,有虎扑的团队作为核心。再往后,我们跟中国的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学生体育协会做这样的合资公司,我们也把虎扑带进来。其实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资本,也都是用资本在驱动变革,这些事件当中它的关联是什么?其实都是回到投资逻辑的核心,要全面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所以我们这些人,透过我们刚才讲的,比如说现在从小学到大学3.2亿的在校学生人群,所也未来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我们是可以参与,而且可以组织的,拥有三类人群,在校人群,虎扑以及我们所投的所有体育相关的这些公司,我们所掌握到的注册用户数已经是超过2亿,贵人鸟现在投资和参与的体育科技公司,拥有体育App的公司,我们所掌握的月活接近1亿,这样的人群,这样的用户大数据,对于我们未来在研究体育产业方面布局的逻辑,或者是推动的步骤,执行的阶段,都会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和逻辑。

  田华:杨冰是虎扑的联合创始人,当时作为一个BBS,类似于大家自己玩的东西,一步步成长到今天,资本对于你们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在某些关键节点彻底改变了你们的方向?

  杨冰:其实虎扑是非常典型的在资本助力下,一些热爱者成就了一些事情,做出了一些事情的过程。最早我和我的合伙人,最开始假设了一个BBS,对于资本也没什么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了一些时代的机会之后,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企业获得一定规模的时候,2007年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第一笔投资。在投资的推动之下,虎扑才在2009年的时候,正式成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网站,我们在2013年成国内最大的体育爱好者的App。这些都是离不开资本的推动。

  我们自己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接触到很多和当年的我们一样热爱体育产业,对这个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如何满足体育用户的需求,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和贵人鸟这样的产业资本一起合作,通过我们对体育产业的理解,能够帮助一些有梦想、有能力,敢于行动的创业者,用资本的力量帮助他们一起实现他们的梦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体育产业阶段性的过热也好,泡沫也好,综合其他产业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所谓的体育产业在过去这么多年,应该说用户的潜在诉求,在过去很多年是跑在资本前面的,但是在这一两年,资本对体育产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哪怕是产生了一些小的泡沫,都是非常正常的,矫枉必须过正,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持续的发展,相信资本会给整个体育产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变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助力。五

  田华:刚才所遵循的逻辑,像王濛这样的创业者还在寻求资本的介入,寻求资本的帮助,虎扑在资本逐渐介入下发展,逐渐从小到大,任何一个公司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都是离不开资本的,这就回到了匹克许总这一块儿,刚才你的讲演当中看到,你们要打造体育产业生态圈,对于生态环境,这是很热的词,在体育产业,什么样的生态是适合我们的,资本对于我们的生态有什么样的帮助?大家也知道很敏感的一件事情,匹克最近也在谋求私有化,这样的东西对于匹克来说,是不是也是资本原始的诉求,包括生态圈之间是否有一些必然的联系,这方面请许总介绍一下。

  许志华:从我们思考的角度来讲,从一个基本的运动爱好者需求的角度来思考,一个运动爱好者不仅需要买装备,还需要运动,一定要进行交流,一定要获得情感的满足,一定要去看比赛等等等等这些需求。我们过去一直专注在装备满足上,别的领域更多的是考虑品牌,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基本需求“大风”的吹来,匹克适时提出,在装备制造业基础之上,开始外延到体育服务业上,也是非常适时的做法。

