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内容 > 隐藏 > 产业新闻 >

公司新贵“重组”体育总局,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有希望吗?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时间:2016-06-21点击:

  (原标题:公司新贵“重组”体育总局,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有希望吗?)

  今年夏天,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即将开幕。中国人熟悉的一幕即将再次上演:不断刷新的金牌数量,拿到金牌的运动员们感谢集体的支持然后在媒体面前集中曝光,不过,他们其中大多数人会回归平凡,就好像之前的曝光从不存在一样。

  运动员是这个国家荣誉体系的一部分,而并非一种职业——筹建并管理整个运动员体系的,是一个名为体育总局的机构。它长久以来奉行的“金牌战略”让体育产生和市场力量区隔开来,商业被认为是可能破坏荣誉神圣感的因素,每个人都倍加小心地和它产生联系。

  长久以来,体育总局是中国体育里唯一一个玩家,目标也只有一个,也就是奥运会。围绕着这个目标,一个由少体校、体育局、省队、国家队构成的举国体制被建立起来。

  从中国队历年获得的金牌数来看,这个体制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对体育产业并非如此。像足球、篮球这样更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常年积弱,而那些包揽奖牌的运动——跳水,举重,射击——也只有在奥运会上才会被人想起。原因很简单,把资金投入到冷门项目上避免竞争更容易获得金牌。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刘翔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似乎正在发生改变,大财团收购各大足球俱乐部,中超开始呈现出火热甚至泡沫的景象。CBA 的商业化正在谈判当中,有望成为下一个管办分离的联赛。万达收购了世界铁人,要在中国办铁人三项。而我们后面也会说到,从阿里到乐视都在投入资金,筹建体育产业里的平台项目。

  商业的最大目的是利润。尽管它不可避免会受到行政管理意志的影响,但市场最终会带来竞争,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当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进入体育行业的时候,在体育总局的举国体制之外,体育行业的市场化有可能可以再次建立。

  之所以说再次,我们可以先从一场棒球比赛说起。

  这是 5 年前的中国棒球联赛

  5 月 27 日,2016 年中国棒球联赛正式开打。

  四个半小时的比赛,17 比 12 的高比分,还有专门从韩国请来的拉拉队,这一切都没有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气。观众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在十几年前,棒球作为中国第四个开始商业化的体育项目曾经有过一段黄金岁月。

  那是 2002 年的事情。中国棒球协会找到一家名为王朝体育的公司,希望能够开发中国的棒球运动。这家王朝体育公司的背后是美国人 Tom McCarthy 和日裔美国人 Jack Sakazaki,他们的目标是希望复制棒球在这两个国家的成功。

  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在 2015 年的收入高达 96 亿美元。日本棒球联盟的收入也接近 11 亿美元。正如时任中国棒球协会主席申伟所说,“我们打算利用目前的联赛为棒球运动奠定基础,培育成熟的市场,并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职业棒球联赛的推广。”

  在王朝公司带来的 6000 万人民币的刺激下,棒球联赛开始迅速扩张。不仅在电视上有实况转播,还吸引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来报到。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前天津棒球队的成员吕建刚说:“当时出去比赛都可以坐飞机还有随队记者。”

  好景不长。2005 年,棒球被踢出奥运会。随着棒球退出奥运会,这个运动也开始在中国式微。2011 年,棒球联赛赛程缩短。2012 年,棒球联赛停办。即使棒球是北美利润率最高的联赛,也没有了价值。申伟说:“我国实行的是奥运战略,棒球退出奥运之后,重视程度不如其他项目。”

  美国 MLB

  这是在中国体育早期商业化历史中,商业公司和体育总局的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交锋,结果是商业公司惨败,因为对于王朝公司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2002 年所谓的棒球商业化其实本质上还是体育总局行政的力量在主导。而当体育总局因为棒球被踢出奥运会不再给予支持的时候,在中国毫无群众基础的棒球运动自然便会消失。