  由于目前的香港资本市场是主要以机构为主的资本市场,他们是比较理性,比较务实,不希望做一些好象看似有风险,或者是不擅长的地方你去做,更希望你专注在擅长的地方去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寻求一个更好的平台,或者是寻求一个更高的,能够支持我们下一步目标发展的平台,这是我们下定决心私有化很重要的原因。当然,私有化我们还在过程当中,还并没有成功,这也是我们公司大股东这边,特别是我们家族这边,基于对中国体育产业的信心,认为未来中国的体育产业人口基数,以及需求的增加的信心,我们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回到资本跟产业的关系,我认为怎么看资本呢?刚刚我们一路走来,从原来的创业公司,到在香港上市,现在在谋求退市,整个过程也比较不容易,但是整个过程跟资本接触也比较密切。我认为可以把资本理解为催化剂,你如果再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资本的催化作用会让你走得更好,但是如果你在一个不是正确的方向上,它也会加速你的死亡。资本可以把它理解为催化剂,作为创业者,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更需要考虑的,我们是不是处于正确的方向上。正确的方向,每一个阶段的爱国和商业模型的不同,很关键的,最后我们做企业,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回报股东,我想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任何一个创业者不能想着我做这件事情,我的商业模式在什么地方,在哪里,我不知道,你连自己未来的商业模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就去创业,这是不负责任的,当然你可以留有后招,这是你的后招,但是企业的经营一定要有现金流,有利润来支撑,这个企业才能发展。当然,不同阶段对现金流和利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阶段更多要求的是商业模型,进入中后期之后,可能要求你的现金流,你的利润要能满足资本的要求。

  资本是一个催化剂,它没有纯粹的好或者不好,关键是你处于什么位置上。

  田华:刚刚徐总反复提到三个字,“催化剂”,资本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当中起的作用。包括我们说国务院的46号文,5万亿,这方面的数据,刚才易剑东老师在分享当中已经提到了,5万亿肯定不是凭空出来的,需要在座的各位,尤其是体育产业的从事人员,每一个公司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刘凡,你对于资本在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刘凡:像2015年体育元年的爆发过程当中,资本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可能会比催化剂来得还要猛,有点像最后一根稻草,把这个产业拖到蓬勃发展的年代。我创立的沙丘资本是比较年龄的投资机构,是2014年年初刚刚建立的,我们建立之初,体育就是我们投资的产业方向,这一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较有意思。

  当年我们主要看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之前有很好的手机游戏的投资经理,又想着文体不分家。同期,我自己又是一个马拉松的打酱油爱好者,喜欢全球去跑马拉松,当旅游,当玩。2014年跟2013年比,报名非常艰难,已经开始抽签抽不上,因为我的全马成绩并不是很好。再一看国内跟朋友分享了一下数据发现,2013年33场的全国马拉松,2014年44场的全国马拉松,是2014年同期在台湾那么小的地方就有400场马拉松,并且也就是在两三年之内蓬勃发展起来的。当时就觉得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消费升级的点,我们关注的宅经济+动经济,应该是到了时间点,特别是是在超级城市和一线城市,那时候开始关注体育产业,也算是比较幸运,10月份,46号文发起,2015年资本市场就爆起来了。

  2014年,我们在寻找好的体育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体育是没有产业思路和方向的,整个体育更像是一个项目,一个生意在做,这个的基础,当然由于产业链的不完备,包括体育产业的缺失,还有像许总刚才分享的,那个时候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体育体制的基础下,确实没有这样的温床。在政策出台以后,资本的大量涌入,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大家的关注度,对体育产业这件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导致资金的涌入,最先的一步是把人激发出来,这个在我看来,可能对于整个体育产业能够有一个V型探底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契机。至少很多之前有着更好机会成本的人,他可能本身在一些文娱产业的人,愿意,或者说其他互联网产业,或者说其他的实业产业的人,对体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要大太多了。