  如果说王朝公司的失败还有市场本身太小的因素的话,那么中国足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1993 年,全球最大的体育营销公司之一的 IMG 拿下了甲 A 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在 IMG 的运作下,甲 A 联赛的品牌价值暴涨 10 多倍。2001 年,甲 A 的场均观众数一度超过 2.1 万人,要知道今年中超第 8 轮的场均观众数也就是 2.14 万人。

  但在体育总局看来,联赛只是为奥运或者世界杯服务的工具。联赛火起来,水平提高,观众爱看,于是就会有更多的钱进来,然后去请教练和职业化的训练人员,满足金字塔尖的国家队的成绩追求。于是 2001 年,总局决定为了给世界杯让路,甲 A 取消升降级,尽管有诸多俱乐部总经理反对,但总局仍然一意孤行。

  中国足球就这样成了一个牺牲品,不仅成绩没有起色,赌球现象也开始蔓延。还有 IMG,虽然在中国体育市场化早期做出了颇多贡献,但它不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

  末代甲 A 冠军申花在 9 年以后被剥夺这个冠军头衔

  这大概是中国一直以来的问题,行政力量大于市场力量,过多的干涉导致市场无法呈现出他们真实的样貌,最终在其中依照市场规则行事的商业公司们不得不黯然离场。

  时间回到 2016 年,情况似乎有所好转。虽然中国现在的足球热多少也有来自于领导者的喜好,但追根溯源的话,这是一波由恒大集团创造出来的热潮。

  2010 年,许家印这个房地产商人进入足球产业,也带来了大笔的钱。他不懂足球,但就像恒大方面总是宣称的那样:“中国足球很差,他从商人的角度权衡了一下,觉得可以投资,于是就做了。”

  最终,恒大创造出了一种模式,大资本进入俱乐部,引进有实力的球员,快速提升球队的战绩,从而吸引球迷的消费。这个看上去简单粗暴的模式确实有效,至少是在遵循着商业的基本逻辑:供需。如此一来,引来了江苏苏宁、上海上港这样的球队的效仿也在情理之中。

  有趣的是,足球远未成熟的市场化能够出现,也许还要感谢体育总局。感谢这个机构在今年 2 月宣布撤销“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从理论上来说,足球已经完全脱离了体育总局,变成了一个去行政化的项目,这才给这一轮中超球市的红火打下了基础。

  获得亚冠的广州恒大

  事实上,中国体育并不是没有尝过去行政化,让商业公司接管相关职责的甜头。

  2009 年,李娜从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单飞,并很快签约 IMG 公司,IMG 为李娜提供整体营销等国际化服务,以及一个保底收入的薪资合同。一年后,李娜迎来网球场中的腾飞和商业发展的转机。她连续拿下 2011 年澳网亚军和法网冠军。在李娜夺得法网数周之内,埃森巴德迅速为她谈成总共价值 4800 万美元的合同。这一年,她的赞助商多了劳力士、哈根达斯、梅赛德斯-奔驰等等,而过去只有耐克。

  2012 年,李娜年满 30 岁,是不折不扣的老将。埃森巴德为李娜重组了冠军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埃森巴德本人、李娜的丈夫姜山、教练卡洛斯和体能师阿列克斯·施托贝尔(Alex Stober),并帮助李娜夺得 2014 年的澳网冠军。在李娜取得成功的同时,作为经纪公司的 IMG 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澳网冠军李娜

  现在,中国体育市场放开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想学着 IMG 公司代替网球管理中心接管李娜一样,接管这个市场。

  恒大的想法是利用体育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2013 年恒大获得亚冠冠军时,恒大顺势推出了恒大冰泉,一个月时间内全国订货额就达到了 57 亿元,拥有了超过 3000 家经销商。虽然之后恒大冰泉因为品牌形象模糊而销量下滑,但这种平台之类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蜂拥进入体育行业的大公司所采纳。