  也很感激,像各大巨头,万达、乐视、阿里这些会投入大量的金钱在各种各样版权,包括像一些俱乐部的布局,首先让整个体育产业变得更好看,好看的同时,基于八千美金人均的GDP,能够很天然的有体育产业,体育消费诉求的基础上,参与型经济一定会跟上的,这也是沙丘资本对于参与型经济非常关注的一块儿。因为大家最终还是要消费,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跟大健康相关,跟文化产业相关,跟教育相关,是一个天然的O2O的产业,因为除了电竞以外,没有一项体育产业能够在手指尖,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的产业。所以它是需要有很多沉下心来热爱体育,对于互联网的一些思维也会有一些想法,当然最好其实是对于金融也有更多理解的团队,能够出来。像这些综合起来,我会觉得其实资本对于体育产业在目前这个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像去年我记得有150起以上的投资,250亿以上的融资额在体育产业里面发生。但是我们真正去看2015年和2014年,哪怕是2016年GDP的增长到底能够高多少,我是画问号的。需要耐心,像刚才易老师说的耐心,首先要布局,还是要有一些投入,泡沫没关系,泡沫退后,我们就能知道谁能够推起一波浪潮。

  田华:刚才我们从奥运谈到了资本,谈到了资本跟体育产业之间的关联,其实刚才各位嘉宾,包括易老师,包括许总,陈总他们都谈到了一个问题,目前在我们整个体育产业核心里的体育赛事的表演业,体育赛事本身居于最核心的位置,不管是传媒、制造、消费都是依托于整个体育商业,或者我们更多的从国外产业发展里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现在中超可以值80亿了,CBA可能马上也会出一个天价,类似这样的,坦白说,国内还并没有真正的体育赛事,不管是我们的体育营销、体育消费、体育发展,都是依托经纪也好,或者叫职业也好,或者叫商业也好,一定是依托于某项赛事,大家觉得跑步很热,跑步也是因为有很多很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到其中,很多很多商业比赛寄托了很多家庭,很多孩子运动的梦想。我就想问问这个问题给在场上的所有嘉宾,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土壤造就了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国现在体育产业发展的不一样,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捷径,在座的各位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觉得我们可以更快地在资本或者是在我们自己内心的驱动下可以尽快地到达这个目标。

  许志华:这个问题是全体体育人都面临的很大很大的问题,在目前如何实现盈利。中国因为大型的IP资源还是控制在政府手上,而且基本上是在体制内,但是我认为打造一些中国人喜欢的赛事,对于中国目前的市场来讲是一个机会,对于立足想要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一个机会。我看了那么多国外的赛事,只有两类赛事是可以存活的,要么是最高端的,要么是最接地气的,只有这两类的赛事是可以存活的,中等的赛事是最艰难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体育参与人口那么大基数的人群来看,都有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我举一个例子,像前年,美国仅次于NBA联赛的第二大联赛,老板专门来见我,希望我能赞助他们的赛事,赞助的金额跟NBA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当时就在想,对于在美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力,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都那么艰难,我们在中国怎么办?所以我认为从赛事打造的角度来讲,只有两类赛事,大家要么有能力,有资源,像万达,去收IP,或者是能够跟决策者最近的这些人拿到IP,或者是用资本的力量入股一些已经有IP的公司,这是一种途径,而且这个途径只要坚持去做,肯定是能见钱的,而且钱很大的东西。

  第二个领域是接地气,我认为在中国能够见钱的可能是像腾讯这类的公司,能够跟老百姓,跟小孩子能够面对面,大家能够扎扎实实的去把这个做深做透。当然,像我们体育装备、运动品牌也是接地气的项目,每一个门店,每一件产品,每一件产品都要跟消费者互动,这些是最接地气的。大的战略没成形的时候,大的产业资本,国家是不感兴趣的,垄断资本是不感兴趣的,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我们作为民间创业者,草根出身的创业者才有机会。所以我觉得最有机会的是在这个里面,最接地气的项目。比如说类比我们的体育培训业,比如说我们的英语培训,数理化培训,已经走出几个巨头的公司了,体育培训应该也是有这种机会,也是有这种整合的机会,就看谁能够扎扎实实的打造出品牌。因为目前这个领域,可能跟我们装备业的15年前是一个结果,像我们有一百多个品牌,到现在只剩下六七个牌子,五六个牌子,培训也是这么一个领域。还有其他的,比如说一些依托于培训,或者是培训与做消费体验的赛事,赛事本身如果想要赚钱是很难的,但是通过培养消费习惯,来转化成装备也好,转化成培训也好,是有机会的。