  说到做平台,没有人比阿里体育更热爱这件事情。“我们要做中国体育产业的基础平台。”这是去年《好奇心日报》专访阿里体育 CEO 张大钟时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具体说来,阿里体育的平台向业内人士开放,赛事主办方可以在上面众筹、寻找赞助商、场地、宣传渠道等等。另一方面,普通消费者可以在报名参加比赛、和陌生人约战、购买相关装备、赛事门票等。

  所有这些暂时都只是美好想象。目前阿里体育上线的产品中较为接近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和乒羽中心合作的网站乒羽家园,另一个则是阿里体育自己主办的 WESG 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的平台。然而,这两个平台目前都暂时只有线上报名参加比赛的功能,距离阿里体育设想的基础平台相去甚远。

  另外一些公司选择从赛事运营开始做起。去年 11 月,万达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铁人公司。今年,这项赛事就要落户厦门和合肥。姚明和他的上海大鲨鱼俱乐部集合了其他 17 家 CBA 俱乐部成立了中职联公司,准备从篮协手中把 CBA 的运营权接过来。

  那个在足球和篮球上折戟的 IMG 公司现在则找到了网球和高尔夫这两个项目。通过和央视成立合资公司运营中网公开赛,再加上自己运营的汇丰高尔夫冠军赛等赛事。

  在谈及并购体育公司的逻辑时,王健林曾说最看重一个运动能够在中国落地。因为整个体育行业利润最丰厚的地方还是赛事运营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都希望能够自己参与赛事运营,并希望相关赛事能够在中国落地的原因。

  王健林与马德里竞技

  如果看过《好奇心日报》的报道里,你可能还记得一直在从事中超转播信号制作的体奥动力以 80 亿 5 年的价格买下了中超的转播权;腾讯则在 30 亿的价格和 NBA 合作之后,和国际篮联签订了 8 年的合作协议,并且还拉上了 ESPN 加强赛事转播的质量;以及乐视买下了国际冠军杯、城市马拉松赛、女足超级联赛等赛事的运营权。

  在转播环节,乐视体育拥有超过 300 项赛事的版权,其中还包括中超。为了运营好这些内容,乐视体育还特意从央视挖来了刘建宏担任首席内容官。除了赞助五棵松体育馆并改名为乐视生态中心,乐视体育还开始在线下运营智能拳击馆。

  这是一个相当全面的布局。比如乐视和永乐文化成立了票务公司乐加乐体育,和凯撒旅游做起了体育旅游的生意,单独成立了乐视体育经纪公司,入股了北京国安俱乐部,甚至还有自己的智能自行车生意。

  这些公司能走多远?只要有市场、只要有资本,这个游戏就会继续。

  体育总局在想什么?从它们内部文件吐露信息或者发布会上传递的东西来看,它们在这些合作里,至少可以得到“群众体育”的拓展。这是它们最喜欢放在嘴边,但实际上无所作为的一个领域。或者增加了一个时髦的“互联网+”的标签,就像乒羽中心和阿里体育合作开发的那个乒羽家园网站那样。

  与此同时,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地的体育局的运转体系还在继续。要了解他们的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可能要看一个没有多少人关心的“全运会”还是不是工作重点。

  不过,不一样的是,现在他们有钱了。

  我们盘点了各个运动项目市场化的进程,如果有兴趣,欢迎往下看。

  足球

  中超公司——赛事运营、商务开发

  体奥动力——转播信号制作、版权代理

  乐视体育——赛事转播

  苏宁、乐视、恒大、上港集团、阿里巴巴等——俱乐部投资

  今年 2 月,“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已经撤销。然而去行政化并不等于商业化,中国足协仍然管理并且运营着例如中甲联赛、国家队运作这样的事务。真正能够算得上是开始市场化运作的也只有中超这一个联赛。不过,在这里,资本的活跃程度也让人惊讶。

  从 2012 年开始,资本正式大规模进入中超。最早的就是恒大集团,他们先是入主当时的广州医药俱乐部,并且通过重金投入引入强力球员,把广州恒大带到中超,并获得两次亚冠冠军。这种模式纷纷被其他俱乐部效仿,淘宝入股广州恒大、苏宁收购江苏舜天、上港集团收购上海东亚……

  把这场资本游戏推向高峰的是体奥动力,2015 年 10 月,这家电视转播信号制作方以 80 亿元的出价成为未来五年中超联赛的版权合作伙伴。每年 16 亿元的价格非常高,因为负责运营中超的中超公司 2015 年全年收入也就是 7 亿元,而当年全部 16 家中超俱乐部的总收入也不过是 25 亿元左右。

  篮球

  恩彼欧体育——赛事运营

  盈方中国、智美体育——商务代理

  李宁——冠名赞助

  金强集团等——俱乐部投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篮球将是既足球之后中国第二个去行政化的体育项目。然而,现在 CBA 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商业化还是一个谜。中国篮协希望能够成立自己的 CBA 公司,以姚明为首的中职联则代表了 18 家俱乐部的利益,这当中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和冲突,最后 CBA 公司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

  不过,CBA 的运营还算是比较顺利。从 2005 年开始,盈方中国就开始代理 CBA 的商业开发权。从 2010 年开始,盈方中国就在 CBA 这个项目上获得盈利,虽然盈方每年付给篮协的价码是 3.36 亿元,但是光是李宁每年 4 亿的冠名赞助费就已经回了本,更不要说还有其他各级的赞助商。

  事实上,走在市场化最前线的篮球联赛并不是 CBA 而是 NBL。这个创立于 1996 年的篮球联赛理论上应该是能够 CBA 对抗的篮球联赛,但多年来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境不佳。

  2015 年,NBL 成为第一个中国篮协旗下实现管办分离的联赛,9 家俱乐部独立出资,成立北京恩彼欧体育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NBL 联赛。今年 4 月,NBL 找来了智美体育代理 NBL 的相关商务运营。目前 2016 赛季的 NBL 已经开赛,但却并没有引起什么巨大的声响。第一个完成管办分离的篮球联赛会变成什么样,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排球

  中视体育——联赛推广

  欧讯体育 / 世界之窗——商务代理、运营

  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它的境遇比足球和篮球都要更惨一些。2006 年,中国排球协会和央视旗下的中视体育签订了一份十年的推广协议,然而中视体育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推广商,根据排球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后者除了解决联赛冠名赞助之外,在联赛的包装、推广方面做得不是很充分。

  于是在 2016 年,中国排球协会开始公开招募商务运营合作伙伴。最新的进展是体育之窗和欧迅体育进入了最后一轮。前者是成立于 2001 年的一家体育场馆运营公司,后者则从 10 年前就开始从事体育营销方面的工作。

  然而,对于排球联赛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一个好的推广合作伙伴,而是整个排球运动的体系。目前的排球俱乐部都是隶属于各省市体育局的专业运动队,目的还是为了全运会和奥运会选拔优秀的选手。没有一个市场化的体制,再好的推广方能够起到的作用都不会太大。

  田径

  仕美体育文化——赛事运营

  中奥路跑——赛事运营

  智美集团——赛事运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田径才是最容易市场化的运动,因为只要迈开腿,你就能够跑起来。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近年来对于健康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属于田径项目的长袍运动开始越来越受欢迎。

  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2015 年 1 月,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中国田径协会将于今年起变革管理模式,取消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

  智美集团在 2015 年运营了包括广州、杭州等地在内的 5 项马拉松赛事,这些赛事为智美集团带来了 3.45 亿人民币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超过 36%。中国田径协会自己也出资和中体产业集团一起创立了中奥路跑公司。此外,PPTV 有“奔跑中国”、李宁公司也有 10 公里路跑联赛等。