  作为中国体育创业者目前的心态,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去做工作,把工作管理好,落实到位,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田华:我知道匹克在过往的营销里面,最开始是跟NBA做结合,许总现在想的是我们能有中国特别火热的IP,类似于NBA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赞助NBA,或者是通过赞助中超,就能够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到达用户。现在在没有大的IP的情况下,更多的需要去干苦活、脏活、累活,这样的东西,对于我们反复探讨到的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才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更多的活力。

  过往王濛参加了很多比赛,竞技体育、职业体育,老百姓的体育,大家应该区别得越来越清楚,你过往参加这么多比赛,运动和体育之间,从你的观察当中是什么,包括我们今天说的体育产业,我们更多谈的是运动,对于国内和国外这样的区别,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王濛:总体上还是一个观念,或者是理念的问题。在发达城市,体育设施比较完善,这么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欠缺,其实在国外,我并不是拿国外做比较,我们经常去国外进行训练,而且我们去的城市都是特别小的城市,在这种城市生活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他们所有的体育设施,或者是器材,这些场馆,包括全民开放,这些东西是我们目前做不到的。

  另外一方面,在美国的一些运动,比如说棒球联赛,橄榄球,NBA,冰球,大家喜欢NBA,是因为容易进入,比如说马拉松,简单,容易进入,装备也不是那么奢侈。在美国,你会发现一些冰球的项目特别火,很小的小孩,自己背那么大的包,所有装备特别齐全,很多人热爱这个项目,受众群体越多,他们就会越喜欢,理念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讲,我更希望把冬季这一块儿使更多人认知。比如说现在跑步,很多人跟风去跑了,我也不知道跑什么,真正有多少人能跑下来半马、全马,甚至现在还有迷你马拉松,变得很多元化,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初衷。在国外,马拉松就是马拉松,不是改变原有的东西。我做的这个,是希望专业的大众,让他喜欢,让他真正的热爱这个,我们也是变成全民,哪怕一个小城市,哪怕周边的人,都喜欢冰雪运动。我们在荷兰,荷兰人几乎都会滑冰,无论年龄多大,他们就是喜欢去滑滑冰,还有七八十岁老年人的比赛,周围的观众也很多,这就是理念的不同。

  要改变这些,一定要让很多喜欢体育爱好者的人,真正喜欢体育,喜欢他们才会去尝试这个,才会从这个东西当中发现你的快乐,或者是我们在准备一些更专业的准备,可以延续下去。

  田华:借着王濛的话,在这里给网易做一个广告,包括我们现在做体育,我们特别喜欢说“运动市场,生活态度”,体育产业发展当中,我们为什么愿意做这件事,包括现在跑步这么热,希望运动的方式能植根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从而产生更多体育产业发展的机会。

  接下来的问题给那边的三位,还是延续刚才的话题,体育竞赛的表演业大家公认是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从国外到国内来看,我们现在有一些欠缺,在目前的体育产业的市场发展里面,我们需要做一些什么,或者是什么样的东西是我们觉得体育产业里面成长机会最好的?