  根据智美集团总裁沈伟的说法,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毛利润大约是 60% 。另有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达到 20 亿元。这说明马拉松会是中国体育产业中的一块大蛋糕。

  至于其他的田径项目,在没有跑步这样的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取得和马拉松一样的成功。

  乒羽中心

  阿里体育——乒羽家园

  和跑步一样,乒羽中心也是中国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几个项目。然而,他们的商业化也并不顺利。目前的羽毛球超级联赛和乒乓球超级联赛都是由羽协和乒协自己来运营的,其中乒超的情况要好一些,单赛季的赞助打包能卖出几千万的价格。羽超则是因为时间不固定、赛程不固定、赛制不固定等多个原因至今无法实现市场化。

  尽管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曾经表达过“乒超现在是中国乒协一家来办,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想法,但是乒乓球和羽毛球一直是中国奥运会的夺金大户,所以改革一直是阻力重重。

  于是乒羽中心的商业化选择了群众体育的路线。4 月,乒羽中心就和阿里体育一同上线了一个互联网平台“乒羽家园”。

  虽然阿里体育上线的这个乒羽家园的平台号称是要介入到和乒羽运动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参加比赛、约球交友、场馆预订、专业培训、器材消费、出行旅游等环节,但是这个网站现在开放的功能暂时还只有比赛的报名,用户需要登陆并且上传自己的身份证成为平台上的注册运动员,然后就可以报名参加中国羽毛球协会和乒乓球协会所组织的一系列业余赛事了。

  不过,只是把报名系统搬到网上,真的能算作是商业化吗?

  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

  体奥动力、瑞怡文化、盛力世家、云南众威拳击——赛事运营

  九融力合——市场运营、赛事运营、选手经纪

  阿里体育——赛事运营、商务代理

  拳击最近很热闹,但是大部分和体育总局没什么关系。世界上的四大拳击联盟都在中国找了合作伙伴。

  今年 2 月,体奥动力与 WBA 初步达成协议,WBA 中国区将授权由体奥动力组建,体奥动力负责 WBA 中国区的运营以及各项赛事的组织推广。2015 年 9 月,IBF 发布了自己的中国战略,合作方则是瑞怡文化以及乐视体育。WBC 中国区排名赛是云南众威拳击推广公司创办的,WBO中国区联赛是上海盛力世家推广公司创办的。

  中国拳击协会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他们的两个合作伙伴分别是阿里体育和九融力合。前者在去年和中国拳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但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后者则将在国家拳击队的市场运营、赛事运营及选手经纪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九融力合也是中国综合格斗联盟的独家商务运营公司。

  跆拳道相比之下要弱很多,去年跆拳道协会才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跆拳道俱乐部联赛,由跆拳道网站道吧网举办,成熟的商业开发更是无从谈起。

  冰雪运动

  乐视体育、华录百纳、盛力世家、莱茵体育——赛事运营

  盈方体育——赛事转播

  探路者——滑雪场

  华策影视——综艺节目

  自从北京和张家界联合申办冬奥成功以后,冰雪运动的重要性就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想趁机赚一笔的人自然不会少。

  万达收购的盈方体育从转播入手。冬奥项目总共也就 7 个大项,盈方代理了全部这 7 个协会,再加上盈方体育本来就有的冬奥会转播权,几乎所有的冬奥赛事都在万达手中。

  转播被抢完了,剩下的公司只能选择自己运营一些赛事。有的选择和官方进行合作,主营电视剧的华录百纳宣布与河北省政府达成合作,打造融合极限冰雪赛事、冰雪音乐节、演唱会、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冰雪嘉年华”。

  盛力世家与北京市体育局签订合作合同,正式接手连续六年在京城上演的单板滑雪大赛“沸雪”的推广和商业运营。

  乐视体育宣布与黑龙江省体育局达成合作,双方具体合作的内容将包括:冰雪赛事的开发及运营,包括冰雪马拉松、冰雪足球、单板等;赛事场馆智能化服务;冰雪频道上线;冰雪旅游和培训等 O2O 服务。