  陈奕:大的IP依附于运动项目的顶级运动巨星,能够受到很多很多人的关注,于是显得它的价值非常巨大,这个现象不仅在体育,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包括今天中国大家追宠企业家,明星企业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一样的道理。倒过头来看另外一件事,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这么好的IP,这些IP又如此之昂贵,如此之稀缺,其实在全球范围内这么多年,上百年的历史,积累的就是这么几个IP而已,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希望大家真的知道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投资,要谋求快速回报的产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热爱,要有持续的投入,期待它到爆发增长的那一天才会来。在我们看来,体育产业,从成熟的国家来讲,自上而下是三个层级的,最下面是体育的装备制造,再上来是相关体育的社会服务,包括培训,包括等等其他的东西。再往上其实才是那些所谓的赛事娱乐,真正能够形成。这个里面,我们如果用金字塔来比喻它,过去我们大家都认为喜欢看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但其实你知道顶端是非常稀有的,也很少的。为什么会有顶端的效应,在中国大家知道NBA热衷的程度比美国真正第一的联盟要热,因为群众参与的基数和基础是不一样的,造成大家对这个热爱的关注是不一样的。在中国最重要的不是要急着打造一个超级IP,不管花多高昂的代价,不管冒多大的风险,不是,在中国做体育产业,现在最重要的是遵循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逻辑。应该是首先培养大家对某个运动项目的热爱,对这个项目有了了解,有了接触,才会有热爱,有了热爱你才会更多的去参与其中,然后你会更多的关注它,也同时愿意最终掏钱去消费,否则的话,在中国永远那个版权,高昂的代价拿来,不知道如何用收费的方式把它消化掉。对于任何项目知识的普及、推介,引起大家的兴趣爱好,让大家从爱体育到爱运动,从看到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真真正正有了很多人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项目里去了以后,这个金字塔会倒过来,其实美国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奥运代表团,美国奥运代表团应该有超过80%实际上都是在学生时代,在校园时代他就是运动好手。今天所有参加NBA的明星,其实打NBA职业联赛,他都一定参加过NCAA的校园联赛,这是非常重要的。当金字塔倒过来,有很多人参与其中,各类体育项目就会得到很好的丰富和发展,各级各样的赛事就会层出不穷,最终形成赛事的阶梯,形成晋升的通道,让那些有天赋的人会成为体育的巨星,以此成为职业。通过巨星,通过这些东西有了联赛的机制,有了阶梯,有了上升通道,才会创造一个顶级的IP,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喜欢运动,参与运动作为基础,所以我想,这是最重要的现阶段可以做的事。

  杨冰:易院长分享的时候也提到,在中国真正意义上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是非常少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仍然有几大联赛,我们现在的篮球也好,足球也好,并没有建立在比较坚实、合理的基础之上。就像前面几位所讲的,并没有真正的有一个合理的,从普通的爱好者,进一步训练提升,再到半职业这样下来的,而是跳过了很多中间的阶段。在这样的整体机制之下,必然导致体育产业会有很多的业务是看上去在国外,好象可以很好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为什么就没有市场,这是背后的原因。

  解决这个事情非常关键的一点,从底层开始,真正去引入,去打造,在中国现在看上去有不少的司开始在做这类的业务,如果仔细去看,大量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去做好一个服务。体现在太多的方方面面。包括很多热心的家长把自己的小孩送过去参加篮球、足球、游泳、象棋各种培训,在参加的过程中,现在社会上所能够提供的这方面的培训服务,那些老师平均的能力、素质确实是不太够,这会直接影响很多家长对于把孩子送到体育做进一步培养的动机。体育应该是非常强的代际传承的一项事情,在这样的基础培养上,现在存在明显的供给质量上的不足,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优质的供给,这会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事情,比较坚实地打造群众体育的基础,进而从长远来讲,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超级IP。

  田华:刚才大家都反复强调了运动基础的关系,在整个体育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下面我们来听听刘女士的看法。