  也有准备自主开发赛事的,乐视体育主办了 X-DRAGON 驭雪挑战赛,莱茵体育则与 CCT China GmbH Switzerland 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冰雪运动公司”,共同打造及运营亚洲地区冰雪运动赛事,

  还有准备靠修建滑雪场的。探路者计划至 2017 年开设 20 家左右的滑雪场,到 2022 年,滑雪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 50 家以上。

  甚至还有记者开发冰雪类综艺节目的。华策影视与英国最大的商业电视台 ITV 签约,同时还向翼翔冰雪增资 300 万元,准备和这家由花样滑冰运动员佟健、庞清创立的公司打造中国冰雪运动高端服务平台。

  网球

  IMG——赛事运营、体育经纪

  久事——赛事运营

  中网公司——赛事运营

  网球能够在中国火起来还要追溯到 2006 年。当时,郑洁晏紫组成的双打搭档连续获得澳网和温网两个大满贯的冠军。中国金花这个概念也开始风靡起来。此后,李娜脱离总局的管理,并且获得两个大满贯冠军和两个亚军,网球运动才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中国主要的网球赛事分别是上海大师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以及深圳网球公开赛。虽然他们背后都是政府在运作,但一些商业公司也加入了。

  上海久事公司负责运营上海大师赛。北京青年报则在 2003 年成立了中网公司负责中网的运营和推广。2009 年,中网还得到了央视与 IMG 合资成立了央视 IMG 赛事管理公司的协助。不过,央视 IMG 很快就不再参与中网的运营,转为去运营深圳网球公开赛。

  IMG 在中国网球的生意还不只赛事运营。

  2009 年,李娜从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单飞,并很快签约 IMG 公司。合约里规定,IMG 为李娜提供整体营销等国际化服务,以及一个保底收入的薪资合同。与此同时,IMG 与李娜共享广告、代言等收入。

  一年后,李娜连续拿下 2011 年澳网亚军和法网冠军,IMG 迅速为她谈成总共价值 4800 万美元的合同。这一年,她的赞助商多了劳力士、哈根达斯、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国际品牌,而过去只有耐克。

  李娜离开赛场后,IMG 公司又为李娜规划退役后的商界之路。经纪人埃森巴德透露了 IMG 和李娜创造网球学校的计划。这所学校将辅以配套的餐饮休闲会所、疗养中心、健身中心等,并推出以李娜的形象为设计基础的特许商品。学校被定位为像迪士尼乐园一样的“李娜乐园”,是一整套综合性体育娱乐产业。

  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

  韩国棒球委员会、美国职棒联盟——战略合作

  恒达联合——赛事运营

  在这些运动项目中,商业化最深入的还是棒球项目。虽然 2003 年有过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商业化经历,但是 2014 年,恒达联合投资还是成为了中国棒球产业的官方运营商。恒达联合投资的背后是一家名为嘉恒建业的公司,此前的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在 2014 年 10 月才变更了经营范围,成为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相比起恒达联合投资,更靠谱的合作方还是那些专业的棒球联盟。早在 2010 年,中国棒球协会就和美国职棒联盟 MLB 签订了合作协议,后者将提供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今年 3 月,韩国棒球委员会 KBO 也和中国人达成了合作,围绕教练裁判培训、青少年棒球以及职业棒球联赛运营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未来中国棒球协会还希望能够和日本职棒联盟 NPB 进一步合作。

  然而,中国棒球现在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太过薄弱的群众基础让这项运动真正能够推广开来显得依旧是遥遥无期。

  体操

  安踏——赞助

  体操是一个处境尴尬的项目,由于它对于参加这个项目的人有着极为苛刻的身体条件要求,所以无论是在全世界哪个国家,体操都不是一个能够成功商业化的项目。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对这样项目有兴趣。作为前体操冠军,李宁一直是站在体操管理中心背后的那个人。从李宁公司成立到 2014 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李宁一直是体操队的赞助商,直到 2014 年,安踏以 5000 万的价格从李宁手中抢走了体操队的赞助权。

  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

  盈动体育——赛事营销

  万达——赛事运营

  香港赛马会——赛事运营

  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管理着包括击剑、自行车、马术、现代五项、铁人三项等五个体育项目。

  盈动体育这家从事击剑运动的公司和中国击剑协会签约,成为了官方的推广伙伴。香港赛马会则和中国马术协会签约,帮着做一些赛事运营方面的工作。

  除了这些和官方合作的公司以外,还有万达。在花费 6.5 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公司后,万达与厦门市签署了铁人品牌赛事合作协议。2016 年 11 月,半程铁人三项将在厦门举行,超级铁人赛事也有可能于 2017 年举办。

  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

  中视环球汽车赛事管理、久事公司——赛事运营

  久事公司负责运营 F1 上海站,也负责整条赛道的运营和维护。不过由于 F1 在前期规划时没有章法,所以 F1 上海站一直以来也算不上特别成功。

  中视环球汽车赛事管理则是央视旗下的公司,在与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达成合作之后,负责励各类汽摩运动项目的开发、经营和推广。每年的丝绸之路中国越野拉力赛就是由他们负责的。

  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这些项目都是能够为中国队在奥运会上获得不少奖牌的项目,然而商业化对于这些项目来说举步维艰。

  举重的商业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去年 9 月 2015 国际举联大奖赛在福州举办,冠军的奖金仅有 8000 美元,这项运动本身过高的门槛成了最大的阻碍。

  虽然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俱乐部,可以供人参与到射击、射箭、柔道这些项目当中来,但是这距离形成一个产业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吉利汽车、洲克、四方——赞助

  从最早的田亮,到这两年的孙杨、宁泽涛,过去几年里,中国游泳队和跳水队为娱乐圈贡献了不少明星。他们随后吸引了不少的代言和赞助。这些明星的遭遇差不多也就是游泳运动和相关水上运动商业化的翻版。中国游泳队得到了吉利汽车、洲克、四方等公司的赞助。

  至于商业化的赛事,大概也就是全国各地游泳馆所举办的那些了吧。

  小球运动管理中心

  WSG、中奥体育——赛事运营

  IMG——赛事运营、体育经纪

  在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辖的项目中有一些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化程度非常高,例如高尔夫和桌球。

  高尔夫在中国比较尴尬,因为作为一项“贵族运动”,高尔夫还和反腐败联系在了一起。再加上高尔夫引发的各种环保问题,所以这项运动在中国一直都磕磕绊绊的。

  2005 年,世界体育集团 WSG 出资承办了中国男子高尔夫职业巡回赛。然而缺乏基础、赛程设置不合理、再加上连年亏损,这项赛事到了 2009 年便彻底消失。

  美巡赛在 2014 年来到中国,然而门票收入和转播收入都不理想,再加上赞助商也不愿意花钱,“非常艰难。”是美巡中国赛运营推广机构中奥体育总裁孙立平的评价。

  只有签约高尔夫运动员的 IMG 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冯珊珊、梁文冲、林希妤、刘钰和石昱婷,这些球员都是 IMG 旗下的。他们是 IMG 在高尔夫上收入最重要的部分。

  桌球,尤其是斯诺克,在中国的受众并不少。刚刚获得斯诺克世锦赛亚军的丁俊晖也是不少人对于斯诺克最初的启蒙。然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仍然是一个政府主办的赛事,经过前几年的火爆,这两年斯诺克的热度也渐渐降低,转播的电视台也越来越少,甚至前来报道的媒体也都快要消失了。

  如何让斯诺克再次火起来,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个桌球房,是任何一个想要进入斯诺克这个行业的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596号-2)