  刘凡:我倒觉得其实可能是两步走的问题,首先我是很赞同从大的资本的潮流的角度,虽然出海去买IP,这些钱我感觉也是很难挣回来的,毕竟你把人家的IP捧红了,你接下来续IP的时候还要花钱,越红可能花的钱越高。毫无疑问,随着媒介的推崇,对体育的投入,观赛人群的意识加大。2015年是体育元年,我们2016年就赶上了体育大年,今年的欧洲杯、奥运会,可能会跟以往的欧洲杯、奥运会,观赛的人数差距都非常大。不可否认,这其实是从资本的角度来说,的确是做出了贡献。观赛人数的参加,一定会刺激与人数的增加,但是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确实比较差,一是文化底蕴很差,我是一个80后,像我小时候,身边所谓的特长,没有一个人是成绩好的要去搞一个体育特长,要不然就是直接去体校,一般的都是画画、弹钢琴。其实从国外来说,欧美、日本来说,整个消费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社区有很多球队,有很多跑步俱乐部,基本上都是孩子到了合适的年纪,比如说冰球、网球,可能从三四岁就开始,跑步是七八岁,爸爸妈妈就带着在俱乐部里来运动。我们这些打酱油的马拉松跑者,都是30几岁以后发现身体不行了,熬夜熬不动了,需要运动身体。现在的体育消费人群,只算是体半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体育产业基数太低导致未来的发展,导致我们会非常看好的主要原因。现在的体一代是集中在95后,1.5线以上的城市家庭里面,他们才是真正的希望。

  聊到大的黄金的IP赛事,这一块儿很重要,中国有自己的赛事的话,整体的基础要基于全民运动梯队的成长,比如说国外的NBA、NHL等等,都是从小学联赛打到中学,打到大学的联赛,这次中国也会有一个年轻的小朋友得到了NHL的机会,能够去那边打比赛,现在北京、上海的冰球,学校联赛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是相辅相成的年代。

  我们看中超去年的数据,基本上花在买球员等上的消费就在40亿以上,整体中超的收入才不到20个亿,这么严重的倒挂。在短期来看,整个财务这个帐肯定是算不过来的,但是可能没有这样的投入,中超也很难有蓬勃的发展,至少现在确实是会有更多的观众和更多的注意力在这一块儿,它也能够刺激大家对于足球的投入,也能够刺激更多足球人数的参与者和爱好者,这是两头往中间走的状态,也相信中国的速度一定会比当年美国、欧美,70年代体育发展的速度要快很多。

  田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又回到今天的主题,“资本驱动变革”,希望大家的回答简短一点。对于资本驱动变革,在今后几年中,大家更愿意看到资本对于体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或者大家愿意用资本的力量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我希望今后我的运动,因为我特别喜欢踢足球,我希望不管是开车还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让我在路上花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这在北京来说其实是蛮奢侈的一件事情。我昨天为了踢球,路上花了两个小时往返,球场上花了两个小时,我希望资本让我们的运动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方便,这其实是我个人最大的愿望,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想法。

  许志华:资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没有钱,什么事也做不了,再好的事也不行,目前中国当下缺的还不是资本,更重要的是政策,国家体制的改革。我现在感觉体育产业的热度,正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时候,没有真正转变成接地气的项目,最后变成地产商拿地的砝码,这样是很难真正服务到老百姓的。政府应该更加务实,就像田总提到的,在我们身边的篮球场地,如何让政策允许在社区,在写字楼里面做更多体育场所的改造,这一点更为重要。只要政策上允许,我相信不愁资本。当然,资本是一个翅膀,能让你的整合会更快,让你的速度会走得更快。但是我觉得目前还是政策,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出来一个想法,各个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是不是能够一致,真正能够细化到每个城市里面,社区里面体育场馆的改造,学校场馆的开放,公园场馆的开放,这一点更为重要一些。

  田华:许总是希望资本和政策的双向驱动,让运动变得更方便一些。

  王濛:我希望资本把我们都变成资本,能让体育产业更大程度地延续下去。

  陈奕:一句话,客观跟务实地看待体育产业,善用资本,去驱动变革。

  杨冰:能够在资本的推动之下,最终会有更多的创新,更多地挖掘体育爱好者,或者是潜在体育爱好者需求背后的需求,通过娱乐化的手段也好,更科技化的手段也好,去创新,去满足这些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当中。

  刘凡:我希望中国人能够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健康,在资本驱动下良性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做到。

  田华:时间的关系,谢谢今天所有的嘉宾,我最后再为网易做一个广告,大家都说有钱有闲以后才运动,我希望资本让我们的运动变得更有生活态度,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02-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